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最早收录在邓丽君的专辑《
难忘的一天》中,并于1979年9月在台湾等地代理发行。后来,宝丽金公司将歌曲收录在专辑《甜蜜蜜》中,并于1979年11月15日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发行。歌曲的
粤语版本《结识你那一天》由
填词,收录在
于1981年12月18日发行的粤语大碟《
》中。
《甜蜜蜜》巧妙地融合了东方女性传统的雅致美感和西方女性现代的时尚风情。尽管这首歌的曲谱源自印尼民谣,但在
邓丽君那富有魅力的歌声中,传达出一种独特的东方韵味。欢快而轻盈的旋律,加上简单易懂的歌词,以及邓丽君那充满甜蜜感的歌声,共同构成了这首歌曲的不朽之处。《甜蜜蜜》的著名翻唱包括
黎明的版本,作为电影《甜蜜蜜》的主题曲。《甜蜜蜜》成为
中文歌曲擂台赛的冠军歌曲,并在2008年被《南方周末》评选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经典歌曲之一。
《甜蜜蜜》是邓丽君最为重要的歌曲之一,实际上是源自
印度尼西亚民谣《Dayung Sampan》的翻唱。在
印尼语中,“Dayung
舢板”翻译为“划舢板”。这首民谣在上世纪50年代先后被改编成多首华语歌曲,例如黄源伊演唱的《划船歌》和巫美玲演唱的《可怜阿伯大》等。
在70年代中期,为了感谢印度尼西亚等地歌迷的支持,邓丽君签约了印度尼西亚的Indra Records公司,并录制了28首印度尼西亚语歌曲。这些歌曲大多以邓丽君的代表作为基础重新填写了印度尼西亚语歌词,其中包括她于1977年录制的印度尼西亚民谣《Dayung Sampan》。
对于邓丽君而言,她是在先演唱了
印尼语版的《Dayung Sampan》之后,才录制了国语版的《甜蜜蜜》。在上世纪70年代末,
香港宝丽金公司的唱片制作人在与邓丽君筹备
越南语唱片时,决定采用《Dayung Sampan》的曲调制作国语歌曲。
最终,曲谱被宝丽金的团队递交给了
庄奴。当庄奴得知这首歌是为
邓丽君而制作时,他表示,如果没有邓丽君的存在,他也许写不出这样的歌词。他坦言,如果不是为了邓丽君而创作,歌词可能会有所不同。庄奴自称文笔并不出众,但旋律却十分出色。他承认,或许其他词作家的文学才华更胜一筹,但偏偏巧合地他填写了《甜蜜蜜》,而且这首歌偏偏是为邓丽君演唱的。尽管他与邓丽君之前并未见过面,只是在电视上见过邓丽君的形象,但在他的脑海中,那位甜美且歌声动听的女歌手的形象迅速浮现。这使他将“甜蜜蜜”一词与
邓丽君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在短短的五分钟内,他成功完成了《甜蜜蜜》的歌词。在1979年,邓丽君在美国
南加州大学留学期间,制作人邓锡泉带着已经制作好的音乐伴奏和母带从
香港特别行政区飞往美国。在美国
洛杉矶的Music Grinder录音室,邓丽君完成了对歌曲的人声录制。
《甜蜜蜜》不仅在听觉上带给人一种浓烈的甜蜜感觉,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邓丽君那种甜美而不过分的演唱风格,成为许多80后心目中用来描述邓丽君的一个特殊形容词。尽管这首歌实际上是源自
印度尼西亚的民歌翻唱,但在邓丽君那带有酒窝的歌声中,却散发出一种充满东方风味的民歌小调风情。
《甜蜜蜜》的原曲,原本是印尼民歌《Dayung Sampan》,在邓丽君70年代中期东南亚巡回演出时发现它后,交由知名的词作者
庄奴填词,成就了这首日后邓丽君逢演必唱的首本名曲。(
新浪娱乐)
当年有一个人拿着乐谱来找他填词,他向来人询问了一下才知道唱歌的人是
邓丽君。以往素未谋面,只是在电视上看见过本人,在他的脑海里一下子浮现出那个人长得很甜歌声很美的女歌手,于是就和“甜蜜蜜”这个词联系在一起。(庄奴评)
根据《黄河之声》,曾将邓丽君的歌曲视为"靡靡之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普通的流行歌曲意外地获得了强大的社会性——邓丽君成为一个时代情感启蒙的象征。自从《甜蜜蜜》问世以来,许多内地家庭开始在家中张贴邓丽君的大幅海报,使流行音乐成为中国内地的一部分。邓丽君不仅以她甜美的歌声培养了
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流行音乐歌迷,而且由于一些歌迷兼具歌手身份,对未来中国流行音乐的声乐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甜蜜蜜》在华人世界、
韩国及东南亚等地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传唱度。《甜蜜蜜》这首歌在过去几十年和21世纪依然广泛传颂。发行于1979年的这首歌是由
香港宝丽金公司发布的,同时也是专辑《甜蜜蜜》的首支主打歌。当年,这张专辑售出超过百万张,成为1979年
邓丽君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赢得的三张白金唱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