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心
工作中心
工作中心(Working Center),是指能够直接改变物料形态或性质的生产作业单元。在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中,工作中心的数据是工艺路线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运算物料需求计划(MRP)、能力需求计划(CRP)的基础数据之一。
概念范畴
工作中心是用于生产产品的生产资源,涵盖机器、人和设备,是各类生产或加工单元的统称。工作中心属于能力的范畴,即计划的范畴,不属于固定资产或设备管理的范畴。一个工作中心可以是一台设备、一组功能相同的设备、一条自动生产线、一个班组、一块装配面积或是某种生产单一产品的封闭车间。对于外包工序,相应的工作中心则是合作单位的代码。此外,工作中心还能体现成本范畴的概念。在工件的工艺路线报告中,通常每一道工序对应一个工作中心,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有几个连续工序对应于同一个工作中心(这种情况常出现在装配工作中心)。工件经过每个工作中心都会产生费用,形成成本。这可以通过工作中心的成本数据和工艺路线中对应的工时定额来计算。
特征
工作中心是一种基本的生产作业手段,这意味着它是一种生产作业单元。在整个生产作业过程中,工作中心是改变或测量物料的物理形状、化学性质和空间位置的主要手段。从这个角度看,工作中心可以由一台或多台机器设备、仪器仪表或运输工具构成。然而,基于工艺路线、作业计划以及成本核算的需求,一个工作中心应当只是一种功能基本相同的生产作业单元,不应混杂多种不同功能的作业手段。
一般来说,生产作业由人操控生产设备完成,工作中心也包含了生产作业人员。即使是最高的自动化流水加工或装配线、机器人和数控加工中心设备,也需要编程人员、控制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支持。从组织层面看,工作中心既可以是一个作业人员,也可以是多个作业人员;既可以是生产作业班组,也可以是生产作业的工段、车间;甚至还可以是分厂。然而,生产作业组织单元过粗或过细都不合适。如果生产作业组织单元过粗,可能会包含多种功能不同的作业手段,难以充分发挥生产作业组织的能力,生产作业计划也难以达到精确和精细化的程度。如果生产作业组织单元过细,则可能导致生产作业计划频繁变化。生产作业组织单元的规模应与企业的工艺布局相关,对于按照工艺布局的企业,由于功能相同的机器设备布置在同一位置,此时生产作业组织单元宜稍大些。对于那些按照产品布置工艺设备的企业,生产作业组织单元应较小。
工作中心是一种生产作业的管理方式,甚至可以说是基于ERP系统的管理单元。工作中心在完成一项作业任务的同时也会产生作业成本。从管理的角度看,工作中心是生产作业计划任务中的执行单元,是生产作业成本的核算单元,是生产作业数据的采集点。如果工作中心划分得越精细,成本核算单元就能越精细。
作用
工作中心有三个作用。
(1)作为平衡任务负荷与生产能力的基本单元。运行能力需求计划(CRP)时以工作中心为计算单元。分析CRP执行情况时也是以工作中心为单元进行投入/产出分析。
(2)作为车间作业分配任务和编排详细进度的基本单元。派工单是按每个工作中心来说明任务的优先顺序的。
(3)作为计算加工成本的基本单元。计算零件加工成本,是以工作中心数据记录中的单位时间费率(元/工时或台时)乘以工艺路线数据记录中占用该工作中心的时间定额得出的。
确定原则
工作中心的合理性是实现ERP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合理地确定工作中心,应该遵循下面的原则:
(1)按照企业机器设备的合理布局,确定工作中心。
(2)工作中心应该尽可能的细。
(3)按照机器设备的功能相同或相似性,可以把这些机器设备合并成一个大的工作中心。
(4)生产作业班组应该按照工作中心来设置,可以考虑把工作中心作为一级组织来管理。
一般情况下,工作中心的数据包括基本数据和能力数据。基本数据包括工作中心编码、工作中心名称、工作中心的物理位置、工作中心所属的组织(班组、工段、车间和分厂等)和工作中心所属的成本中心等。工作中心能力数据包括同种功能的设备的数量、每一台机器设备每个工作日的标准工时、机器设备的作业效率、工作中心作业人数、每个人每日的标准作业工时以及作业人员的平均技术等级等。
