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隧道全长569.2米(2008年综合整治后实测结果),埋深约1.5~42.5米,净宽11.0米,净高6.83米,侧墙高4.2米。隧道区围岩为侏罗系
中统沙溪庙组紫红色
泥岩与
砂岩互层。
八一隧道轴线与向阳隧道轴线基本平行,隧道最小间距大于7米。两隧道一左一右,分别由军队和地方分别负责建设。竣工时,遂将由军队负责施工的一侧隧道命名为“八一隧道”,而将由地方负责施工的一侧隧道命名为“向阳隧道”。
上世纪80年代初的
重庆市渝中区(今渝中区),夹在
长江与
嘉陵江之间,因地势所限,交通出行不易,爬坡上坎是常态。即便长江与嘉陵江上相继架起了大桥,但两座大桥之间被向阳山卡住咽喉,山南山北只有向阳隧道相连。
1986年6月30日,向阳二号隧道所有主体、附属工程完工,比
重庆市政府要求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通车提前了整整4个月。重庆市政府也将这条隧道命名为“八一隧道”。
该隧道设计为直墙割圆拱式内轮廓,内缘半径为6.875米,隧道净宽11.0米,净高6.83米,侧墙高4.2米。隧道全长569.2米(2008年综合整治后实测结果),埋深约1.5~42.5米。
八一隧道工程招标时,重庆市内外几家建筑单位了解情况后,都摇摇头走了。原来,拟修建隧道之地南端有
重庆站(重庆站)出口和山城饭店,人流量日均万人以上,施工场地极为狭窄。向阳山上,有
大田湾体育场和两路口密集楼群,有的建筑物
地基离隧道
拱顶仅五六米厚度。地质
钻探资料也表明,向阳山石质破碎,多为沙岩夹
泥岩。特别是隧道北端上部55米处,是修建大田湾体育场时倾倒下来的弃土。一位
日本专家详细查看工程资料后说:“这个隧道,无论从设计上,还是从施工的艰巨性、危险性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性的工程。”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
重庆市政府主要领导紧急向驻渝某部求援。驻渝某部迅速组建工程指挥部,所属工兵营700余名官兵动用
工程机械50余台、运输车辆70余辆投入到修隧道建设中。
驻渝某部官兵在隧道施工中完成了不少创新与突破。比如,隧道北端55米的弃土堆积层如何通过?明挖还是暗挖?工程指挥部技术组负责人先后到北京、
沈阳市、
上海市等十几个省市的
建筑设计部门和矿山、隧道进行考察,数百次设计方案,从煤矿探测
瓦斯的浅探支架上找到了答案,把一种全新的施工方案——管棚法运用到施工中。整个施工过程中,官兵们摸索总结出薄层挂洞、新奥法、整体式钢模
平车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