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漳镇位于
山西省武乡县中部,
浊漳河畔,西距县城25公里,南与
襄垣县西营镇相接,东邻
蟠龙镇,西靠
上司乡,北连
大有乡,全镇辖区面积48平方公里。
截止2008年,全镇下辖15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2742户,10966口人,27390亩耕地,其中可浇灌面积2800亩。
监漳村、
成家庄村、禄村、东皋村、南皋村、吴村、
行道岭村、
冯家垴村、姚家庄村、庙岭村、大河西村、北社村、杨桃湾村、
下北漳村、西川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地理特征
地形以丘陵为主,有监漳盆地为全县较大盆地之一。地势较低,最低海拔802米,为全县最低点。这里交通便利,武墨铁路,沁温公路,穿行而过,在监漳车行可直达
太原市、
长治市,群众出行十分方便。该地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9.2
摄氏度。水源充足,
浊漳河、蟠洪河交汇于此。
农业经济
监漳镇是
武乡县农业生产基地之一,该镇的西香瓜、花生、蔬菜远近闻名,尤其是西香瓜、花生为全县主产区,除该县市场外,还销往周边县市。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镇的西香瓜、花生、露天蔬菜、日光大棚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8年达到12000亩,粮经比例达到6:4,仅西香瓜就种植5000亩,总产达到2500万斤,总收入达到800万元,仅此一项,全镇人均纯收入800元。
在调整种植结构的同时,还大力发展家庭规模养殖。发展养殖大户320多户,其中养羊大户120户,养鸡大户150户,养驴大户30户,养牛大户20户。规模养殖成为全镇又一项支柱产业,2008年养殖总收入达360万元,人均收入350元。
气候介绍
监漳镇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2
摄氏度,无霜期在18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是本县最热的地区。
这里河滩地、沟坝地较多,且地平水浅,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且气温温和,无霜期长,雨量较充足,水、土、气、热组合良好,是本县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
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谷子为主,有
豆类、薯类和各种小杂粮;经济作物以西瓜、
香瓜、花生、蔬菜等为主。
地理位置
监漳镇属黄土丘陵地带,辖区内以丘陵为主,无大山谷,沟壑纵横,河流交错,
平均海拔800米,属
武乡县最低点。河西、监漳、北社、杨桃湾、下北漳、西川一带地处
浊漳河谷,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素有武乡小盆地之称。主要河流有:浊漳河由北向南,流经本镇庙岭、河西、北社、监漳、杨桃湾、西川6个行政村,全长6公里;七星河发源于本镇
行道岭村,流经吴村、
录村、成家庄、监漳5个行政村,汇入浊漳河,全长9公里。全镇耕地面积1826公顷,其中水地面积368公顷。
产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监漳镇从本镇“地下无矿藏,地上无工厂”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走农业综合开发之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形成500亩规模的设施农业,黑花生、旱地西红柿和
反季节蔬菜等新种植品种推广面积达3000余亩,扶持规模养殖户300余户,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32个。与此同时,监漳镇积极发挥自身的传统加工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
加工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该镇历来有兴办粉厂、醋坊、油坊、
挂面坊等各种作坊的传统习惯。在市场开放搞活的形式下,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副产品加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传统作坊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改进生产工艺,一批以三里湾合作社为龙头的新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不断兴起。全镇涌现出一批面粉、食油、挂面等副食加工企业。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农民收入也在逐步增加。201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1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60元。
商贸服务
监漳、北社是当地的商贸集散地,开设有百货、
小菜、烟酒、五金交电、日杂、农机具、粮食、蔬菜、水果、旅店、理发等店铺。
监漳村逢二、五、七、十为集日,商贸市场日益繁荣。
社会人文
截止2008年,全镇有中小学23所,在校学生1700名;2002年新建镇卫生院,大大改善了全镇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条件;2003年
