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是张爱玲创作的短篇小说,于1950年完成,1978年正式出版。
《色戒》主要讲述了在汪伪政权下的一群爱国大学生派出女学生王佳芝扮演少妇勾引并刺杀汉奸易先生,但王佳芝却在与易先生的相处中产生感情,最终放走了易先生导致刺杀失败的故事。
2007年,由《色戒》改编的爱情电影《色,戒》上映,该片相继获得第64届威尼斯金狮奖、第44届台湾金马奖等荣誉。
创作背景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色戒》于1950年完成,1978年正式出版。历经近30年的修改,文风简洁,情节交代和故事叙述非常娴熟。故事背景是1940年3月30日,酝酿了一年三个月的汪伪中央政权在南京成立,
汪精卫任代理主席,汪伪集团充当了
日本侵华的帮凶和工具,成为了汉奸成为了历史的罪人。
内容简介
《色戒》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初抗战时期的旧
上海市,带有些许“间谍”元素的悲剧故事:一帮爱国大学生派出女学生王佳芝扮成少妇,施展美人计欲刺杀汪精卫属下特务首脑易先生,几经牵线与易太太成为朋友,不想因易先生突然离港,计划落空。后计划再度在上海开始实施,王佳芝假装跑单帮而住进易先生家中,经年余精心铺排,成功引易先生到一家珠宝店,由同谋下手刺杀对方。但王佳芝在易先生为其买钻戒的过程中突然觉得“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因而改变初衷,竞通知易先生逃跑,使暗杀计划功败垂成。易先生脱离险境后,竟将王佳芝一帮人赶尽杀绝。
角色介绍
参考资料
作品鉴赏
“色”:欲望的升腾
在《色戒》中,“色”被张爱玲给予了多重意义内涵。从文本的表层意义来看,
王佳芝的那“娇红欲滴”“精工雕琢的薄唇”是色;“胸前沟壑”“提溜着两只
乳房”“乳房最肥满的
南半球外缘”是色;“顾盼间光艳照人”是色,“短短一缕栀子花香”是色;那软洋洋地凹着腰。腰细,婉若游龙游进玻璃门”是色……这种美色与情欲的交织,折射着欲望的不断升腾。王佳芝只是略微清秀的“六角脸”,却暗暗拨动着男女情欲之弦,这沉潜于礼仪节制之下的女色诱惑,在张爱玲的浓墨淡描中跃然纸上,虽只是轻描几笔,细细读来却是充满滋味。“食色,性也”张爱玲在此所彰显的色之诱惑,不免使人体会到女子的悲哀,“以色侍人者,色衰而爱弛”。也暗合着
王佳芝的悲惨命运,一个在台上游走的戏子,湮没于无情的历史洪流之中,为求得那刹那间温情,最终却徒留下一缕糊涂清魂。
纵观全篇,欲望的沉积并不只局限于女色之中,贵妇间虚荣的戒指展览会,
鸽蛋的艳压群芳与价值千金,让女人们趋之若鹜;男人对女色的欲求、权力的追逐和“无毒不丈夫”的
宣誓,无疑不是欲望的另类展现;女人对爱情的追求,渴求“那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这种于爱的执着深深地植根在女性心中,以致女性为之弃下仁孝大义而甘作“小女人”。“色”表面看来指向的是美色,是“
美人计”,张爱玲于小说之中着墨颇多的就是这“色”之
意象,但作为一代语言大师,我们更应探寻其“色”之背后的深层内涵。在张爱玲看来,“色”是人欲望的集合,是欲望的综合状态,是人们内心中种种欲望的执念。这色之大欲处处流露于张之笔端,在她看来,这人之欲望方为此篇之本,“色戒”、“色戒”,重在着墨“色”之大欲,张在描摹虚妄欲望的同时也看到了礼之约束和理之内囿,这便是遮蔽于“色”之中的“戒”。
“戒”:理性的规约
张爱玲的小说犹如一记响锤,重重地敲散萦绕其间的温暖与柔情。与温情婉转相去甚远的现实沉重刻画,无疑是一种理之规约。在小说中我们既感慨于男女情欲放纵肆意,也观到礼法之规约,“戒”即最好的证明。它最直接意义指的是指间动人的一抹闪亮,那有价无市的六棱粉钻,成为女人为之疯狂的所在。其奢华光彩深深地吸引着女性的目光。但它也是一种身份责任的象征:女人要对婚姻坚守与忠贞,对丈夫遵从与信赖,对家庭的责任与义务……小小的一枚环,束缚着女性的思想与自由,时刻佩戴,趋之若鹜。不免显得可怜、可悲。“手上的一吻,多么令人陶醉,可只有钻石才是女人最好的朋友,在那颗小小的石头里,女人能看见自己的一声,最梦里的梦”。女人们总是忽视了戒指背后的压抑与克制,突显其物质上的非凡夺人。其自愚与命运的戏弄跃然纸上,不免令人唏嘘。
