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青,本名罗青哲,1948年生于山东青岛,次年随父母到台湾,原籍湖南湘潭,是中国当代诗人、画家、学者,曾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研究所专任副教授。
罗青13岁随溥心畲习北宗山水,16岁随任博悟习南宗泼墨,大学就读于辅仁大学英文系。1969年,罗青开始在台湾《
纯文学》月刊、《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诗作及散文。1972年,出版处女诗集《吃西瓜的方法》,诗人余光中称之为“新现代诗的起点”。同年,罗青赴美留学,在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比较文学,获硕士学位。返台后曾任教于辅仁大学外语学院、政治大学文学院。1975年,罗青与诗友共创草根诗社,出版《草根》诗刊;同年,获台湾第一届“现代诗创作奖”。1988年,罗青出版诗集《录影诗学》,企图使摄影镜头语言的手法融入现代诗。1996年,他获鹿特丹国际诗人(Poetry International)推荐奖,1996年,获斯德哥尔摩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奖助邀访问并演讲。期间,他先后出版了诗画集《不明飞行物来了》《萤火虫》,绘画美学论文集《什么是后现代主义》等作品,并分别在台北、上海、欧美等地举办了个人画展。
2000年至2001年,罗青连续两年获伦敦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Sussex London)英国国家艺术与人文研究委员会(Art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Board )研究奖;2002年至2003年,他出版了散文摄影集《诗眼照天涯》系列,包括五册:招牌篇、绿树篇、窗户篇、建筑篇、雕像篇。2006年,罗青提出绘画记号学,先后出版了《记号学三部曲》,包括《罗青的世界》《现代的反思》《后现代的探索》;2010年至2020年,他罗青分别在伦敦、台北、上海举办了个人书画展、墨彩、陶瓷展和小品画展,先后出版了《熊猫之歌》画集、《试按上帝的电铃》《天下第一巷》散文集等作品,并赴各地做学术演讲。2022年1月,因妹妹罗霈颖突然猝死,他出版书籍《如何学做小妹妹的大哥哥》以纪念兄妹之爱。7月,罗青在桃园市政府文化局一楼大厅举行了“2022油彩墨彩相辉映:罗青、陈炳臣对话展”。
罗青被余光中誉为台湾后现代诗第一人;他的诗风前卫、俏皮,口语化,意象鲜活,富于机趣。其诗集以系统的编排和严谨的结构见称,亦常融入中国传统民俗的元素,或戏拟童言童语入诗,在形式和题材方面多所开拓。其诗作已被译为十四国文字出版,其画作被全球二十三家著名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等博物馆多次展出他的作品。他是通才式人物,对中国诗意画传统有极深的了解与传承。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8年,罗青生于山东青岛,次年随父母到台湾。13岁时拜师“渡海三大家”之一的满清皇族后裔溥心畬学习北宗山水,16岁时随任博悟习南宗泼墨。中学就读于基隆中学,并于1963年在基隆市国画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毕业后入辅仁大学英文系就读,1969年,在辅仁大学书画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崭露头角
1969年,罗青开始发表诗作及散文,主要在台湾《
纯文学》月刊、《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作品。1972年,出版处女诗集《吃西瓜的方法》,该诗集中不少诗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色,诗人余光中称之为“新现代诗的起点”。同年,罗青赴美留学,在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比较文学,获硕士学位。返台后曾任教于辅仁大学外语学院、政治大学文学院。后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研究所专任副教授。
1973年,罗青在美国西雅图第一国民银行举办了个人画展《罗青水墨水彩展》;1975年,罗青与诗友共创草根诗社,出版《草根》诗刊;同年,获台湾第一届“现代诗创作奖”。1980年,罗青在台北版画家画廊举办了个人画展《罗青水墨小品展》;1983年,他又在台北春之艺廊举办了罗青彩墨个展《不明飞行物来了》。
