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无齿鲹(学名:Gnathanodon speciosus),又称黄鲹、金鲹或王鲹,为
鲹科无齿鲹属的鱼类,是单型属黄鹂无齿鲹属的唯一成员,
威氏糯鳗无齿鲹。广泛分布于印度-
太平洋之
热带及
亚热带海域,包括
红海、
印度洋、
印度尼西亚、南太平洋、
台湾岛以及
南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红海。
黄鹂无齿鲹体呈椭圆形,侧扁而高。眼小。脂性眼睑不发达。上颌骨末端仅达眼前缘下方。上颌、锄骨、腭骨及舌面皆无齿,下颌亦仅于幼鱼时有数枚微小的细齿,成鱼则消失。体被小圆鳞,胸部完全具鳞。侧线直走部始于第二背鳍第8-9
鳍条之下方。棱鳞弱,只存在直走部的后半部。第二背鳍与臀鳍同形,前方鳍条呈新月形,后方不具有离鳍;体色银白至黄色,体侧有7-11条宽窄相间的黑色横带,第一条横带贯穿眼部,第二条则横越鳃盖后缘。鳃盖后缘的上方另具一黑斑。各鳍皆为黄色,
尾鳍另具黑色缘。大型鱼之体侧另散布黑点。
黄鹂无齿鲹广泛分布于印度-
太平洋之
热带及
亚热带海域,包括红海、印度洋、印度尼西亚、南太平洋、台湾岛以及
南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红海。
黄鹂无齿鲹主要栖息在近海沿岸大约水深50米处,包括
珊瑚礁和沙质底质。幼鱼常游动于鲨鱼或其他大型鱼旁以捡食碎屑并获得保护,有「领航鱼」之称,常成群栖息,经常跟随鲨鱼和
水母。
成鱼则巡游于沿岸
礁石区、
潟湖区,以其厚唇在沙地中寻找无脊椎动物,如
甲壳亚门、
软体动物门或小鱼等。该物种使用可伸缩的颚吸食沙子或珊瑚礁中的猎物。
黄鹂无齿鲹的饲养最好一次饲养10条以上,幼体黄金鲹在过于孤单的情况下很难存活。125px以下的幼鱼必须用
丰年虾喂养,当成长到6-200px后才可以逐渐更换成人工饲料。随着黄金鲹的生长,其身体颜色将逐渐变淡,体长超过500px后,它们鲜艳的黄色就不是很明显了。
黄金鲹喜欢在水族箱中逆着水流成群游泳,由于多是人工繁殖的个体,它们对水质的要求很低,但必须保证水中的溶解氧很充足。如果遇到停电或主循环水泵损坏,最先被憋死的可能就是黄金鲹。
如果水族箱只有800L水,那么小黄金鲹达到625px后就开始停止生长了。虽然停止生长对于饲养者来说是件好事,但对于鱼来说可能会引发过度肥胖。所以,达到这个体形后,最好将投喂减少到每周一次。
幼年的鲹口部非常容易遭到细菌感染,这种感染会让它们无法闭合张开的嘴,最终被饿死。可能是
弧菌类的侵害造成了这种悲剧,目前尚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法,必须注意预防。在喂食肉类饵料时要提前用紫外线或
臭氧消毒,并保证鱼肉块不要大于它们的嘴,往往饵料过大,造成黄金鲹无法一下子吞下,在口中常时间含着的情况是造成这种疾病的重要因素。
黄鹂无齿鲹是
中东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许多地方渔业的次要重要物种。一般渔法以流刺网捕获。此外,黄鹂无齿鲹是一种受欢迎的游钓鱼类,也被用于水族馆,可做为食用鱼兼
观赏鱼。
稚鱼期体色呈现亮丽之金黄色,颇受观赏鱼玩家之喜爱,但随成长体色渐暗,
成鱼则不见观赏价值,体侧有10--12条横带。
黄鹂无齿鲹在
印度洋和
太平洋都有分布,在国内外很多渔场都可以进行人工繁育。通常观赏鱼贸易中的个体,都是人工繁殖的。2024年
广东省开展了黄金鯵人工繁育和苗种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研究,培育出平均全长3.67cm、平均体重1.08g的稚鱼41.8万尾,育苗成活率55.6%。稚鱼生长发育正常,摄食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