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琴
论琴
高濂,明朝时期的人物,以其对琴艺的深刻见解而著称。他认为,琴是一种能够引导人们远离邪恶,端正心灵的艺术形式。他的观点强调了琴艺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人物简介
高濂,明代戏曲作家,字深甫,号瑞南,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市)。生活在万历年间(1573年至1620年),擅长创作诗歌和散文,同时精通医学原理,善于养生之道。高濂的兴趣广泛,包括收藏书籍、欣赏绘画、研究书法、品鉴香料以及参与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活动。他还撰写了《牡丹花谱》和《兰谱》两部作品。高濂的生活态度和艺术品味,可以用明人李日华的一首题画诗来形容:“霜落蒹葭水国寒,浪花云影上鱼竿。画成未拟将人去,茶熟香温且自看。”
高濂论琴
高濂认为,琴的意义在于禁止邪恶,从而达到净化人心的目的。他在《礼记》中引用了“君子无故不去琴瑟”的说法,强调了琴在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他认为,古人通过弹琴与天地万物建立联系,而现代人往往只是保留了琴的形式,却失去了琴的精神内涵。高濂指出,琴音的变化反映了人类的情感状态,这些情感又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了解琴音的本质对于预测国家的治理状况、家族的兴衰、道德的变迁以及民俗的演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濂提倡以雅致的琴音作为衡量标准。他认为,正确的演奏技巧应该注重手指的动作清晰明确,动作流畅温和,表现出一种温暖平和的气息。他批评了一些人为了追求华丽的效果而忽视了琴艺的基本原则,导致琴音失去原有的高雅品质。
高濂还详细阐述了琴音的构成要素,即声、韵、音的区别及其关系。他认为,琴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等特征直接来源于演奏者的内心世界,体现了个体的思想境界。他特别强调了散声、按声、泛声三种基本手法的重要性,并批判了当代一些演奏者过于追求新奇和浮躁的做法,认为这样背离了传统琴艺的精神本质。
总之,高濂的论琴不仅展现了他对琴艺的深入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敬意。他的理论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琴艺的认识,也有助于推动琴艺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资料
高濂.中华典藏.2024-10-25
高濂.中国音乐网.2024-10-25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高濂论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