新建镇文化活动站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该镇境内还有
元朝时建成的
会仙观,属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相关人物
任斗南,监漳镇监漳村人,明洪武十三年吏部右侍郎任源的父亲。
社会状况
交通电信
监漳镇位于
武乡县中间地段,又是襄武两县的临界点,交通十分便利,四通八达。有武墨铁路过境,在北社村设有火车站;南沁公路穿境而过;县际公路石(家岭)西(营)线过境8.3公里,途经行道岭、吴村、录村、监漳等5个行政村。此外,在
浊漳河修建了麻池沟大桥、杨桃湾大桥、西川大桥,在七星河上修建了监漳大桥和录村大桥,全镇实现了村村通水泥(油)路。电信通讯迅速发展,全镇实现固定电话、移动联通信号、有线电视和互联网全覆盖。
文教卫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镇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至2010年,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全镇完成了新建和改建学校13所,并更新了课桌凳、图书、仪器、文体器材和
计算机,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全镇现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780人,教职工60余人;小学12所,在校生500余人,教职工40余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在改革中发展,初级卫生保健达到国家标准,全部农民加入农村合作医疗。现有镇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15个,农村缺医少药状况得到改善。广播电视方面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文化事业也有较大发展,有乡镇文化站1所,村级文化书屋15个。
名胜古迹
会仙观位于
武乡县城东50华里监漳村西,此处“峰峦叠嶂、河水潺漫、树木阴”,山明水秀,景色宜人。此观筑于一长流不断的涧水边上,建筑面积1354平方米。沿中轴线自北至南有三清殿、玉皇殿、
关帝庙及戏台。其北高南低,状如阶梯。东西两侧分别为奶奶庙、阎王殿并东西廊房各二十余间,另有钟鼓楼各一,筑于关帝庙两侧之山门顶端。纵观整座殿宇,两相对称,四面相合,结构严谨,建造精巧;所有建筑明柱彩,飞檐斗拱,丹青藻绘,富丽堂皇。尤其此殿背山面涧,通体被数丈石砌
地基托起,其势轩昂,高峻雄宏,十分壮观。
据碑志,此观始建于元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昔羽士贾志蹈会仙于此,故以得名”。后曾数次修,皆有碑志。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殿宇为风雨剥落,颓废不堪,且“圣像微末,于殿似不相称”,本观道士李洞仁协同道长任守明筹备重修。“缺者则补,欹者则口,圣像易塑以巨,画之以采,施之以金,中区玉皇殿并同前饰。殿后五祖七真像移于殿左,十五殿三官祠并于殿右。次则关王,护道分侍,盖以合驳象也”。至明“
嘉靖七年戊子功成”。此次格局大动,现在所见之观貌,盖十之八九为此次修葺所致。1980年8月1日,
会仙观公布为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06月25日,会仙观作为金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应感庙
应感庙,位于
武乡县城东50华里监漳村西2里许的五龙山上。此山自西至东成脉,由南向北派生三垄,此庙便建于中间一垄之前端,背山面谷,状如凤头,飞檐斗拱,结构奇巧。观者无不赞赏匠师技艺精湛。庙分
正殿、廊房、戏台,四面相合,浑然一体。其主体建筑正殿,面宽5间,进深6椽,单檐悬山式,宋
政和8年(公元1118年)建。殿内正中原有巨幅神,龛内三尊神像,威风凛凛,形态各异,谓之“三龙”。与正殿相对,有三间戏台,筑于三座石门之上,结构严谨,高雅俊逸;东西廊房各两间,红柱彩椽,画工精巧,身临其地,仿佛脱红尘,置身仙境。
应感庙四周有二龙池、石牛温、大立石、小立石、山口等数处奇观,并皆有动人的神话传说。
1980年8月1日,五龙山应感庙列入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迅艺术学校下北漳旧址,位于
武乡县东50华里处的监漳镇
下北漳村。1980年8月1日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9年4月1日,根据
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在武乡县成立了“鲁迅艺术学校”,校长李伯钊,副校长
陈铁耕。月余后,校址迁下北漳村。学校设立有校务委员会、教务处、总务处和党支部等机构。同时,下设3个系:戏剧系、音乐系、美术系以及鲁艺实验剧团、鲁艺木刻工作团、鲁艺戏曲团、鲁艺校刊编委会。
1939年11月28日,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上党郡分会,在鲁艺学校驻地下北漳召开成立大会,出席会议40余人,朱总司令亲临大会指导并讲了话。大会选举李山、洪荒、
袁勃等40余人为常务理事。
1940年2月8日,
鲁迅美术学院师生,在王家峪参加了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主持召开的晋东南文协座谈会。朱总司令、野战政治部主任兼宣传部长陆定一,参加座谈会并讲了话。
在
北方局、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首长的关怀下,鲁艺广大艺术工作者努力学习,积极创作,写出了一大批大众化文艺作品,有力地推动了敌后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