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主要是从经济学视角来阐释和研究公司治理问题并构建公司治理理论体系的,遵循的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逻辑,即首先分析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运作机制,然后介绍实践性很强的公司治理原则和评级,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治理进行研究。公司治理学是一门新兴的涉及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和法学等不同门类的交叉学科,由于发展历史短,涉及学科多,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和成熟的理论体系,不同学者都是从自身学科背景出发来分析和介绍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实践。
作者简介
高明华,男,1966年8月生于山东禹城市,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先后就职于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银行总行。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MBA教育中心主任,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研究员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是公司治理、企业理论、转型经济、国有资产监管与运营、企业发展战略等。曾主持和参与各类研究课题30余项,独立、合作出版著译作25部,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15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包括合作)曾获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第六届和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一等奖天津市第五届和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一等奖等。
图书目录
前言
1 导论
1.1 公司治理的含义
1.1.1 公司治理的分类定义
1.1.2 公司治理的狭义和广义定义
1.2 公司治理是跨学科研究
1.2.1 经济学与公司治理
1.2.2 金融学与公司治理
1.2.3 管理学与公司治理
1.2.4 法学与公司治理
1.2.5 其他学科与公司治理
1.3 公司治理问题的意义
1.3.1 全球公司治理浪潮
1.3.2 公司治理问题的重要性
专栏一:怎样促使企业乐于承担社会责任
2 公司治理理论发展史
2.1 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产权分解
2.1.1 公司治理问题的提出:经营者控制
2.1.2 经营者控制:持续存在的可能性
2.1.3 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理论分析
2.2 公司治理理论的创建:威廉姆森的贡献
2.2.1 概述
2.2.2 交易的性质
2.2.3 契约类型
2.2.4 不同契约交易下的治理结构
2.2.5 公司治理
2.3 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詹森和布莱尔的贡献
2.3.1 詹森的贡献
2.3.2 布莱尔的贡献
2.4 公司治理理论的延伸:非营利组织法人治理
专栏二:对待大学资金入市要一分为二
3 公司内部治理
3.1 公司治理中的契约关系
3.2 公司治理机关
3.2.1 股东大会
3.2.2 董事会
3.2.3 独立董事和监事会
3.2.4 执行层
3.2.5 其他利益相关者
3.3 公司治理机制设计
3.3.1 股东大会投票表决机制
3.3.2 董事会战略决策机制
3.3.3 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监督机制
专栏三:从中国航油看对高管的约束
专栏四:独立董事何以如此尴尬
4 公司外部治理
4.1 公司控制权市场
4.1.1 公司控制权竞争
4.1.2 企业并购与企业控制权
4.1.3 中国的公司控制权
4.2 经理市场与产品市场
4.2.1 企业家理论与企业家激励机制
4.2.2 经理市场及其作用
4.2.3 产品市场的竞争激励
4.2.4 经理市场、产品市场与控制权市场的关系
4.3 银行的相机治理
4.3.1 股权融资下的经营者道德风险
4.3.2 作为激励约束机制的企业负债
4.3.3 主银行制
4.3.4 主银行的相机治理
4.4 机构投资者的稳定化
4.4.1 机构投资者的产生
4.4.2 机构投资者的划分
4.4.3 机构投资者在股东中扮演的角色
4.4.4 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4.5 政府监管
4.5.1 政府对公司治理的监管原则和模式
4.5.2 法律、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
4.5.3 中国对公司行为的规范
专栏五:勿忽视公司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5 公司治理模式
5.1 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
5.1.1 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产生
5.1.2 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
5.1.3 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有效性和缺陷
5.2 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
5.2.1 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产生
5.2.2 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
5.2.3 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有效性和缺陷
5.3 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
5.3.1 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产生
5.3.2 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
5.3.3 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有效性和缺陷
5.4 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化
5.4.1 OECD准则正逐渐成为公司治理的国际标准
5.4.2 机构投资者作用加强,相对控股模式出现
5.4.3 财务报告准则趋同
5.4.4 利益相关者日益受到重视
5.4.5 法律的趋同
专栏六:日本索尼的治理改革
6 投资者权益保护
6.1 证券欺诈概述
6.2 市场欺诈理论
6.2.1 市场欺诈理论的缘起:贝斯克公司诉利文森案
6.2.2 市场欺诈理论的经济学基础: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6.2.3 市场欺诈理论的内涵和应用
6.3 民事赔偿制度
6.3.1 民事赔偿制度的作用
6.3.2 民事赔偿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6.3.3 基于证券欺诈行为的中国民事赔偿制度的特点与缺陷
6.4 制度完善与市场规范
6.4.1 中国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的现实意义
6.4.2 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的若干原则
6.4.3 构建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
专栏七:“杭萧钢构案”有警示意义吗
专栏八:SOX法案的成本收益分析
7 经营者激励机制
7.1 激励相容理论
7.1.1 设计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7.1.2 激励相容性原理
7.2 经营者激励手段和激励机制选择
7.2.1 经营者激励手段
7.2.2 经营者激励机制
7.3 经营者薪酬结构与规模
7.4 薪酬与企业业绩的关系
7.4.1 业绩评价方法
7.4.2 薪酬与企业业绩的关系
7.4.3 尚未解决的问题
7.5 有效激励机制的设计
7.5.1 经营者业绩评价原则
8 公司治理原则
9 公司治理评级系统
10 中国国有企业的治理
11 中国家族企业的治理
12 中国商业银行的治理
13 中国基金公司的治理
14 中国企业集团的治理
15 在华跨国公司治理
参考文献
后记
……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