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斑星鲽
硬骨鱼纲鲽形目的动物
条斑星鲽(学名:Veraspermoseri)是鲽科、星鲽属鱼类。体长可达600毫米。体长椭圆形。尾柄短,长约为高1/2。头很侧扁。吻钝短,长约等眼径。两眼小,位头右侧。眼睛间隔窄平,约等眼径1/2。右侧2鼻孔近邻,位眼间隔前方,前孔短管状。口前位,很斜,口裂强弧状。鳃耙宽短,三角形,长约等眼径1/3,内缘有小刺。鳞很粗糙,后部有数行长栉刺;除吻部及两颌外,头部亦有粗栉鳞。左右侧线在胸鳍上方呈弧状,弧状部长为高约2.3-2.厘米厘米。背鳍始于上眼瞳孔前部稍左侧,约第45鳍条最长。臀鳍约第17鳍条最长。胸鳍圆刀状,中央6鳍条分枝。腹鳍基短,近似对称,喉位,后4鳍条分枝。尾鳍后端圆截形,中部14鳍条分枝。乙醇浸存标本右侧鳞中央浅灰色,鳞边缘暗褐色;鳍淡色,奇鳍有多条与鳍条平行的黑条状斑。体左侧雌鱼白色,雄鱼橙黄色。
条斑星鲽为冷温性大型底栖鱼类,多柄息在100米水深以内的近海水域或海湾内,底质为沙底、泥沙底或海藻繁盛的礁石区域。冬春季节,洄游到10-15米的浅水区或海湾内生殖产卵,生存范围可达-25℃。杂食性,主要摄食甲壳亚门丽文蛤海星纲、小鱼。主要分布于鄂霍次克海日本的西北海域(北海道海域)、朝鲜半岛以东和西南海区及中国的黄渤海区。
形态特征
背鳍77-84;臀鳍55-60;胸鳍11-12;腹鳍Ⅱ-4;尾鳍19。侧线鳞84-85;鳃耙(下肢)6-7。 
体长105-280毫米为体高约2倍,为头长3.3-3.4倍;头长为吻长约6倍,为上颌长2.8倍,为最长背鳍条2.3倍,为最长臀鳍条2.1倍,为胸鳍长2.3-2.4倍,为腹鳍长约3.2倍,为尾鳍长1.4倍。 
体长可达600毫米。体长椭圆形。尾柄短,长约为高1/2。头很侧扁。吻钝短,长约等眼径。两眼小,位头右侧,位前后相似;上眼邻头背缘。眼间隔窄平,约等眼径1/2。右侧2鼻孔近邻,位眼间隔前方,前孔短管状。口前位,很斜,口裂强弧状。上颌骨宽,达瞳孔中央稍后方。上颌牙2行,外行前方牙较大;下颌牙一行,仅下颌联合处略呈2行。鳃耙宽短,三角形,长约等眼径1/3,内缘有小刺。 
鳞很粗糙,后部有数行长栉刺;除吻部及两颌外,头部亦有粗栉鳞;无眼侧吻、两颌、前鳃盖骨、下鳃盖骨、鳃盖骨下半部与间鳃盖骨(中央有鳞)无鳞,且除头部及腹鳍基附近鳞粗糙外,其他鳞大部光滑(Jordan\u0026Starks,1907),鳍仅背、臀鳍中部与尾鳍有栉鳞。左右侧线在胸鳍上方呈弧状,弧状部长为高约2.3-2.5倍。
背鳍始于上眼瞳孔前部稍左侧,约第45鳍条最长。臀鳍约第17鳍条最长。胸鳍圆刀状,中央6鳍条分枝。腹鳍基短,近似对称,喉位,后4鳍条分枝。尾鳍后端圆截形,中部14鳍条分枝。 
乙醇浸存标本右侧鳞中央浅灰色,鳞边缘暗褐色;鳍淡色,奇鳍有多条与鳍条平行的黑条状斑。体左侧雌鱼白色,雄鱼橙黄色。 
生活习性
条斑星鲽为冷温性大型底栖鱼类,多柄息在100米水深以内的近海水域或海湾内,底质为沙底、泥沙底或海藻繁盛的礁石区域。冬春季节,洄游到10-15米的浅水区或海湾内生殖产卵,生存水温范围2-25℃。杂食性,主要摄食甲壳亚门丽文蛤海星纲、小鱼。 
条斑星鲽雌、雄个体存在生长差异,雌性个体达到成体的生长速度高于雄性个体。14月龄,条斑星鲽雌、雄个体生长差异不明显,但是从17月龄开始,雌性体重增加迅速,这种趋势持续到29月龄时,雌、雄体重比为1.49;38月龄时,雌、雄体重比为1.65。条斑星鲽适应于低温生长,水温≥9℃可达到较高的摄食量,保持快速的生长。条斑星鲽寿命可达10年以上,最高可达14年。性成熟个体体长为30-60厘米。人工苗种,养殖1龄鱼体重达200-300克,18个月全长可达34厘米,体重800克,养殖2龄鱼体重达600-1000克。 
分布范围
条斑星鲽主要分布于鄂霍次克海日本的西北海域(北海道海域)、朝鲜半岛以东和西南海区及中国的黄渤海区。在亚洲,日本海一侧的北海道至诺狭湾沿岸(北纬35°-45°)的自然资源量相对集中。而在日本东海岸的太平洋一侧,则以茨城县以北、千岛群岛择捉岛、沙纳湾)以及鄂霍茨克海以南的海域为主。 条斑星鲽分布图
繁殖方式
在自然界中,条斑星鲽雄鱼的初次性成熟为3龄,雌鱼的初次性成熟为4龄。人工养殖亲鱼,通过生殖调控可将性成熟期提前年左右。条斑星鲽在自然界的不同海域,其生殖季节和繁殖周期略有差异。北太平洋沿岸海域生殖期为每年的3-6月份;在北海道周边海域的生殖期为11月份至翌年1月份;在日本岩手县为12月份至翌年的4月份。据报道,在北海道,除了冬季,该鱼可能自春季至初夏均产卵。 