此外,小说中汪伪政府官太太的制服“一口钟”,亦是一种独特的意象所在。那“翻领下露出的一根沉重的金链条”显得最是“庄严大方”。即便易太太在自己的家里,依旧是“坐如钟”。“钟”自来就有报时、预警和集合之用,这暗合着当时时局的动荡不安让人们时刻内心惶惶,即便是养尊处优的贵太太亦处在警备与惶恐之中。钟代表着庄重与威严,规诫着人们对于时间与戒律的恪守,女子将衣服制成如钟一般,并以此为尚,这种潜意识里对于礼的畏惧与尊崇,已然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易太太独爱的“那头整个一面墙上都挂着土黄厚呢窗帘”,则成为一道隔绝“理”与“欲”的规约。它将易家隔绝成独立的空间,使之成为表演舞台,纵情声色,赌牌取乐,淡忘了现实伤痛而沉浸在享乐之中。厚厚的黄呢,将外界隔绝开来,以希冀保护,但终是徒劳。易先生已然看到这帘子的无用,觉得不妨拆掉的好。理性在此冲破了与欲望之间的藩篱,在历史洪流中,人是无法独善其身、与世隔绝。生活在理之规约之中,一切自以为是的妄图逃离都是徒劳无功。张爱玲的叙事艺术彰显出其独有的反讽魅力,其笔触深深刻画出理对于欲的压抑与掌控,并力求通过细微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意象符号将之呈现出来。
人的无望抗争与理想幻灭
在张爱玲看来女性总是生活在
父权制内囿之中,成为其压制与奴役的对象;而男性也不是“自由人”,亦屈服于权力与物质的欲望诱惑。无论男女,他们都曾为脱逃命运内囿而苦苦挣扎,但最终徒留绝唱挽歌,如天际
流星,消逝在茫茫夜色之中。在《色戒》中,
王佳芝绝非是无所畏惧的爱国战士,她扎挣于深层欲望与理想使命之中,深陷情人的角色而无法自拔。她拙劣的演技,时刻如履薄冰。“不知道身在何所”,那“微凉有棱”的“小玻璃棍子”给她以片刻的警醒。香水于慌乱之中给女人以自信与抚慰,在“虚飘飘空捞捞”的等待中,几缕幽香予其心安。王佳芝对自己的身份有着清醒的认知,时刻提醒自己勿如妓女一般失了身份。而“丝袜上一道裂痕,阴凉地在腿肚子上悄悄往上爬”的窘境之感,亦是预示其“戏子”身份的无奈与尴尬。她无力反驳,只能沦为
父权制的附庸,因而不免发出绝望地感慨“我傻,反正就是我傻”。
失贞、沦为玩物、侈谈幸福,名为民族大义,实则陷入男权的泥淖之中。“尽管全世界妇女的生存状况有着极大的差别——有地域的差别、贫富的差别、文化风俗的差别、阶级的差别、种族的差别等等,她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点:相对于男性,她们处于较低的地位。”缘于此,女性成为牺牲的对象,走向灭亡。王佳芝最终如同她的名字一般,寓意美善,却依旧“亡”。张爱玲勾勒出女性辗转与无奈,而以欲望权力为系的男子,亦在追名逐利中失掉了本真。易先生即便是鼠相主贵,依旧是无法遮蔽其内心的空虚无迷惘。张爱玲在小说中,呈现出女性的悲惨命运内囿与疯狂反抗。但这种抗争,却如同一首曲调,奏到高潮处,便戛然而止,空留悲凉余响回荡在耳边。其不幸在不断的抗争中沉寂往复。王佳芝的悲惨命运犹如一记响锤,勾画出女性对不公命运的觉醒与反抗,须臾一瞬,彰显出其对于女性的独特思索与感悟。
相关作品
书籍作品
参考资料
电影作品
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中国现代女作家,本名张瑛,1920年(一说为1921年)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原籍
河北省丰润区欢喜庄乡大齐家坨村。张爱玲于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小说《
倾城之恋》、《
金锁记》、《
红玫瑰与白玫瑰》和散文《
烬余录》等。1952年离开
上海市,1955年到
美国,创作英文小说多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
红楼梦魇》。作品还有小说集《
传奇》、《
流言》,长篇小说《
半生缘》,自传《
对照记》。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适逢
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
作品评价
《色戒》延续了张爱玲一贯的主题,即在时代变换中的两性关系。《色戒》比其它落魄贵族的小说更加深刻地展示了战争对基本人性的扭曲。而且,当男性被战争和异族话语扭曲后会加倍施暴于女性,男女关系最终以
父权制作为胜利者姿态出现。女性受到革命和伦理的双重压迫,对自身的生存状态,对于伦理道德,仍然是无可奈何。
《色戒》故事并不复杂,却将政治、国家民族情感和男女爱情巧妙糅合在了一起,敏感的题材,加上张爱玲自己与
胡兰成之间那段颇受人非议的感情,使得小说下笔谨慎,很多描写(如人物关系和内心情感)暖昧不清,语言表述较模糊,人物的心理波动和情节发展又比较跳跃,小说寓意也很隐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