定义工作中心是一项细致的基础工作,定义工作中心的关键是确保工作中心的划分与管理本企业所需的控制程度及计划能力相适应。因此,划分的原则应能使工作中心起到上述三个作用。对一些可能形成瓶颈工序的工作中心必须单独标识。对那种可能有多个工序在一个固定工作地点同时工作的情况,如焊接装配,要慎重研究工作中心的划分。同一型号的机床若新旧程度不同并影响工作效率时,应有所区别,不要划为一个工作中心。对工艺路线中的外协工序,如前所述,要将相应的外协单位作为一个工作中心来处理,并建立相应的记录。采用成组技术,若干机床组成一个成组单元,有利于简化工作中心的划分和能力计划。
工作中心的数据通常要求尽量减少变更,但有时变更也是必要的。如新集团的工艺路线、生产过程以及对效率和利用率的调整都是引起工作中心数据调整的因素。
能力的度量
工作中心能力指的是工作中心可以完成生产作业任务的能力,可以使用单位时间内的产出量来度量。不同类型的企业,往往使用不同的产出量单位计量能力。例如,流程型的石化企业往往采用单位时间吨来表示能力;纺织行业采用单位时间米来表示能力;离散型制造企业往往采用单位时间件数来表示能力。但是,对于某一个企业来说,基于单位时间的工时数量往往可以表示企业或企业内部的生产作业能力。因此,在ERP系统中,工作中心能力通常采用工时来衡量。前面讲过,工作中心既包括了机器设备,也包括了作业人员。工作中心的能力既可以使用机器设备工时表示,也可以使用作业人员工时表示。因此,工作中心能力的度量与企业的工时定额管理紧密相关。从机器设备角度来看,工作中心能力数据包括同种功能的设备的数量和每一台设备每个工作日的标准工时。但是,由于工作中心的机器设备往往由于折旧、维修和破损等原因,很难达到额定的标准工时能力,因此,工作中心能力还包括了每一台机器设备每个工作日的作业效率,以便对标准工时能力进行校正。
从作业人员角度来看,工作中心能力数据包括工作中心作业人数和每个人每日的标准作业工时。但是,同一个作业人员由于不同的技术熟练程度,其作业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确定作业人员的标准作业工时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个基准的技术等级,不同的技术等级对应有一个调整系数,该调整系数对标准作业工时进行校正。
当前,在很多ERP系统的工作中心能力数据中,缺少作业人员技术 等级作为标准作业工时调整的设置。
工作中心能力数据不仅仅是工作中心能力的度量,而且还是制造费用分摊的依据。在实际应用中,究竟是采用机器设备工时作为工作中心的能力,还是采用作业人员的作业工时作为工作中心的能力,一定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机器设备为主要作业手段的工作中心,应该采用机器设备工时为能力标准。以作业人员作业为主要手段的工作中心,应该采用作业人员作业工时为能力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认为产品零部件的复杂程度也会影响到工作中心的能力。作者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妥当的。工作中心的能力是根据企业一般情况下的机器设备的能力和作业人员的能力确定的,是工作中心本身的性质。对于工作中心而言,产品零部件的复杂程度是外界因素,它不能影响工作中心的能力。产品零部件的复杂程度应该通过其本身的加工和装配工时定额反映出来。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不同类型的设备,往往能力有很大的差别。例如,一台普通车床工作一小时的工作效率与一台先进的数控加工中心工作一小时的工作效率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其能力计量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其能力度量、成本核算和制造费用分摊方式等都不同。
硬件管理
ERP系统中,工作中心下面可以根据不同的机器类型进行细分。例如,将模具部作为一个工作中心WCGM,其中,将8台线切割机床定义为机器类型01,将12台自动车床定义为机器类型02,将10台CNC电脑锣定义为机器类型03等。也可以将模具部定义为多个工作中心:将8台线切割机床定义为工作中心WC01,将12台自动车床定义为工作中心WC02,将10台CNC电脑锣定义为工作中心WC03等。
当只能确定模具部整个部门发生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而无法确定每类机器所发生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时,就把工模具部定义为一个工作中心,下设不同的机器类型,每类机器类型的费用按一定比例进行分摊;当可以确定下面每类机器所发生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时,就将工模具部定义为多个工作中心,每个工作中心(每类机器)的费用独立分摊。