在人工培育场合,雄鱼3龄开始成熟,而雌鱼4龄开始成熟,雄鱼最小性成熟规格为全长34.3厘米,体重0.6千克;雌鱼最小性成熟规格为全长42厘米,体重1.4千克。据报道,中国国内培育的条斑星鲽初届性成熟的雌鱼全长为51.85厘米±0.25厘米,体长42.25厘米,体重3.05千克±0.45千克。雌鱼的性腺指数(GSI)值在3月份和4月份达到最高值(25.6%)。条斑星鲽生殖期最适水温6-8℃,在自然海域中产卵最低水温为6℃。天然产卵场在水深数米至数十米处。条斑星鲽属分批成熟、分批产卵的生殖类型。产卵时间多在凌晨至黎明时分(0:00-4:00),生殖期可持续1-2个月,排卵8-10次,两次排卵的时间间隔为3-4天。卵为分离悬浮性卵,无油球。卵径范围一般在1.7-1.9毫米。 
条斑星鲽雌鱼初次性成熟的怀卵量在30-60万粒/尾,每次的产卵量为6.0-10.0万粒/尾。人工饲育条件下成熟亲鱼的怀卵量为30-40万粒,平均全长55.73厘米,体重3282克的性亲鱼,平均卵巢重:有眼侧130.1克,无眼侧138.9克。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条斑星鲽繁殖的最大障碍仍旧是不能自然产卵,在这一点上与大菱鲆类似。日本学者认为,人工条件下的胁迫或者其非生物环境因素不能满足其大脑中合成足够的RnGH来诱导其垂体产生足够的GTH促进性腺的发育以及后来的繁殖行为的发生。因此在低剂量GTH的条件下,性腺的发育并不能顺利完成,导致最终的繁殖行为的缺乏,而不能自行产卵和受精。 
养殖技术
养殖设施
条斑星鲽的养殖方法与其他鲆鲽类相似,工厂化养殖是条斑星鲽的主要养殖方式。可利用大菱鲆工厂化养殖池,养殖池面积一般为30-60平方米,池深60-70厘米。 
环境条件
养殖区附近海面无污染源,符合中国国家渔业二级水质标准。地下水水质优良,不含沉淀物和污物,水质透明、清澈,不含有害重金属离子。条斑星鲽的正常生长水温在8-22℃,最适生长水温在12-19℃。盐度控制在15-25。养殖期间要保持养殖用水的pH稳定,要求在7.6-8.4。条斑星鲽耐低氧的能力较强,在养殖期间溶解氧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即可。要求光照强度在500-1000勒克斯。 
苗种放养
条斑星鲽的苗种放养,一般选择大小均匀、色泽正常、健康、活力较强、全长在5厘米以上的苗种放养。放养时要考虑流水量的大小、水交换率、养殖池大小、形状、水温、溶解氧、管理水平等因素,一般情况下全长5厘米苗种放养密度为200尾/平方米。随着鱼体的生长,养殖过程中要根据鱼体大小及时分池,在溶氧充足、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合理的放养密度为8-10千克/平方米,占池底面积的60-70%。 
日常管理
条斑星鲽的养殖日常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一些小的过失都会使养殖失败,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是关系到养殖条斑星鲽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条斑星鲽养殖中的病害主要是细菌性肠炎和病毒性神经坏死症。预防与治疗方法如下:
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器皿等要严格消毒。残饵和排泄物会造成水质的恶化,也是发生病害、影响鱼体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经常及时倒池和分池,倒池后的池子用500克/米3漂白粉严格消毒。选择正规饲料厂生产的优质饲料。发现病鱼要及时隔离,以防鱼病蔓延,根据不同的病情对发病池的条斑星鲽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病毒性疾病以预防为主,严格亲鱼检疫,防止病毒垂直感染。细菌性肠炎用25%利福平20毫克/升,药浴3小时,连用3-5天。 
主要价值
条斑星鲽具有鲽形目类的共同优点—内脏团小、出肉率高,肉质细嫩鲜美,鳍边胶质厚而有韧性,杂刺少,耐冷冻、耐运输,适当冷藏后肉质基本不变,属于非常适合于加工的鲆鲽类之一。条斑星鲽肌肉胶原蛋白含量为5.39毫克/克,牙鲆为4.98毫克/克;肌内膜胶原蛋白为4.82毫克/克,而褐牙鲆则检测不出肌内膜胶原蛋白,说明条斑星鲽的肌肉营养价值于褐牙鲆,而较高的肌内膜胶原蛋白含量,更是其冷藏后保持鱼肉质量的关键。条斑星鲽背部肌肉蛋白质必需氨基酸总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8.79%,鱼肉的风味主要取决于肌肉中鲜味氨基酸,而条斑星鲽的鲜味氨基酸总量达30.66%,这也是条斑星鲽口感和风味好于牙鲆的主要原因。此外,条斑星鲽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繁殖方式
养殖技术
养殖设施
环境条件
日常管理
病害防治
主要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