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博物馆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国家AA级景区
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占地15亩,AA级景点。现有石刻200多件,有中原地区最大的古碑“五礼记碑”,开中国碑刻行书先河的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程子视箴碑,明嘉靖陈皇后家族谕祭碑等。展览以邯郸市石刻文化遗存为主题,以实物、图片、图表、拓片、文字、影像等为载体,以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系统反映了邯郸地区自北朝至宋代石刻艺术。展览共分4部分:北朝造像、隋唐造像、五代十国及宋造像、北朝刻经拓片。展厅面积600平方米,展出精品文物70余件,石窟造像图片86幅。其中以邺城遗址汉白玉造像、常乐寺的红砂石造像最为精美。邯郸石刻艺术源远流长,早在8000年前,磁山遗址先民就创造了石磨盘、石磨棒等原始石刻艺术形态。邯郸市境内至今还保留着弥足珍贵的汉代“群臣上”和“赵国易阳南界”刻石。北朝时期邺城一度成为中原地区北方的佛教中心,留下了南北响堂石窟和众多的单体石造像,创造了佛教造像艺术的“北齐样式”,对隋唐以后造像艺术影响深远。
历史沿革
大名县石刻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当时该馆竣工开馆。自1984年至2004年,博物馆陆续接收到近二百块的从北朝至宋代的石刻文化遗迹,包括碑刻、墓志、石雕、石构件等,展现了大名县的发展历史。2002年,石刻博物馆被列入“县城建十大工程”之一,投资二百余万元进行了翻修。
展览布局
展览共分4部分:北朝造像、隋唐造像、五代十国及宋造像、北朝刻经拓片。其中以邺城遗址汉白玉造像、常乐寺的红砂石造像最为精美。展厅面积600平方米,展出精品文物70余件,石窟造像图片86幅。
博物馆北廊主要陈列自唐至民国各时期碑刻25件,东廊北端为碑刻11件,墓志38方。西廊为大名籍现代书法家书写的大名典故、史料及说明碑60余件。馆内中心树立“五礼记碑”,地面散放碑刻、石雕等20余件,极具观赏价值。
石刻艺术
邯郸市的石刻艺术历史源远流长。早在 8000 年前,磁山遗址先民便创造出了石磨盘、石磨棒等极具原始韵味的石刻艺术形态。在邯郸境内,至今依然保留着无比珍贵的汉代 “群臣上醻” 和 “赵国易阳南界” 刻石。北朝时期,邺城遗址曾一度跃升为中原地区北方的佛教中心,遗留下了南北响堂山石窟石窟以及众多的单体石造像。在此期间,创造出了佛教造像艺术的 “北齐样式”,对隋唐以后的造像艺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特色展览
以邯郸石刻文化遗存为主题的展览:以实物、图片、图表、拓片、文字、影像等为载体,以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系统反映了邯郸地区自北朝至宋代的石刻艺术。让人近距离感受石刻背后深远的历史和艺术魅力。
北朝造像展览:展示了北朝时期的石刻造像,北朝时期邺城遗址一度成为中原地区北方的佛教中心,留下的众多石刻造像体现了当时佛教造像艺术的风格和特点,其中一些造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隋唐造像展览:呈现隋唐时期的石刻艺术成就,这一时期的造像在风格和技艺上可能有新的发展和变化,通过展览可以欣赏到不同风格的隋唐造像作品。
五代十国及宋造像展览:包括五代以及宋代的石刻造像,反映了这两个时期石刻艺术的发展情况以及风格演变,能让人了解到不同朝代石刻造像的差异。
北朝刻经拓片展览:拓片展览可以让观众通过平面的形式欣赏北朝刻经的文字内容和书法艺术,感受古代经文石刻的魅力。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展览布局
石刻艺术
特色展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