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米帖》为
唐朝著名书法家
颜真卿的作品,约书于
永泰元年(765年)。拓本。行书,信札。36.5×16.5厘米。凡4行,计44字。
浙江省博物馆藏
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本。
据宋
欧阳修《集古录》云:“此本墨迹在余亡友王子野家。子野生于相家而清苦甚寒士,尝模帖刻石遗于朋友。”
米芾《
宝章待访录》云:《乞米帖》“真帖纸在朝请郎苏 处,
度支郎中舜元子也。得于
关中安氏,士人多有临拓本。此卷
古玉轴,缝有‘舜元'字印,
范仲淹而下题跋。”后真迹迷失。可见
北宋时,已有临拓本传世。《忠义堂帖》不见“舜元”字印及诸人题跋,当是以模本入石者
公元765年,正值
渭河平原大旱,江南水灾,农业歉收。以致
颜真卿“举家食粥来以数月,今又罄竭”的地步,于是不得不向同事
李太保求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
谈到困窘的原因,他也直言不讳,因为自己“拙于生事”,也就是除了俸禄,他不会创收、生利,没有别的生财之道。著名艺术家
黄裳说:“予观鲁公‘乞米帖’,知其不以贫贱为愧,故能守道,虽犯难不可屈。刚正之气,发于诚心,与其字体无异也。”
米芾也评其“最为杰思,想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的确,“乞米帖”不仅是书法艺术中的无价之宝,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研读“乞米帖”,可使我们得到双重享受,既领略了
颜真卿书法艺术的真谛,又受到其高风亮节的熏陶。
不擅长谋求生计的我,全家人吃粥,已经几个月。现又用尽没有,仅有的是忧愁煎迫,能够的只能依靠我们的深厚情谊。因此无奈写信投奔告助,恩惠一些米粟,渡过艰难辛苦。还请宽容我的打扰。真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