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斯塔夫·朗松(
法语:Gustave Lanson;1857年8月5日—1934年12月15日),法国文学史家、教育家、文学批评家,曾任
俄罗斯宫廷文学课程讲师、
巴黎大学文学院教授。
朗松出生于奥尔良,1934年12月15日逝世于
巴黎。他毕业于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后在中学任教至1894年。1888年,获文学博士学衔。1894年起任巴黎大学文学院教授。1902年被任命为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从此一边教学,一边著书立说朗松的研究专著包括《博须埃》《布瓦洛》以及1894年完成的《法国文学史》。
此书出版后直到20世纪仍不断修改再版,日臻完善,它材料丰富、翔实,分析细致、深刻,论断明确、严谨,是学习法国文学史的必读书。这部著作的价值,首先在于它是以作者认真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长期努力作为基础的。朗松治学态度谨严,书中提到无数作家的无数作品,一般都亲自过目。他对于作家和作品的分析细致深刻;论断简劲明快,言必有据,富于说服力。他的缺点在于有时不免偏执武断。
朗松在文学评论方面深受泰纳的影响。他和泰纳相似,也认为文学是环境的产物和社会生活的反映。他写文学史不但深入地分析与评论一系列重要作家与作品,而且往往通过对于个别作家与作品的分析研究,来说明一个时代的总趋势、总精神;同时能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明某种思潮的演变过程。
1909~1912年编写了《法国近代文学目录学教程》,力图运用
历史学研究方法来研究文学史,汇集了2.5万条珍贵的文学资料。他的研究方法论被称为朗松主义。朗松接受泰纳关于文学与时代、社会、环境的关系的理论,把它运用于文学史研究,但不局限于文学的编年史和作家生平与作品的介绍,还注意考察文学源流以及文学与客观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