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报,创办于1919年2月25日,是学校机关刊物。
报社简介
始名《国立
国立武昌高师周报》,是学校机关刊物;1928年,随着学校定名为
武汉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周刊》于同年12月3日正式创刊;新中国成立后,《新
武汉大学》于1949年10月10日创刊;1985年,校报定名为《武汉大学报》。1999年1月1日,校报开始使用全国统一刊号 [CN42—0801/G],纳入国家正式报刊管理范围。2000年1月1日,校报出版周期由旬报变更为周报。2000年8月2日,随着原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和
武汉大学医学部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原四校校报也组建成新的《武汉大学报》编辑部;2001年1月1日,《武汉大学报》又由四开四版周报扩大为对开四版周报,目前,发行量近2万份。近年来,校报主要新闻由武汉大学新闻中心在网上发布,2003年5月1日,《武汉大学报》正式推出网络电子版。
此网络版是我们
武汉大学的学生们自己设计构建的,主要人员有:武汉大学计算机系1999级学生
王奎、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00级学生钱浪、武汉大学数学系1999级学生李正林,武汉大学学生白晓辉等。
武汉大学作为一所有110年历史、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名校,历来有重视校报的好传统,皮皓白、
闻一多、董辅礻乃 等知名人士以及
杨弘远院士和前校长
齐民友、
陶德麟等先后在校报工作,数任党委书记、校长为校报题词,
湖北省原副省长、现省政协副主席
王少阶曾专门为
武汉大学校报题词。
校报作为学校党委的机关报,是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和新闻舆论的重要阵地,长期以来,
武汉大学党委十分重视校报的建设和发展,把校报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之中,校报工作有了跨越性的发展。
目前,《武汉大学报》已形成并不断凸现自己的办报特色,并从下列四个方面得以强化:
一是阵地意识。校报作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新闻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了学校党委喉舌的作用。结合
武汉大学的学科优势和特色,《武汉大学报》每期注重利用专题、专访、专稿等形式对全校师生进行主题宣传,加大典型报道力度,尤其注重开展系列报道。2001年刊发的系列报道“珞珈科技之花在西部绽放”获得湖北新闻奖
三等奖。
二是园地意识。校报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园地,是学校理论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园地,需要师生来共同建设。《武汉大学报》有师生共同建设的栏目,如“自强论坛”、“校园广角”、“学者灼见”、“青春快车”、“热点聚焦”、“珞珈漫步”、“我的大学”等,《武汉大学报》注重反映师生共同关心的话题,并对热点问题开展深度报道。在第三版“校园时空”版,热点问题报道、专题报道、深度报道的份量不断增大。副刊重视刊登专家学者的文章,开辟的栏目“校史钩沉”、“书斋随笔”、“诗词曲园地”等对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位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武汉大学报》还有师生共同参与的办报队伍,教工通讯员、学生编辑记者和学生发行员与专职人员共同构成办报的重要力量。
三是桥梁意识。校报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即主要是为师生员工服务。《武汉大学报》注重既传达学校党委的声音,也反映师生的建议,反映社会对办学的要求,家长对学校的关心和希望,注重加强师生与领导、加强校内外各方面的沟通与联系。
四是窗口意识。《
武汉大学报》代表了学校形象,是反映学校整体工作和精神风貌的窗口,要体现出武汉大学的特色和风格。校报不断强调和强化窗口意识,提倡采编人员深入基层,多报道教学科研一线的动态,多报道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过程,反映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校报开设了珞珈群星、教改视野、学科主页、院系视点、成才在珞珈等栏目。
近年来,《武汉大学报》顺时应势,坚持管理与建设的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了采编工作责任化、出版发行规范化、评报工作制度化的运行机制。
编辑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对采编人员的工作量作出明确规定,并坚持工作考勤、业务考核,考评结果与年终奖励挂钩;业务上,坚持每周一次的评报制度和报纸付印前的审读制度;实行版面编辑责任制,主编从宏观上进行协调与沟通,加强整体配合和相互支持。
校报注重加强与社会新闻媒体的联系,在体制建设、内部管理、业务工作各方面向全国和省内新闻媒体看齐,结合高校特点吸收其经验,努力使校报工作向专业化、制度化方向发展。2002年,《武汉大学报》首次参加湖北新闻奖评比,申报的二件作品均获
三等奖。2003年,《武汉大学报》又有二件作品分别获湖北新闻奖
二等奖和三等奖。目前校报是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秘书长单位、
湖北省高校新闻协会常务副会长单位、湖北省报纸副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是《中国高校招生》
武汉市编辑室、《
中国测绘报》武汉记者站。
《武汉大学报》在坚持以服务校内为主的同时,注重扩大校报新闻宣传与新闻辐射的功能。校报上的一些新闻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以及湖北省各新闻媒体广为转载;此外校报采编人员还主动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或投稿,每年社会新闻媒体报道
武汉大学的新闻有千余篇次,涉及武大的报道超过三千篇次,这其中校报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武汉大学报》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素质良好的专职采编队伍。目前,8名专职人员中,50岁以上的3人,30—40岁的3人,30岁以下的2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人;有在读博士生2人,在读硕士生3人。
面对新的发展与机遇,《武汉大学报》提出了“创一流大学,办一流校报;谱珞珈史诗,展名校风采”的发展目标,以此作为自己的追求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