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力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黄伟力,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出生于上海市,祖籍永嘉县。1997年至2017年,先后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心主任、副院长、党总支书记;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系列课题及上海市德育研究课题等10余项。担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基地暨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委会委员。获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等。
主要学术兼职:上海市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材编辑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党建研究会第六届、第七届理事会特邀研究员,中国逻辑学会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逻辑学会副会长等。
人物经历
黄伟力,男,1957年12月生于上海,祖籍永嘉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
198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1988年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获哲学硕士学位,此后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任教,1994年受聘副教授,2001年受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1995年至1996年在康斯坦茨大学哲学系做访问学者。
1997年至2009年,先后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心主任、副院长、党总支书记,上海交通大学改革与发展研究室兼职副主任。
2016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观摩了在钱学森图书馆进行的现场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伟力结合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学术之路,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
学术兼职
中国逻辑学会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上海市逻辑学会副会长;
上海市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材编辑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党建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特邀研究员;
上海市党建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特邀研究员;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基地暨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共党史党建。著有《人生第一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论纲》《法律逻辑学导论》《推理与思维训练》等;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哲学动态》《思想理论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政治与法律》《学术界》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主要论著(含参编和译著)
《人生第一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新马克思主义评论:哲学的政治及其辩证法》,2015年,三联出版社;
《推理与思维训练》,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文化的力量:中国大学的文化创新之路》,2013年,格致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论纲》,2008年,复旦大学出版社
《法律逻辑学导论》,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法律逻辑学新论》,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创新与发展:新世纪高校“两课”教育改革前瞻性研究》,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应试要决》,2004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领导力开发50个活动:培训大师的经典互动课》,2004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3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所有权与价值创造》,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应急管理:如何确保尖峰时刻的高速运作》,2002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人本思潮和中国文化》,1998年,东方出版社
学术论文
(1)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灵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08):99-104.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应用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2):59-64.
(3)优化“卡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内容供给与教材体系的思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2018(07):69-73.
(4)“以人民为中心”战略思考的升华[J].国家治理,2017(48):13-16.
(5)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质量重在内容更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7(05):61-65.
(6)1919年日本报纸对华态度之转变——以《大阪朝日新闻》报道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02):100-107.
(7)建党前夕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对《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的再解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4(02):106-114.
(8)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三大转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01):22-27.
(9)依法治国背景下法律逻辑的空间和使命[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29(09):6-9.
(10)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公开课建设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2):78-82.
(11)论法律推理中的主体因素——兼谈法律逻辑学的研究视角[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26(09):6-10.
(12)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新探索——胡锦涛同志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2(17):50-54.
(13)提升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19):59-64.
(14)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2010(15):91-95.
(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修订需要进一步凸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J].思想理论教育,2010(19):45-46.
(16)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J].思想理论教育,2009(05):57-61.
(17)试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代价值[J].学术论坛,2009,32(08):1-5.
(18)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正面教育与现实批判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09(21):57-60+95.
(1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导向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77-80.
(20)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08(07):53-57.
(21)国内外高校公共选修课的设置情况分析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配套选修课建设的启示[J].高教探索,2007(04):100-103+128.
(2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配套选修课建设的参照系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07(21):74-79.
(23)略论法律逻辑学的研究视角[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0):16-20.
(24)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文化含量的提升[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39-43.
(25)认真解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23-27.
(26)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3(04):7-10.
(27)试论政治参与意识教育[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4):49-53.
(28)增进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关于优化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模式的若干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03):92-94+53.
(29)调整视角,提升大学生德育的实效──“公民道德建设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研讨会综述[J].当代青年研究,2001(06):52-56.
(30)职业道德视野中的“官德”建设[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45-49.
(31)论法律实质推理[J].政治与法律,2000(05):16-22.
(32)应把案例教学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10):21-23.
(33)论亚里士多德对归纳逻辑的研究[J].学术界,1990(06):37-42.
(34)归纳逻辑研究二题[J].学术界,1992(06):3-6+28.
(35)80年代我国归纳逻辑研究概况[J].哲学动态,1990,04:6-9.
学者笔谈
(1)任何时候都不能对理论的境遇抱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过任何时候也都不能放弃对理论的追求,否则人类将失却对世界的洞察力。
(2)当学生能真正理性地思考问题,国家的需求、社会的发展以及这些要素对个人成功和幸福的意义,就自然会显现在他们视野中,成为他们衡量成功和幸福的坐标。
(3)卡尔·马克思说过,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里所谓“哲学”可以理解为理论的代名词。时代精神的精华凝聚着思想家对重大时代问题的学理思考和回应,它使人清醒、给人方向、予人灵魂。所以,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不能没有理论的引领。
(4)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一个重要条件是唤起学生对理性思考的兴趣和激情。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学术兼职
研究方向
主要论著(含参编和译著)
学术论文
学者笔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