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环猪笼草是一种
藤本植物。茎可长达4m,直径5mm,呈圆柱形。节间距可达15cm。叶片革质,呈
披针形,可长达25cm,宽至2cm。叶片末端很细长,基部包住茎。白环猪笼草的叶片没有叶柄。纵脉不明显。笼蔓可长达20cm。白环猪笼草的下位笼下部为球形,上部为圆柱形。它的下位笼较小,只能达到15cm高,4cm宽。在每个捕虫笼的前部有一对宽约5mm的翼(wing)。笼口呈圆形且倾斜。唇圆柱形,宽约2mm,上面的唇齿不明显。在唇下有一层浓密的白色绒毛,目前认为这是用于引诱
白蚁而进化出来的。在捕虫笼的内表面覆盖着圆形的腺体。捕虫笼的盖子接近于圆形,没有附属物。在盖子基部后方有一根不分叉的笼蔓尾,长度小于3mm。
简介
白环猪笼草是一种原产于婆罗洲、马来半岛和
苏门答腊岛的
热带食虫植物。它的名字来自于唇下白色的环状绒毛。
植物学史
白环猪笼草由托马斯·洛布(Thomas Lobb)于1848年发现。之后正式的描述由
约翰·林德利(John Lindley)发表于《园丁记事(The Gardeners' Chronicle)》中。
形态特征
白环猪笼草是一种
藤本植物。茎可长达4m,直径5mm,呈圆柱形。节间距可达15cm。
叶片革质,呈
披针形,可长达25cm,宽至2cm。叶片末端很细长,基部包住茎。白环猪笼草的叶片没有叶柄。纵脉不明显。笼蔓可长达20cm。
白环猪笼草的下位笼下部为球形,上部为圆柱形。它的下位笼较小,只能达到15cm高,4cm宽。在每个捕虫笼的前部有一对宽约5mm的翼(wing)。笼口呈圆形且倾斜。唇圆柱形,宽约2mm,上面的唇齿不明显。在唇下有一层浓密的白色绒毛,目前认为这是用于引诱
白蚁而进化出来的。在捕虫笼的内表面覆盖着圆形的腺体。捕虫笼的盖子接近于圆形,没有附属物。在盖子基部后方有一根不分叉的笼蔓尾,长度小于3mm。
白环猪笼草的上位笼为圆柱形至漏斗形。原来翼的位置缩小为一对凸起。
白环猪笼草的花序为
总状花序,通常
雄性花序较长。
花梗可长达25cm,花轴可达40cm。小花梗带1~2朵花,长约30mm,没有苞片。萼片成卵形至椭圆形,长越4mm。
白环猪笼草植株的大部分披被着茂密的白色短毛,但在叶片下面的毛被较长。
生态学
白环猪笼草是一种分布很广泛的物种,在婆罗洲、马来半岛和
苏门答腊岛都有分布。海拔分布范围为0~1200m。
白环猪笼草的典型原生地是荒地森林(kerangas forest),但也会生长在以泥炭和石灰石为基质的低地山峰上。
食虫性
白环
猪笼草最特别的是它只
捕食白蚁,而其他猪笼草不会对猎物进行选择。据
植物学家马利斯·A·梅尔巴赫(Marlis A. Merbach)和他的同事说,白环猪笼草是一种食性专一的
食虫植物。
白环猪笼草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在其唇下有着白色的绒毛。而这些白毛的作用是诱使白蚁掉入捕虫笼内。梅尔巴赫说:“有时会接连几日都没有任何事发现,接着某个夜晚过后,捕虫笼内充满了白蚁,同时唇下的白毛也不见了。”
梅尔巴赫为了研究这个现象,将一棵白毛完整的白环猪笼草放在正在寻找食物的
白蚁(Hospitalitermes bicolor)附近。当白蚁发现了白环猪笼草的捕虫笼上的白毛后,便会啃食它。在吃了那些白毛后,不管是
工蚁还是
兵蚁都陆陆续续的掉入了捕虫笼内。一旦它们掉入了捕虫笼内就再也无法爬出来了。梅尔巴赫记录到的最高记录是每分钟有22只白蚁落入笼内。一个小时过后,白毛都没有了,因此现在的捕虫笼不再吸引白蚁,也就不再有白蚁落入捕虫笼了。
现在还不清楚这些白毛是如何吸引白蚁的。梅尔巴赫在实验中发现,这些白毛对于
白蚁并没有远距离的吸引力。梅尔巴赫说:“这一切看起来好像都是巧合,那些白蚁经常在离白毛只有不到1cm的地方却并没有发现它。”
梅尔巴赫还指出,白环猪笼草是唯一一种将自身的一部分作为诱饵引诱猎物的
食虫植物。
相关物种
2001年,
查尔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对来自
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的
猪笼草进行了70个形态特征的对比。
以下是得到的进化树的一部分。
变种
N. albomarginata f. sanguinea Toyoda ex Hinode-Kadan (1985) nom.nud.
N. albomarginata var. rubra (Hort. ex Macfarl.) Macfarl. (1908)
N. albomarginata var. tomentella (
MIQ) G.Beck (1895)
N. albomarginata var.typica G.Beck (1895) nom.illeg.
N. albomarginata var. villosa
约瑟夫·道尔顿·胡克 (1873)
自然杂交种
N. albomarginata × N. ampullaria
N. albomarginata × N. chaniana
N. albomarginata × N. clipeata
N. albomarginata × N. eustachya
N. albomarginata × N. gracilis
N. albomarginata × N. hirsuta
N. albomarginata × N. macrovulgaris
N. albomarginata × N. northiana [=N. × cincta]
N. albomarginata × N. rafflesiana
N. albomarginata × N. reinwardtiana [=N. × ferrugineomarginata]
N. albomarginata × N. sanguinea
N. albomarginata × N. veitchii
白环猪笼草与诺斯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
N. albomarginata × N. northiana
别名:
雪线猪笼草(Nepenthes × cincta)
由于
诺斯猪笼草(N. northiana)的分布很局限,通常只生长在沙捞越(Sarawak)巴乌(Bau)的
石灰岩基质上,所以雪线猪笼草更为罕见。
白环猪笼草在杂交中很强势,使得与诺斯猪笼草杂交的后代完全失去了宽大的唇。捕虫笼为漏斗形,笼身为奶油色至暗紫色上面,布满了红色或黑色的斑点。
白环猪笼草与两眼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
N. albomarginata× N. reinwardtiana
别名:
红脉猪笼草(
猪笼草属 × ferrugineomarginata)
红脉猪笼草的分布范围涵盖了婆罗洲和
苏门答腊岛。它的模式标本由仓田重夫(Shigeo Kurata)于1981年在
西加里曼丹(West Kalimantan)收集。第二年,仓田重夫发表描述了这个自然杂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