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臬系长沙人。南楚王
马殷当国时,为营道令,迁都统掌书记。后为
南楚文昭王
马希范所置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授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五代后晋
天福四年(939),溪州
刺史彭士愁引锦、溪、奖州“苗蛮”起义攻南楚,马希范命刘、廖匡齐率兵往攻。次年,彭士愁归降,南楚五立铜柱于溪州,李弘臬受命撰《复溪州铜柱记》,镌刻于柱上。940年(后晋天福五年),马希范和溪州刺史彭士愁协议罢兵,计划设立铜柱为划分疆界的标志,从此各守疆土互不进犯。李宏臬奉命撰写柱文共2000余宇,以流畅的辞语,真挚的感情,生动地反映出各族百姓渴求安定和平的美好愿望。柱文镌刻于用2500公斤铜铸成的铜柱上,这就是至今仍屹立于湘西王村
芙蓉镇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溪州铜柱”。
后汉高祖
天福十二年(947),希范死,诸弟争立。李弘臬和都指挥使刘彦等拥立
马希广。后汉乾二年(949),其兄
马希萼在
南唐支持下,举兵
衡州府,于
五代十国后周广顺元年(951)攻陷
长沙市,夺取王位。希广遇害,李弘臬亦被杀。
李弘臬年少时即工于作诗,和父亲李善夷、弟弟李弘节俱有诗名。李弘节也是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文思才识都不在李弘臬之下。
后唐同光初年,
李存勖赐给
马殷数百匹战马,马殷嘱李弘臬起草谢表。李弘臬拟出一句“马有旋风之队”后,突然文思艰涩,作不出下旬,便问在旁边的李弘节说:“可以用旋风之队来形容马阵,但应该怎样来比喻军营呢?”李弘节随口回答:“你没听说过军有偃月之营吗?”李弘臬欣然提笔云:“寻当偃月之营,摆作
旋风之队。”谢表撰成后,马殷大加称赞,李弘节的名声由此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