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半细毛羊,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凉山州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0.1-19.3℃,≥10.0℃的有效年积温2380-6352℃,年日照时数1227-2603小时,
太阳辐射量91.8-145.5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201-321天,年平均降雨量796-1164毫米,适宜家畜生长。凉山半细毛羊,宰杀后,肌肉丰满紧密、有坚实感、颜色鲜艳、光泽润滑、水嫩多汁、红色均匀,用手触摸湿润不粘手、肌纤维韧性强、有弹性,胴体表面被覆一层薄薄的白色、均匀的脂肪分布,无膻味。煮沸后的羊肉汤澄清透明,羊脂团浮聚于汤表面,香气四溢,风味十足,具有鲜、香、浓等特色。
2012年08月0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凉山半细毛羊"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基本介绍
凉山半
细毛羊是列入国家"七五"、"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培育成功的我国第一个48-50支纱半细毛羊新品种,填补了我国养羊业中的空白。1997年经
四川省品种审定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凉山半细毛羊"。凉山半细毛羊培育成果于1997年获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
一等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
三等奖。
凉山半细毛羊属毛肉兼用型,特一级羊主要生产性能指标达到和超过国家规定育种指标,成年
公羊和育成公羊剪毛后体重分别达到83.58和56.38公斤,剪毛量分别达到6.49和4.61公斤,体侧毛长分别达到17.19和15.64厘米;成年母羊和育成母羊剪毛后体重分别达到45.21和38.07公斤,剪毛量分别达到3.96和3.31公斤,体侧毛长分别达到14.56和14.37厘米;净毛率达66.67%;6月龄羔年屠宰率达50.70%,体重达16.83公斤;母羊产羔率达l05%。核心群母羊产羔率已达120.5%。
物种简介
凉山半细毛羊,宰杀后,肌肉丰满紧密、有坚实感、颜色鲜艳、光泽润滑、水嫩多汁、红色均匀,用手触摸湿润不粘手、肌纤维韧性强、有弹性,胴体表面被覆一层薄薄的白色、均匀的脂肪分布,无膻味。煮沸后的羊肉汤澄清透明,羊脂团浮聚于汤表面,香气四溢,风味十足,具有鲜、香、浓等特色。
发展历史
凉山半
细毛羊培育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20世纪70年代初为细毛羊改良阶段:引进
新疆细毛羊进行杂交改良试验,并在
全州县推广。
1966年,
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始从国外引入边区莱斯特以及罗姆尼等半细毛羊与细毛改良后代羊进行杂交组合试验。
1974年,凉山彝族自治州改良羊5.8万只,并逐步建立了多个州属和县属种羊场。
1986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半细毛改良羊达11.85万只。
1986年,国家科委、农业部将培育48-50支粗档半
细毛羊新品种连续纳入国家"七五"、"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由凉山州畜牧局主持,组织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凉山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等进行联合攻关。
1995年,
凉山彝族自治州成功育成了凉山半细羊新品种,存栏11万余只,其中特一级公母羊达到5190只,等级羊达到35237只,基础母羊达到45958只。
2007年,凉山半细毛羊存栏22.31万只,其中特、一级羊14.5万只,并在州内外广泛推广,其适应性和杂交改良效果良好。
2009年10月,凉山半细毛羊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命名。
所获荣誉
2020年5月29日,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