1985年2月,一度停刊的《草根》复刊,罗青发表《草根宣言第二号》。1984年,罗青出版诗画集《不明飞行物来了》。1986年,罗青又创办《后现代状况》磁碟杂志。他是台湾首先引入后现代主义的学者。同年,罗青在国立中山大学发表《70年代新诗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演讲,并发表《诗与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状况”出现了》等文;还在纽约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了个人画展《罗青画展》;此外,他还获得1987年度第22回亚细亚现代美术展·特别赏奖。次年,出版诗画集《萤火虫》。
1988年,罗青出版诗集《录影诗学》,收录序诗《录影诗学宣言》和后记《录影诗学之理论基础》,企图使摄影镜头语言的手法融入现代诗;同年,出版诗画散文集《我发明了一种药》,并组织发起“台北彩墨画派”,于《台北评论》第六期发表 《台北彩墨画派宣言》。
1989年,罗青出版了绘画美学论文集《什么是后现代主义》;1990年,他分别在台北和伦敦举办了个人画展《罗青画展:寻隐者不遇》;1991年,再次出版绘画美学论文集《水墨之美》;同年,出版《罗青书画集》。1992年,罗青在台北举行了2场画展,其主题分别是《碎镜中国:岁月系列》和《碎镜中国:惊雷系列》;次年,他举行了《碎镜中国系列》欧美巡回展;1994年,罗青再次出版画集《罗青书画三十年》。次年出版论文集《原型与象征》。同年,再次出版画集《钢铁山水》,并在洛杉矶举办了《钢铁山水》画展。
罗青教授的论文《中国画的本质——新的视角》(The Nature of Chinese Painting—A New Perspective)获1994年英国最佳艺术论文;1996年,他获鹿特丹国际诗人(Poetry International)推荐奖,1996年,获斯德哥尔摩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奖及助邀访问并演讲。1997年,罗青出版画集《铁网皴法》;次年,出版书画论文集《纸上飘清香》《画外笛声扬》;1998年,他在台北鸿展艺术中心举办了《给你猜:山水花鸟书法展》;1999年,再次出版书画论文集《情深笔墨灵》。
稳步发展
2000年,罗青在韩国汉城世宗文化会馆举办了《罗青诗书画展:台湾后现代水墨》。次年,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举办了《罗青书画展》。2000年至2001年,罗青连续两年获伦敦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Sussex London)英国国家艺术与人文研究委员会(Art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Board )研究奖;2002年,罗青在布拉格查理大学蒋经国国际汉学中心做荣誉讲座(Charles University Prague);2002年至2003年,他出版了散文摄影集《诗眼照天涯》系列,包括五册:招牌篇、绿树篇、窗户篇、建筑篇、雕像篇。期间,他还出版了书画散文集《单飞集(罗青选译解说插图泰戈尔诗) 》。
2003年,罗青获美国卢斯基金会资助赴华盛顿马里兰大学做访问学者;同年,他先后在美国波特兰和洛杉矶、德国、瑞士、巴黎等国举办了个人书画展。2004年,他作为特邀画家出席德国洪哈特(Honhardt)艺术节;同年,罗青再次应米兰市政府第四届艺术节之邀在感恩圣母大教堂(Basilica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举办 “The Traveling Stones” 书画展,并演讲。
2006年,罗青提出绘画记号学,先后出版了《记号学三部曲》,《罗青的世界》《现代的反思》《后现代的探索》;2006年至2008年,他在上海太阳虹画廊先后举办了《记号学三部曲》个人画展。2008年,罗青分别在纽约和台湾举办了《罗青六十回顾展》。
2010年,罗青分别出版了《小品大境界》《小景大宇宙:羅青抒情繪畫小品選》;同年,在台北艺术中心举办了2010年罗青书画展——《一人文化大革命首部曲》;次年,分别在台北和上海举办了“罗青小品画展”和“非常罗汉——现代新十八罗汉画展”;同年,《非常罗汉》出版。
2012年,罗青分别在伦敦、台北、上海举办了个人书画展、墨彩、陶瓷展和小品画展。同年,《云窗密境:罗青抒情绘画小品选》《熊猫之歌》画集出版。2014年,他再次分别在伦敦、台北、上海举行了画展。3月18日,罗青赴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进行学术演讲,主题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8月30日,他再次赴湖南师大美术学院访问交流,美术学院聘请罗青先生为客座教授。 2015年8月,罗青在台北九十九度艺术中心举办了“2015罗青视窗山水画展”。2016年9月11日,罗青赴湖北经济学院开展讲座,讲座题目为《兴之美学——唯一可与西洋“模拟再现”抗衡的东方美学》。
