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School of Psychological and Cognitiv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是北京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隶属北京大学理学部,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学院是中国第一个进入ESI世界排名前百分之一的心理学院系。
北京大学是中国科学心理学的发源地,其心理学本科教育始于1900年。1917年,在教育家蔡元培倡导下,北京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926年11月19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在心理学实验室的基础上正式成立。1952年,清华大学原理学院的心理学系、原燕京大学文学院的心理学系等机构被合到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文化大革命中,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于1966年开始不再招生,1975年被迫正式解散。1978年,北京大学在中国国内率先恢复建立了心理学系,随后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相继恢复。2016年5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更名为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截至2024年3月,学院设置了4个学系,设有2个本科专业,设置“张香桐”拔尖人才培养项目(张香桐班),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领域硕士点,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学院有教员47人,行政教辅人员11人,2011-2024年期间每年本科生招生规模约40人,选择心理学双学位的北京大学本科学生约120人,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约70人,博士生的招生规模约30人。
历史沿革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晚清时期
1902年,服部宇之吉应清政府邀请担任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总教习,为学生讲授心理学拉开了在北京大学传播科学心理学的帷幕,授课所著的《京师大学堂心理学讲义》影响广泛并返销日本。1903年清政府所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京师大学堂设立心理学课程。
1906年,王国维在《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将心理学定义为学科“必援之科目之一”。1902年至1910年间,王国维先后翻译出版了《心理学》、《心理学概论》和《教育心理学》三本书籍而获得“中国现代心理学之父”的称号。王国维后允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讯导师。
民国时期
1917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和其助手陈大齐教授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科学心理学实验室。次年陈大齐编撰了中国第一本自编的大学心理学教科书心理学大纲》,该书全面地介绍了当时西方科学心理学的丰富内容和最新成就。1919年4月在蔡元培、陈大齐的倡导下,北京大学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开创了中国大学新生心理测试的先例。1920至1925年间,陈大齐、陶孟和、刘廷芳等学者相继出版了心理学论著,并向广大学生、群众讲授心理学知识。
1926年11月19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在心理学实验室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创立和成长过程开创了中国现代心理学的纪元。次年,奉系军阀下令将北京大学与其它8所高校合并成京师大学校,心理学系归入哲学系。1929年,北京大学恢复校名,心理学系也随即恢复。
1937年,心理学系师生随全校大队人马撤出北平市。1937年9月10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在长沙市西安市两地设立临时大学。10月2日,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育学系、清华大学哲学系和心理学系、南开大学哲教系合并,组成“哲学心理教育学系”。
1938年4月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市,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哲学心理教育学系中的教育学组被划出,原系更名为“哲学心理学系”,分哲学和心理学两组,系教授会主席由冯友兰担任。联大心理学组的师生们推动了心理学的实践中的应用。周先庚带领师生参加了由主题统觉测验创始人莫里(H.A.Murray)主持的心理测验选拔工作,使用心理测验为中国军队筛选空降部队候选人。
1946年7月西南联大结束,三所学校各自回到原址复校。在1946到1949年间,心理学仍然设在哲学系内,课程设置情况基本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时期相同。1946年,张香桐获得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在此期间根据视觉皮层诱发电位的分析提出视觉通路中三色传导学说,发现“光强化”现象,这种现象命名为“张氏效应”。1948年,汪敬熙任联合国科学部主任,他是第一个将电子仪器引入中国并用于脑功能研究的科学家,并利用麦修斯示波器记录光影通过猫的视野运动时外膝体内产生的诱发电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清华大学原理学院的心理学系、原燕京大学文学院的心理学系等机构被合并到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成立了心理学实验和普通心理学两个教研室。文化大革命中,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于1966年开始不再招生,1975年被迫正式解散。
1977年,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师自发回到哲学楼心理实验室恢复工作。1978年,北京大学在中国国内率先恢复建立了心理学系,随后本科生(1978年)、硕士研究生(1982年)和博士研究生(1987年)的招生工作相继恢复。
1983年,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与美国密西根大学心理学系建立了系际交流与合作关系。1986年,北京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初步形成了沿认知神经科学方向发展的研究力量。
2011年,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麦戈文(Patrick McGovern)及其家族向北京大学捐赠1000万美元,建立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挂靠在心理学系。2014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开始整体搬迁,共搬迁了64间办公室和实验室,其中53间搬迁至王克楼,11间搬迁至哲学楼。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2016年5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更名为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次年9月,由学院主持建设的心理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19年3月,在原有教研室的基础上建立了4个学系,分别为脑与认知科学系、管理与社会心理学系、临床与健康心理学系以及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系。同年7月,学院成立陈仲庚临床心理中心。
2020年,学院启动本科拔尖人才计划张香桐班的建设。次年12月,学院获教育部批准建设“未名学者心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学院设置了脑与认知科学系、管理与社会心理学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系、临床与健康心理学系4个学系,设有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2个本科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高年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并资助优秀本科生出访交流,参加学术会议、国际大学的暑研暑校,开设了“张香桐”拔尖人才培养项目(张香桐班),该项目以培养本科生成长为国际一流青年学者为目的。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院有教员47人,行政教辅人员11人。教员系列中,教授13人,研究员12人,副教授16人,助理研究员1人,讲师5人。其中包括“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求是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青年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截至2019年底,累计有25位老师担任48份中国国内外期刊的主编、副主编和编委。
