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伯猷,字肇勋,是清朝光绪二十一年出生,民国三十七年去世的一位历史人物。他曾在贵阳南明中学接受教育,并因其卓越的学习成绩被尊称为贵阳“八大公子”之一。他的家乡位于贵州白坭田抬轿坡。侯伯猷不仅在政治领域有所建树,还在医学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在晚年选择回归田园生活,专注于诗歌创作和书籍收藏。不幸的是,由于社会变革的影响,他的许多作品和珍藏的书籍都已散佚。
早年经历
侯伯猷自幼在乡里接受教育,后随堂弟和父亲一同前往贵阳南明中学深造。在校期间,他以其出色的学业表现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与黔西姜明祝、兴义刘敦吾等七人并称“八大公子”。
政治生涯
完成学业后,侯伯猷回到家乡,在城关等地从事教学工作。民国二十年代中期,他曾担任二区(沙窝)和一区(城关)的区长。在他任期的第二十二年,沙窝地区遭遇严重灾荒,侯伯猷积极组织救灾,捐献了大量粮食,并动员家族和其他富裕家庭捐款,总共募集到了六百多石粮食,有效地缓解了灾情。
医疗贡献
尽管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成就,侯伯猷对官场的腐败现象感到不满,因此选择了退出政坛,转而在家乡行医。他对中医颇有研究,经常无偿地帮助贫困患者。他还积极参与教育事业,支持创办学校,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文化活动
除了医疗工作,侯伯猷也热衷于文学艺术。他喜欢撰写诗词和收集书籍,尤其重视教育的重要性。1937年,他参与创办了一所名为农文小学的学校,并担任校董,致力于培养下一代人才。
逝世与影响
侯伯猷于民国三十七年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三岁。他的遗体安葬在曾家塘子。他的逝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包括名士丁扬斌、赵笃卿在内的多位人士前来吊唁。丁扬斌还特别撰写了悼念诗和挽联,表达了对这位杰出人物的深切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