在一个公司内,工作中心+机器类型唯一,当没有机器类型,让机器类型栏为空白。
软件管理
工作中心需管理下面数据:
(1) 部门代号:指明工作中心属于哪个部门,如果是外发供应商,则不要指明。
(2) 成本中心:指明工作中心属于哪个成本中心,当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分摊时,有的时候不能明确所发生的费用属于哪个工作中心,所发生的费用由成本中心下的所有工作中心共同分摊。因此需指明一个成本中心代号。一个或多个工作中心定义为一个成本中心。成本中心在总账管理部分说明。
(3) 位置:说明工作中心在哪里,可以为空。
(4) 类型:指明工作中心的资源是人员还是机器,1──代表人员,2──代表机器。
如果类型为1,填报直接人员的生产日报,当生产日报汇总表中进行效率分析时,人员机器总工时=此工作中心直接人员出勤总工时;
如果类型为2,填报机器的生产日报,人员机器总工时=工作中心每天每班工作时数班次数量*机器数量或人数*工作中心效率/100。
(5) 每天每班工作时数:指工作中心每个班次的上班时间,单位为小时。人员的上班时间一般为8小时。
(6) 每天班次数量:每天班次数量*每天每班工作时数\u003c=24小时。
(7) 机器数量或人数:一般情况下工作中心可用的机器数量或直接人员数量。
(8) 需求装配和操作人数:工作中心完成特定的作业需求的最少人数,供参考。
(9) 每小时人工工资:这是一个系数,并不是每小时应计的费用。成本中心下的直接人工费用分摊时用到这个系数。例如:成本中心C01下有3个工作中心WC01,WC02,WC03,本期C01有100元直接人员费用需分摊到工作中心:
定义每小时人工工资:
WC01 WC02 WC03
2 3 5
期间工作中心生产日报填报制造令消耗工时分别为:
WC01 WC02 WC03
5小时 10小时 5小时
则本期各工作中心应分摊的费用是:
WC01=100*2*5/(2*5 3*10 5*5)=15.39元
WC02=100*3*10/(2*5 3*10 5*5)=46.15元
WC03=100*5*5/(2*5 3*10 5*5)=38.46元
每小时制造费用:这也是一个系数,并不是每小时应计的费用。成本中心的制造费用分摊时用到这个系数,意义同每小时人工工资。
工作中心内部发生的费用与以上两个系数无关,直接按工时分配。
工作中心
(10) 工作中心效率:工作中心人员设备的利用率百分比(%)。CRP产能计算、生产效率计算时用到。一般情况下,效率会低于100,如果此值为0,则当做效率为100。
(11) WIP仓库代号:工作中心完成制造令时,需领用材料,领用的材料存放在WIP仓──在制品仓,当制造令完工时,消耗在制品仓的材料,因此每个工作中心必须定义WIP仓库代号。
(12)WIP储位代号:几个工作中心可以共享一个WIP仓库代号,每个工作中心有自己的WIP储位代号。例如:所有的外发供应商定义同一个WIP仓库代号-WIPSUB,每个供应商定义一个WIP储位代号。
(13) 预设排队时间:单位是小时,当定义工序时,工序的排队时间使用此默认值。预设等待时间:单位是小时,当定义工序时,工序的等待时间使用此默认值。
(14) 预设移动时间:单位是小时,当定义工序时,工序的移动时间使用此默认值。工作中心的资料经过确认后不允许修改,如果要修改,需取消确认。
产能
工作中心的产能包括:正班产能和加班产能。
当CRP产能计算时:
(1) 如果工作中心的工作日历有定义正班产能,则工作中心的正班产能=工作日历上的正班产能。
(2) 如果工作中心的工作日历没有定义正班产能,则工作中心的正班产能=工作中心每天每班工作时数*班次数量*机器数量或人数*工作中心效率/100。
(3) 工作中心的加班产能在工作日历中定义。
负荷
工作中心的负荷包括现有制造令的负荷和计划制造令的负荷。
制造令负荷:完成制造令,经过多道工序,完成每道工序都要花费时间——直接工人工时或机器工时,这就是工作中心的负荷。
每道工序的负荷(单位:小时)=需完成的数量*工序的加工时间(单位:秒)/3600+工序的准备时间(单位:小时)。
制造令的负荷=各道工序的负荷之和。完成制造单号W0307020047的020工序所需的负荷=5604*10.83s /3600 = 16.86h。
通过调整工作中心的产能和负荷,可以使两者达到平衡。
目录
概述
概念范畴
特征
作用
确定原则
能力的度量
硬件管理
软件管理
产能
负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