截至2024年3月,学院教师在中国国内外学术界兼任很多学术要职。周晓林教授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吴艳红教授担任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苏彦捷教授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和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王垒教授担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钱铭怡教授担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世界心理治疗学会副主席。甘怡群教授担任国际应用心理学会(IAAP)健康心理分会秘书长、候任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行为与健康专业委员会(筹)理事长。罗欢研究员担任中国认知科学学会副秘书长。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院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1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院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领域硕士点,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1个,实行导师指导下的学分制。学院是中国国内第一个进入ESI世界排名前百分之一的心理学院系,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心理学院一直位列大陆高校心理学院/系的榜首,在QS发布的2020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学院心理学科排名世界第47位。2024泰晤士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学院心理学科排名全球第22位,居亚洲第一。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被评为心理学A+单位。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院与桂先教育(海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北京大学桂先教育儿童与家庭教育联合实验室,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系、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厄瓜多尔瓜亚基尔大学等机构先后访问学院,学院先后举办2023年北大医学孤独症国际论坛等国际论坛。
科学研究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Culture and Brain》(文化与大脑)由学院韩世辉教授2013年与德国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Springer-Verlag)出版社共同创办,是集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多学科的跨学科期刊。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院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9个科研实验室,及对儿童、青少年和职业群体等各年龄阶段的个体和团队进行行为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系统。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院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在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和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支持下,推动脑与认知科学的发展。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依托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聚焦于让大众认识行为与心理健康、提升行为与健康心理、消除心理疾病与恢复心理机能的社会实践服务,在国民精神健康、社会公共服务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做出贡献。
2015年-2020年,学院教师以第一和/或通讯单位发表SCI/SSCI期刊论文400余篇,包括Nature 神经科学、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Human Behaviours、Neuron、PNAS等心理学和脑科学顶级杂志。2010年-2020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重点项目、优青项目和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973项目、863 项目和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计12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纵向科研经费超1.5亿元。
2023年,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面上项目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学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了1项教育部2022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
现任领导
校友情况
历史名师
参考资料
School of Psychological and Cognitiv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7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更名为“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6
教员招聘.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7
学部与院系.北京大学.2023-05-31
历史沿革.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6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研招网.2024-03-26
走进心理学.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6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圆满完成搬迁工作.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6
北京大学心理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6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成立陈仲庚临床心理中心.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6
方方.北京大学.2024-03-26
韩世辉.北京大学.2024-03-26
谢晓非.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6
苏彦捷教授就任中国心理学会现任理事长.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6
吴艳红.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6
张昕副教授当选美国老年学会会士(Fellow of GSA).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6
吴艳红教授当选美国心理科学学会会士.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6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方方教授当选美国心理科学学会会士.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6
苏彦捷教授当选第十二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6
吴艳红老师荣获第十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6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6
心理学系.北京大学招生网.2024-03-26
2024泰晤士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北大心理学科排名第22.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6
“北大-桂先教育儿童与家庭教育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6
厄瓜多尔瓜亚基尔大学代表团访问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7
2023年北大医学孤独症国际论坛成功举办.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7
“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6
科研实验室.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6
组织结构.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6
人物略传.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03-2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晚清时期
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师资力量
教学建设
学科建设
合作交流
科学研究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现任领导
校友情况
历史名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