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1997年,设有公共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广义虚拟经济管理3个博士点,建设有北京市重点学科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硕士(MPA、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学位点以及行政管理、
经济学、心理学、
汉语言文化系四个本科专业。学院建设有公共管理技术实验室、政务管理模拟实验室、教育技术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
学院概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是在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科系、高等教育研究 所、法学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成立于1997年。学院紧紧抓住北航大力发展理科和人文社会学科的战略机遇,实现了从最初的政治教研室向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人文学院的成功转型
学院建设有公共管理技术实验室、政务管理模拟实验室、教育技术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
学院在公共管理学、教育管理两大学科领域已形成自己的学术优势。形成了以高等教育学、行政管理学、国防经济学、科学技术哲学、战略问题研究等研究中心为依托的学科发展模式,坚持“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注重交叉”的发展战略。
人才培养方面,学院每年研究生招生人数超过本科生,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研究型学院,MPA专业学位教育的社会知名度较高。学院有共有教职工83人,专职教师76人,其中教授20名,副教授38名,博士生导师10余名,兼职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50余名。近70%专职教师具有博士学位,60%以上教师有海外留学和访问学者经历。拥有国家航空科学与技术实验室首席科学家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4名,1人担任透明国际中国会员组织副主席、中国检察学会常务理事,1人担任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中国政治学会理事,1名教授被聘为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个校级蓝天创新团队,2人获蓝天学者特聘教授称号,2人获批“唯实”人才培养基金,10人获批蓝天新星、新秀称号。
学院科研工作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十一五”期间的科研总经费接近2000万元,获批重要基金项目或重大项目9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的科研成果3项,国防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数和出版专著数大幅增加。另外,学院在主办高水平全国性学术会议以及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表现积极,效果明显。
历史沿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前身北京航空学院建校于1952年,根据开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需要,1953年10月在在基础课部(701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政治教研室(
马克思列宁主义教研室);1983年12月,根据把北航办成“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科技大学的设想,建立社会科学部;1985年,首次设立了
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社会科学部也正式更名为社会科学系。1997年,在原社科系、高教研究所等基础上,将法学研究所及法律顾问室划归人文学院建制,调整组建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下设行政管理系、
经济学系、法律系、社会科学部、文化艺术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并于2002年启用公共管理第二名称。在发展中,学院孕育和促进了法学院(2001年)和思想政治理论学院(2008年)的诞生。
十几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坚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按照“文理兼容、拓宽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强调融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业务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多样化的需求,基础知识扎实,勇于挑战,思想、心理、身体素质充分发展的高素质、复合性、创新型人才。学院为国家输送3000余名毕业生,成为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学院在公共决策与应急决策及管理、政策创新与科技管理、国家安全战略与管理、高等教育评价与管理等研究领域已形成自己的学术优势。初步形成以高等教育学、行政管理学、国防经济学、科学技术哲学、战略问题研究等研究中心为依托的学科发展模式,并逐步构建起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团队。针对涉及学科门类多,覆盖面广的学科分布特点,学院按照“重点突出,兼顾整体”的原则,有重点、分阶段重点建设特色和优势学科。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合作和交流活动,不断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对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的要求,秉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注重交叉,形成具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氛围。展望未来,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将继续团结奋进,奋力拼搏,向高水平研究型学院之路迈进。
组织机构
行政管理学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初,应当时的主管部门航空部的要求,举办了数期干部专科班、专升本培训班。这些班虽然没有特别统一的要求,但较偏重于行政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1984年,北航在原来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部基础上组建了社会科学部。1985年社会科学部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90年代初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计划修订后,兼顾了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并逐步建立了行政管理专业培养体系。1998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专业正式改为行政管理系。经过十年发展,北航行政管理系有行政管理本科,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含行政管理和
社会保障两个硕士点),公共政策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行政管理系现有教师16人,教授4人,副教授8人,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在读博士4人。承担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以及MPA公共管理专业数十门核心课程的教学。
经济学系
经济学系成立于1998年。下设经济学本科专业和国民经济学、国防经济学硕士专业。主要培养现代经济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能够胜任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管理部门和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并能从事经济理论和
经济政策方面的研究工作。
心理学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学系成立于2011年。现有专兼职教师12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以上教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硕士生导师9人。我们注重心理学的学科基础,课程设置以应用为导向,主要培养应用型心理学专业人才,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或学校的人才测评、广告策划、市场调查、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与就业指导、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岗位。
心理与行为研究所成立于2005年5月,2006年获得
