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广场
位于北海市市区中心
北部湾广场位于北海市区中心的北部湾中路、四川路、长青路交汇点,始建于1985年12月,原广场面积为2公顷,由来自全国6个较有影响的建筑规划方案,经评审清华大学建筑系的设计方案中标。
市园林部门在设计方案基础上组织科技人员设计了配置方案,于1986年春对北部湾广场进行了植物绿化种植,按规划在广场内种上了龙眼木棉南洋杉假槟榔等高大乔木坪。
广场介绍
北部湾广场位于北海市市区中心,广场上的大型喷泉雕塑名为“南珠魂”,为全国著名雕塑家叶毓山所作。圆球展览馆原为一巨大蓄水池,经改建后辟为展览馆,结构独具一格;紧邻是下沉喷泉广场,为周未举行广场文艺晚会之用。该广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数一数二。
1986年,根据规划在广场的北侧建成“南珠魂”雕塑。雕塑建设方案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叶山教授设计,整座雕塑占地600平方米,由水池、雕群、碑体三部分组成。水池圆形,直径13.8米、可蓄水150平方米,象征大海。水池中央耸立高达12米的珍珠贝壳造型碑体。立体三页贝壳中衔一颗直径为1米的不锈钢球,象征熠发光的宝珠孕育于珠贝中。
水池内环绕主碑体周围有三组造型独特的雕塑群,分别是骑承海鱼的珠女、骑承绿海龟的青年渔民和骑承海马的渔翁。每组雕像高达5米,用合金铜铸造。1993年在水池内增设灯光及喷泉设施,每当夜幕降临,碑体、雕群、灯光、喷泉相辉交映,景象十分宏伟瑰丽。
建设历程
1996年至1997年,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市政府投资1500万元对北部湾广场进行了三期工程的大规模改造和扩建,广场的面积由原来的2公顷扩展到4公顷。扩建改造后的北部湾广场由“南珠魂”中心区、集会广场区、中轴线区、文化广场区、大草坪区等五个功能区组成,以“南珠魂”雕像为标志性建筑物的中心区为广场的核心功能区,以水池、喷泉、雕群和周围三个花坛对高大宏伟的“南珠魂”雕塑构成衬托,充分体现了南珠文化和地方特色,成为游人观赏城市风光的驻足点和广场的中心景观。临近四川路的硬地空间是以满足小型集会、休闲活动为主的集会广场区,集会广场区的绿化以高大宽叶乔木糖胶树为主要树种,这种树富有亚热带特色,树干光滑朴实,树形优美,呈叠层塔形,犹如一把遮天蔽日的大伞,形成整洁和谐的休闲活动环境。
位于北部湾广场北面的一株古榕树是1986年清明节由园林部门等17个单位约300多人的移植队伍用一天时间进行移栽的,将解放路原市政门前的一株树龄为120年,连泥带约重60吨的古榕树移植到北部湾广场,这是北海乃至广西园林史上的一大创举。
整体布局
靠近北部湾中路的文化广场区由林荫广场、露天表演广场和展览馆三部分构成。林荫广场绿化选择具有南方特色阔叶乔木水石榕为主要树种,这种树根据长势可以修剪成方体或珠体形状,形成规矩,整齐的广场绿色景观,树下设置有简洁大方,别具热带风情的“C”形木椅,同时还设计有造型活泼的阅报栏,露天表演广场是利用原有地形建成的开敞式的公共文化娱乐和休息场所,面积约2000平方米,依就原地形建有长形的水幕墙、巨型浮雕“海之韵”、露天表演舞台、音乐茶座、阶梯级观众看台、骑楼式店铺、斜坡式花坛、残疾人斜坡道等园林设施,创造了一个优雅宜人、景观独特的室外环境;展览馆是利用原水厂蓄水池改造而成的顶面为球壳形的一座造型十分独特的建筑,占地约500平方米,属无梁砖拱结构,既保留了历史建筑工艺,又可作为公共展览馆,丰富了广场的文化内容。
长青路与“南珠魂”雕塑之间是广场的中轴线区,中轴线两侧是两块大草坪,大草坪靠近规划路和广场路一带种植的椰子、槟榔、糖棕等大片热带棕榈科植物,并利用带状花卉和大块花坛以及整形灌木配置,使整个广场硬质地面与软质地面比例适宜,连成一体,体现浓郁的亚热带城市风光,具有强烈的现代都市感,经过改造扩建后的北部湾广场,五大功能区既可互相独立又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中心三个翼”的整体空间格局,建立了完善的、整体的现代化城市广场功能体系,成为北海市游览、观赏、休憩、集会、举办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
交通路线
市区具体的乘车路线:1路、2路、3路、5路、7路、8路、9路到“北部湾广场”或“新力购物广场”站下。
参考资料
北部湾广场.百度地图.2023-11-03
北部湾广场.黄河票务网.2023-11-03
目录
概述
广场介绍
建设历程
整体布局
交通路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