2017年10月14日,罗青教授赴马来西亚吉隆坡进行学术演讲,演讲主题为《诗与画:一个记号语言的观点》。同年,再次在台北举行了“2017罗青七十全球巡迴展–台北首展”。2018年2月,他在马里兰大学艺术设计与视觉文化中心举办了罗青“诗人笔墨”画展;8月,在台北中山纪念馆举行了2018兴游美学-台北中山纪念馆罗青七十回顾展。此外,他还出版了散文集人才红利时代套书(《试按上帝的电铃》+《天下第一巷》)。
2020年8月,罗青的妹妹罗霈颖猝死家中,他负责操办妹妹的后事。2022年1月,出版书籍《如何学做小妹妹的大哥哥》以纪念兄妹之爱。7月,罗青在桃园市政府文化局一楼大厅举行了“2022油彩墨彩相辉映:罗青、陈炳臣对话展”。此外,他还曾为多首歌曲作词,如《答案》《星》《长短调》和《生日歌》等。
思想主张
绘画记号学
罗青倡导“绘画记号学”。他表示巧用绘画记号学不仅可以帮中国艺术家在创作中抓住时代的想象力,也能帮助中国藏家发掘世界典范。所谓“记号学”实际上就是通称的符号学。他认为符号是约定俗成的,但记号是个别的、私人的,有任意性的,表达更准确。每个人都有基本的记号学经验,如讲中文的,只要掌握词汇、句法与会造句,就能让语言发挥不同的功能,错了也能知道。记号学就是研究那些最基本的规则。他认为,记号学让我们学会阅读,如建筑、家具等,都有自己的记号系统,甚至颜色也有记号系统,女式时装,黑色每30年流行,但材料却不同了。掌握其原理和方法,不仅有助于艺术家更好地从事创作,有助于批评家、学者更好地从事研究,有助于画廊、拍卖行更好地发掘艺术家和作品,也能有助于藏家更好地认识作品,发掘其特有的价值。
录影诗学
罗青在《录影诗学之理论基础》从中西语言的区别出发,从诗学、绘画层面论述东西方艺术表现的差异。中国语言倾向“直观、直陈、直探本源,而不走细密分析的路线”,动词也无时态,因此,可任意破坏时空次序的抒情诗是中国诗的主流,叙事诗则否。他进一步提出“手卷思考”,概括中国诗学、绘画的视点,例如马致远(1250-1321)《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便是手卷思考的代表,无法套用西方绘画中的“定点透视”。
此外,他还在书中表示:“因其(录影诗)写作的过程与结果,与拍摄录影带的脚本有许多相通之处,故也可经由导演将之加以适当的转化,变成录影带。”但录影诗学更重视的是建立语言和影像的联系。处于“用机器眼代替肉眼来观察、再现,记录现象世界”的机器语言时代,他运用“镜头语言”创作现代诗,企图达到“让出现的文字意象,能够相互辉映,相辅相成,产生复杂的‘言外之意’”的效果。
代表作品
诗画文作品
展览
绘画作品
创作特点
罗青的诗风前卫、俏皮,口语化,意象鲜活,富于机趣。其诗集以系统的编排和严谨的结构见称,亦常融入中国传统民俗的元素,或戏拟童言童语入诗,在形式和题材方面多所开拓。诗集《吃西瓜的方法》于1972年出版时,余光中誉之为“新现代诗的起点”,认为“罗青在台湾诗坛的出现,多多少少象征着60年代老现代诗的结束,和70年代新现代诗的开启”。《神州豪侠传》以当时不入流的武侠课题作为整部诗集的重心;《捉贼记》仿旧体俗文学引古诗为前导并运用绘画中的素描效果。
之后,陆续开拓“科幻诗”“录影诗”等具有都市精神的作品。《录像诗学》具语言的实验性,将电影构成及技巧融入诗作,重视意象并置、音韵节拍与蒙太奇手法的画面剪辑效果,将西方绘画的透视法和中国诗画的手卷式表现法融合起来,藉由录影诗表现影像的同时,兼顾诗的批判与隐喻性。
人物荣誉
个人荣誉
作品荣誉
人物成就
罗青教授多年跨界从事研究、翻译、评论、诗歌与美术、书法创作,被余光中誉为台湾后现代诗第一人。其诗作已被译为十四国文字出版,其画作被全球二十三家著名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等博物馆多次展出他的作品。其已出版文论著作四十余部。他是通才式人物,对中国诗意画传统有极深的了解与传承。
人物评价
他的绘画往往结合诗与画,但不是以画作为诗的插图,也不是以诗来作为画的解说,而是在诗画相合处,传达出那诗画之“意”。罗青的作品带有高度的文学性与画面形式上的创意,成为现代水墨画坛新文人画的一支奇葩。作品中一反水墨画描绘孤山峻岭、仙人雅士的常态,现代生活场景也经常入画,蜿蜒的马路、行道树是生活常见景象,罗青以清丽雅致的用色,彰显出现代水墨的创意与特色。(高雄市立美术馆 评)
罗青选择的诗美学取向,显然有浓厚的极端、新颖、非传统成份,录影诗也曾盛极一时,多少代表了80年代台湾诗坛纷杂多声道的“混乱”情状,显出那一时代人们对于政治、科技、文化乃至社会氛围的思索。(《罗青<录影诗学>重探》评)
家族成员
罗霈颖
罗霈颖原名罗璧玲,性格豪爽,被称为台湾“东区罗姐”,出道39年,过去以犀利发言,和其他艺人之间的幽默、劲爆互动,让观众印象深刻,是综艺节目及谈话性节目的常客。她出演电视剧“神勇娇娃”进入演艺圈。之后在综艺节目“黄金拍档”担任助理主持人。她是罗青的妹妹,2020年8月3日被发现在家中猝死。
罗志坚
罗志坚是罗青的弟弟。罗霈颖去世后,由罗志坚负责打理妹妹的遗产。
参考资料
羅青.chiuko.com.tw.202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