应用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下设3个有特色的学术研究方向:心理测量与评估、心理咨询与发展辅导、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所工作围绕心理学学科建设展开,教师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
汉语言文化系
汉语言文化系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于2012年正式招生。现有专兼职教师1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6人。
现设有汉语言专业,含商务汉语和政务汉语两个本科专业方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
学士。
本专业以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人或海外华人华侨为招生对象,依托我院公共
管理学、
经济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学等学科优势,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的汉语能力、良好的中国文化素养以及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与
中原地区有关的文化、商务、政务等方面的工作,亦可在相关学术研究领域进一步深造。
高等教育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6月,依托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与传统的系、部等教学单位和科研单位不同,其中心工作围绕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展开,以研究方向或者研究项目组建学术团队,整合校内外各方面的资源和研究力量,以达到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研究的水平和实力,加强与校外同类学科的交流和合作。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等教育理论研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及评价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等,中心的研究人员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
科技与社会研究所
科技与社会发展(科技哲学)研究所简介: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作为院属教学与研究实体,成立于2006年1月。现有专职人员7人,兼职人员7人。专兼职人员中,教授(研究员)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人,讲师3人;博士后出站人员2人,博士6人,硕士7人。
主要教学与研究业务:(1)承担全校硕士研究生公共理论必修课《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教学;(2)承担全校博士研究生公共理论必修课《现代科技革命与
马克思主义》的教学;(3)承担全校本科生、研究生人文选修课《科学思想史》、《高科技政策与战略》、《航空航天史概论》等课程的教学;(4)承担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教学与培养;(5)承担科技与社会发展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软科学的研究课题;(6)从事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学科建设;(7)承担院和学校安排的其它工作。
廉政研究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所是一个跨学科的反腐败研究机构。廉政研究所本着“面向需求、面向社会”的原则,致力于腐败与反腐败的研究、廉政建设咨询和廉洁教育。在深入研究腐败与反腐败规律的基础上,努力为各级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门提供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政策建议,并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为建设廉洁政府、廉洁校园、廉洁社会贡献力量。
廉政研究所团队结构合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所由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的教师和纪委办、监察处领导和有关人员共20余人组成。研究团队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既有理论研究专家,也有实践工作者。同时,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共中央编译局等单位的知名反腐专家也作为特约研究员加盟其中。
2017年来,廉政研究所的专职研究人员先后主持或参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防科工委重点项目、北京市教育纪工委重点项目等诸多课题研究,出版多部反腐败及相关领域的专著,并在SSCI源期刊《Crime, Law and Social Change》、《
中国行政管理》、《
中国纪检监察报》、《
检察日报》等刊物上发表几十篇高水平的廉政研究论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研究所主要从事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构建、科技反腐、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廉政评价等方面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所是继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之后第四个在首都高校中设立的廉政研究机构。李成智教授任所长,姚小玲教授任常务副所长,张海兰研究员和
杜治洲副研究员任副所长,日常工作由杜治洲主持。
环境治理与科学
环境治理和可持续性科学研究所的主要使命是推进与政策和制度安排相关的生态、环境、能源以及其他多种政府、企业和社会治理问题的可持续发展的跨学科研究以及可持续性科学的发展和实践。研究所志在提供一个国内和国际有关以上这些问题研究交流的高级平台。研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集体行动、制度分析、学者参与性治理和多元协作治理等等。
公共管理硕士教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全国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试办公共管理硕士(MPA)的首批院校之一。为办好MPA,北航专门成立了MPA教育中心,设在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了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并且在全校范围内选聘优秀教授、副教授担任MPA专任教师和指导教师,为MPA授课和担任导师的全部是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或博士学位的学术骨干。
几年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北航及公共管理学院为MPA办学投入了数百万元经费兴建了MPA专用的政务管理研究实验室、专用资料室以及3个专用
多媒体教室,开发了案例分析、公共政策、科技管理、教育评估等多个大型软件。制定了十余个MPA教育管理文件,制作了20余套课程教学课件,编印了大量教学辅导材料,还组织教师编写出版了国内第一套完整的MPA教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MPA培养方案共设置了13个专业方向,大致涵盖了公共管理的全部重要领域。植根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强大的航空航天背景之下,我校MPA还特别强调为国防及国防科研部门培养专门人才,为此专门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经过几届MPA招生和培养,2008年为止已为各级政府、党群部门及国防单位培养了800余名公共管理硕士,其中400人已经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社会保障研究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是一个集科研、教学、培训和咨询为一体的机构。研究所秉承“开拓创新、服务社会”的理念,综合运用
社会学、
经济学和
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优势来研究
社会保障相关问题。研究所拥有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点,同时培养社会保障方面全日制和在职的公共管理硕士(MPA)。
研究所由杨爱华教授任所长,贾洪波博士任副所长,负责日常工作。研究所的专职研究人员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1名,他们大部分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研究背景。研究所还聘请了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封建强总经理、
中华全国总工会黄龙副处长、中国社会保障编辑部夏波光副主任、
