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明
郑岳《山斋文集·桃源庙记》中记载,“公丁五季之乱立保境,宋艺祖开基,率众钦附,敕受静边都统帅,子仁畅公左兵马使,仁锡公兵马副使。都统公殁,庙食其土,著灵异焉,其事载之家谱及宋郡志”,可见都统圣侯原型应为郑瑄,是南湖郑氏之后,郑瑄在唐末五代兵荒马乱之中立砦保境安民,后宋太祖赵匡建立
宋朝,他又率众归附,于是获封静边都统,他逝世后屡显神迹,因此民众为他建庙奉祀。但为何
莆田市各地所奉祀的都统圣侯有吴都统和郑都统之别?在《南湖郑氏族谱》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靖康以后,族人散徙,数百年来无有居桃源者,田庐坟墓半归
吴姓,其所庙祀者则都统瑄公也······时在席有林君壬者,博闻士也,道吾桃源故事甚悉,而都统
公姓吴之错尚未直陈。回至溪口遇道士
廖姓,陈往岁有神降于乡称吾为郑都统非姓吴也”,由此可见,都统圣侯由
郑姓变吴姓乃是兵乱年代宗族迁徙、土地易主、神名以讹传讹后所导致的,莆田地区的郑公都统与吴公都统实为一人。但不论如何,都统公保境安民造福乡里的作用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