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字地球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Digital Earth,简称ISDE)是2006年于
北京市成立的非政府国际科学组织。
该组织由
中国科学院发起,联合
美国、
加拿大、
日本、
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的
数字地球领域专家、学者共同组成。作为一家国际学术组织,ISDE致力于打造全球数字地球交流平台,为数字地球领域的科学家和学者提供交流的机会。
以推动和传播“数字地球”理念发展为宗旨,打造数字地球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促进数字地球科学技术提升,推动数字地球全球和区域应用,服务全球
可持续发展,并在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防治与响应、
生态环境研究、自然
文化遗产保护和
城市规划管理等方面发挥战略性作用。
历史沿革
1999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由
中国科学院主办、十九个部委和机构协办的第一届
数字地球国际会议,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数字地球为主题的国际性会议。会议邀请了10位国际知名专家作了大会特邀报告。来自27个国家的500余名代表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会议通过了《数字地球北京宣言》,通过了每两年举办一届国际会议的决议。
为了推动数字地球的发展,2000年成立了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国际指导委员会及秘书处,路甬祥院长为主席。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在会议国际指导委员会和学会执委会的组织下,举行了多次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历届国际
数字地球会议的主题,勾划了数字地球从起步到发展的宏观轨迹,提供了数字地球领域交流的平台,推动了数字地球学科发展,促进了国际交流合作。
为了更好地推动数字地球发展,2006年8月,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在
新西兰的
奥克兰举办了首次国际数字地球峰会,其主题为数字地球:面向
可持续发展。此后每两年举办一届。
2009年11月,在
地球观测组织(Group on
地球 Observations,GEO)第六次全会会议上,国际数字地球学会被吸收为地球观测组织正式成员。2011年,学会和国科联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ICSU/CODATA)在北京签订谅解备忘录,就今后学会与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在对地观测数据领域的合作做出战略部署。
在第2009年的六届和2019年第十一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上,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发布了数字地球纲领性文件《2009数字地球北京宣言》和《2019数字地球佛罗伦萨宣言》,是数字地球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2017年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加入
国际科学理事会,2019年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加入联合国全球地理空间信息管理专家委员会地理空间学会联盟。成为了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领域中有一定重要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国际组织。该学会与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等国际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促进
数字地球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学会宗旨
数字
地球利用
数字技术建立地球系统模型,包括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社会所代表的文化和社会方面。该模型是一个多维、多尺度、多时空和多层次的信息系统。数字地球被设想为支持国家和国际合作促进全球
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共同平台,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福祉的一个新的发展点。数字地球愿景包括一个数字格式的地球,地球上的公民可以通过与互联网连接直接访问,并支持促进向他人提供数据和信息。
ISDE以全球共享有关地球的空前浩瀚的数据及广泛多样的环境和文化数据信息为目标,通过加强国际间关于获取、储存、处理并显示有关地球的数据信息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改进人类认识地球的技术手段,更加充分地利用全球共享基础数据及技术手段为
国民经济和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灾害治理、
世界遗产与自然资源保护等众多问题提供
技术支持与信息保障。
职能与任务
在“
数字地球”理念的指导下,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推动“数字地球”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灾害治理、世界遗产与自然资源保护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体任务包含:探讨数字地球的发展方向,展示数字地球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交流数字地球理论、技术和应用等方面的经验和认识,促进数字地球建设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数字地球在服务全球
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主要活动
ISDE活动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召开两年一次的“国际
数字地球会议”和“数字地球峰会”。组织和支持会员开展数字地球理论技术及应用等方面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的发展。
(二)跟踪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组织和召开与数字地球相关的讲座、交流会、研讨会,以及介绍会、展览、技术考察和社会活动。
(三)推广与交流获取数字地球新技术及其应用的经验,促进数字地球技术的成果转化。
(四)出版学会的学术刊物——《
国际数字地球学报》;发布快讯;编辑出版会议论文集、专著等;以促进
数字地球学科的交流,宣传普及数字
地球科学知识。
(五)加强与数字地球及相关学科的国际和地区的研究机构或组织的沟通与联系;积极参加国际上其他相关组织的活动,共同促进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
研讨会
参考资料
峰会
参考资料
出版物
《国际数字地球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IJDE)简称《学报》,是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依托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简称:对地观测中心)主办的学术刊物,由学会与
英国著名出版集团Taylor\u0026 Francis Group合作出版发行。对地观测中心主任
郭华东院士任《
学报》主编,《学报》编辑部设在该中心。《学报》于2008年3月创刊,2009年8月即被收录为SCI检索刊物,2009年首获
影响因子(0.864),2010年影响因子达1.453。在全球23种
遥感类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由2009年的第14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7位。
《大地球数据》(Big Earth Data)是一本跨学科、开放获取和同行评审的
学术期刊。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与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研究计划“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和Taylor \u0026 Francis Group联合出版。
郭华东教授、
马库·库马拉(Markku Kulmala) 教授和斯特凡诺·纳蒂维(Stefano Nativi)博士是该杂志的主编。作为全球第一本
地球科学大数据期刊,旨在为促进“大数据”共享、处理和分析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平台,从而彻底改变地球系统的认知。该杂志发表关于整个地球科学领域“大数据”研究的
原创研究文章、评论文章、数据论文和技术说明。该期刊已被 DOAJ、
Scopus、Ei Compendex、GEOBASE 和 ESCI收录。
《
数字地球手册》(Manual of Digital Earth)是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和
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Springer)于2019年11月18日联合推出的首部数字
地球科学专著。由
郭华东教授、迈克·古德柴尔德(Mike Goodchild)教授和亚历山德罗·安诺尼(Alessandro Annoni)博士共同主编。共26 章,由来自全球 18 个国家的 100 多位作者撰写。主要内容包括
数字地球研究的现状和未来方向,
系统分析了数字地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总结了迄今为止取得的主要成果,并预测了该学科可能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可能的发展。
该手册是国际数字地球学会自1998年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以来的重要贡献。它还展示了数字地球技术在
可持续发展目标、气候变化研究、减灾等各个领域的能力。
参考资料
峰会.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2024-01-23
研讨会.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2024-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