中国人才研究会办公室陈建辉副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邢伟博士、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郭开军博士、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陈建强博士担任兼职研究人员。研究团队的研究方向及主要学术带头人是:(1)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由博士生导师方卫华教授带头。(2)优抚安置、职业资格认证、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由杨爱华教授带头。(3)劳资关系、中德社会保障政策比较,由隋学礼副教授带头。(4)大学生就业和失业保障政策,由曹庆萍副教授带头。(5)员工福利政策、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由谢凌玲副教授带头。(6)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军人
社会保障,由贾洪波讲师负责。
近年来,
社会保障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研究项目,还主持和参与其他各类研究课题如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项目、国家人事部重点课题、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软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基金项目、国防科工委咨询委课题、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
欧盟项目、中国社科院课题、
中关村管委会课题等研究项目。研究团队出版《
中国基本医疗保险适度缴费率研究》等专著,主编、参编教材和译著数部,在《
社会学研究》、《
中国人口科学》、《
市场与人口分析》、《
中国行政管理》、《
人民日报》等核心期刊和报纸上发表相关论文上百篇。许多研究成果被相关部门采用,产生了实际的社会效益。研究团队中的大多数研究人员在政府、相关研究机构和协会担任理事、专家和兼职教授等。
国防经济研究所
国防经济研究中心依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国防工业的天然联系,发挥北航在经济管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综合优势,汇聚学校内外力量,专门推动和从事国防经济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设立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国防经济学基础理论、国家安全战略、国防工业体制与政策、国防产业的竞争与管制、
军工企业治理机制、大型飞机的市场竞争与发展战略。
政务管理模拟实验
政务管理研究实验室于2004年12月建成,该实验室由20台清华同方计算机和1台Dell服务器组成内部局域网,局域网与校园网联接。局域网内各台
计算机除了安装基本的软件系统以及常用的
管理学、统计与分析方面的软件系统,如:Expert Choice、Eview、
spss之外,还通过购买、自行开发等方式配备了大量的应用系统,如宏观经济评价与政府决策支持系统、科技进步监测系统、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系统等。该实验室主要面向公共管理学院教师、研究生和公共管理硕士(MPA)。教师和学生在该实验室可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与研究。从2004年12月建成以来,先后有2001、2002、2003、2004、2005、2006级研究生(约300人)使用该实验室;2004、2005级MPA研究生共212人使用了该实验室。
教育技术实验室
教育技术实验室主要为
教育技术学专业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提供实验教学的环境。实验室配备了光学、电声、电视、
计算机等各种类型的媒体设备,共计台(套)。实验室开出的实验覆盖了当前常用的教学媒体技术,包括投影技术、摄影技术、图形图像处理、电声系统、音频处理、影视摄像、视频处理、动画制作、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发、远程教学系统等方面,共计22项。实验分为基础、设计和综合3种类型。研究生还可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提出特殊的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实验室遵循“研究生实验教学为学校教学改革服务”的原则,努力把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实验素材,使实验的成果直接用于教学。实验室欢迎各专业教师提出教学需求,并组织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师、研究生与相关专业教师合作,制作教学课件、网站等。实验室还具备微格教室、远程视频会议功能。
志愿服务社会管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志愿服务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Volunteerism and Social
管理学 Innovation Research Center,Beihang University ),挂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中心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其中对于作为社会管理创新一个极其重要领域的志愿服务给予优先的关注和重点的研究。
通过积极而有效的努力,使研究中心成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展及其与国内外社会科学界进行联系和交流的一个重要机构。
开展对社会管理创新、志愿服务领域的研究。与国内外社会科学界相关学科学者专家建立广泛联系,整合有代表性学者专家的力量,广泛争取有关方面的资金支持,组织对有关理论或现实问题的合作研究。
举办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多种形式的研讨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就社会管理创新、志愿服务的学术问题和实践问题,组织跨学科的研讨会。在适当的时候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
推出系列化的重要研究成果。制定长期性的研究计划,在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认真研究,推出系列化的社会管理创新、志愿服务研究成果。
不断扩大与国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在立足国内学界的基础上,逐步拓展与国外学术界的交流,增加研究中心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访问的机会,组织跨国家或跨地区的合作研究等。
行政管理学研究
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是在已有的行政管理系基础上,整合系外资源,形成学术研究团队,共同从事行政管理研究的学术平台。中心设置行政管理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指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的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体是学术团队,包括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公共政策分析、非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电子政务、项目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向的团队。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承担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还承担国防科工委、科技部、北京市等部门的科研项目。
科技哲学研究中心
科技哲学研究中心是我校学科建设与研究机构,成立于2007年7月。该中心以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为基础,依托北航人文社会科学、
管理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综合优势,汇聚学校内外力量,专门推动、从事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研究、建设与发展,开展学术活动。中心组成了跨学科、跨院系的学术梯队,并且聘任一批院士及校外著名科技哲学专家作顾问。设立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四个:科学哲学、工程技术哲学、科技政策与管理、航空航天史与发展战略。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为加强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结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实际,于2007年7月成立思想政治教育中心。中心组成了跨学科、跨院系的学术梯队,有研究人员2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9人,在读博士2人。设有四个研究方向: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
其他
战略问题研究中心
文化艺术教育中心
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
工程教育评价技术实验室
公共管理技术实验室
电子政务研究所
电子政务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