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凌云自幼在剧团中长大,每当剧团排戏时,他就偷偷地看,悄悄地学,回家后竟能把诸多角色模仿得惟妙惟肖。父母发现他很有天赋,又有音色不错的好嗓子,不禁萌发了教他学戏的念头。小小年纪的武凌云竟然一学就会。除了学戏之外,他还摆弄各种乐器。在父母严格的要求和悉心的指导下,他在戏曲艺术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当
太原市碗碗腔剧团招收随团学员时,他即刻应试并被正式录用,从此开始了艺术生涯。这一年,他才12岁。戏曲演员的下乡演出生活是很艰苦的,吃不上饭,没有地方睡觉是常有的事。但是,凭着对戏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小小年纪的武凌云把这些困难都克服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艺术水平也不断地提高。正当他准备一展自己的才华时,他所在的
碗碗腔剧团解散了,他被市文化局调进
太原市实验晋剧院。这对武凌云来说,又面临一个新的考验。虽然晋剧和碗碗腔都属北方梆子剧种,但是在唱腔、音乐旋律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许多人因不适应而纷纷改行。可是武凌云却怎么也舍不下自己喜爱的戏剧艺术事业,咬着牙又重头开始学唱晋剧。由于他基本功扎实,学习刻苦,又直接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继承了父母的特长,很快就能担当演出任务了,既能完成晋剧
老生的做工戏,又能很好地演唱晋剧须生的唱工戏,成为晋剧表演的新一代骄子。1994年,刚满30岁的武凌云就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员,成为
太原市实验晋剧院东风演出团的台柱子。
武凌云出身梨园世家,父亲
武忠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师承晋剧泰斗
丁果仙,母亲闫惠贞也是国家一级演员,二人均为戏剧界著名的晋剧表演艺术家,可谓家学源渊。小时候,身为演员的父亲,发现儿子嗓音清脆,悟性高,模范仿力强,就开始让他学戏练功。但儿时的武凌云特别调皮,贪玩,不肯吃苦。父亲生气地说,你不爱学习也不想练功,那就只有给你根木棍去要饭了。慑于父亲的威严,他开始了自己的学戏生涯。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一根棍子,成就一枝‘梅花'”的故事。他8岁学戏,12岁考入剧团。18岁那年,他参加
太原市戏剧“
希望杯数学邀请赛”大奖赛,以《
徐策跑城》一举夺魁,获得金奖。从此,武凌云在晋剧舞台上便一发而不可收拾。
1996年,他因在《
古城会》中对
关羽性格、神态的到位把握和优美的唱腔、洒脱的做派,荣获
山西省戏剧最高奖项“
杏花奖”。
1999年,他以《三关点帅》中的
杨延昭、《古城会》中的关羽、《
徐策跑城》中的徐策获得评委与戏众的一致认同,获得了第五届
中原地区“映山红”戏剧节表演
一等奖。这是他首次在全国性赛事中获奖。年底,他被授予“山西省跨世纪”杰出青年人才、山西省“跨世纪”戏剧新星。但他并不满足,又把目光聚焦在中国戏剧界的最高奖项“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上。时至1999年,经过充分准备,他携自己的得意之作《徐策跑城》参加了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舞台上,他凭借自己扎实的唱功和到位的表演,演活了徐策,征服了台下的众多专家和观众,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002年再次赴京参加
中国中央电视台“关于戏曲帽翅的表演如何应用”的录制,并为李瑞环现场演出,节目被选参加
春节戏曲晚会。
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太原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太原市民盟副主委,太原市政协常委,太原市青联副主席,太原市青联艺术团团长,
太原市实验晋剧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