公元 191 年,孙坚兴兵讨伐刘表之际,刘表遣大将黄祖与之开战。然黄祖力不能敌孙坚,屡战屡败。孙坚乘胜追击黄祖之时,不幸中了黄祖设下的埋伏,惨遭士兵乱箭射杀,终年三十七岁。孙坚离世后,其子孙策、孙权等人隆重安葬了孙坚。公元 192 年,于丹阳县西处精心修建了孙坚墓。
建设背景
孙坚墓又名高陵与大坟,静静地坐落于一片宽广的田间。在清代光绪年间,有人编修了《丹阳县志》,其中便有关于孙坚墓的记载。孙坚墓底面直径约达 30 米,封土高达 15 米,基本保存完好无损。除此之外,在孙坚墓的东面有一条名为五龙河的溪流潺潺流过。至于为何将孙坚墓称为大坟,或许是因其规模宏大,底面直径宽阔,封土高耸,在当时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壮观,犹如一座巨大的坟茔,故而得此别称。其雄伟的外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在远处便能望见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宏大墓葬,“大坟” 之称也由此在民间流传开来。
这一称呼的由来需追溯至《吴志》和《建康实录》一书。书中记载道:“土人自今称为孙坟,以其最大异于他坟,故又呼为大坟。” 自此,后人便将孙坚墓称为大坟。据说,在宋代年间,曾有人对孙坚墓进行了盗掘。如今的孙坚墓极具现代化特色,经过后世不断地整修,呈现出长方形的外观,其表面由灰色的石头建成。在孙坚墓碑文的两侧,各矗立着一只大石狮子,威风凛凛。孙坚墓置身于一片开阔的田野之中,每当万物生长的季节,四周都会被绿色植被包围,显得格外幽静雅致,仿佛一处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变迁。
文化活动
相关人物
孙坚(155-191),字文台,汉族人士,籍贯为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他是东汉末期的地方军阀,亦是著名将领。史书记载,孙坚 “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乃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裔。在汉末群雄之中,孙坚占据一席之地,他更是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之人。孙坚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在与刘表作战时不幸阵亡。因其官至破虏将军,故而又称 “孙破虏”。孙坚之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在孙权建国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
《三国志・孙坚传》对孙坚作出评论,言其 “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 裴松之亦评价孙坚在兴义之时,最具忠烈之称。综观孙坚的一生,这些评价可谓中肯切实,绝非虚言妄语。孙坚以其勇敢诚挚、刚毅不屈的品质,从孤微之境崛起发迹。他引领众人,助力讨伐董卓,在国家危难、山陵杜塞之际,展现出忠诚壮烈的风范。其一生的作为与功绩,完全配得上这些高度的评价,成为历史长河中一位令人敬仰的英雄人物。
孙坚投身军旅之后,多次成功地平定汉末的叛乱。又跟随朱俊征讨黄巾,立下诸多功劳,被东汉朝廷封为长沙太守、乌程侯。而后,董卓乱政,孙坚联合袁术,加入诸侯联军,共同征讨董卓。在这场行动中,孙坚表现得最为积极,数次击败董卓的部队。董卓迁都长安后,孙坚进兵洛阳,修复了被董卓破坏的皇陵,随后返回鲁阳。不久,孙坚受袁术派遣与刘表交战,成功击败了刘表部下黄祖。然而,在一次追击中,孙坚不幸被黄祖的士兵射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