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三月,拓跋思恭以支持朝廷的名义,聚集了胡夏地区的军队数万人,前往鄜州(今陕西省富县)与鄜延节度使李孝昌结盟,共同对抗叛乱势力。唐僖宗对此表示赞赏,由于当时的夏绥银节度使诸葛爽已经投降了黄巢部下的朱温,因此唐僖宗授予拓跋思恭左武卫将军的职位,并暂时代理夏绥银节度使的职务。拓跋思恭接受了这一任命,并计划进攻长安。然而,他的首次战斗未能取得胜利。同年八月,唐僖宗正式任命拓跋思恭为夏绥节度使,管辖范围扩大至夏州、绥州(今陕西省绥德市)、银州、宥州、静州等地。这次任命使得拓跋思恭成为了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地方统治者。九月,他在东渭桥与朱温率领的军队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尽管拓跋思恭的弟弟拓跋思忠在这次战斗中牺牲,但他最终还是撤退到了夏州就职。尽管唐朝给予了拓跋思恭不少的支持,但在面对失败时,他并没有继续履行对朝廷的承诺,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地盘。历史学家评论说,这种行为在《春秋》中被视为一种逃避责任的行为。不过,拓跋思恭并未忘记唐朝的恩情,在夏州招募士兵,并向朝廷请求再次出征平叛。唐僖宗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任何愿意效忠的人都是欢迎的。
十二月,唐僖宗下令将
夏州命名为定难军,这便是五代十国时期夏绥地区割据政权——定难军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