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财阀
日本四大财阀之一
三井财阀(日语假名:みついざいばつ),是日本四大财阀之一。其最初为伊势国松阪的三井高利创立的三井越后屋。17世纪中叶,三井高俊在家乡开办当铺和酿酒业。当时他采用了小量商品贩卖以及薄利多销等创造性的商业手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673年(延宝元年)后向江户城(今东京)、大阪和京都等地发展,以开办和服经销店,明码标价而出名。 1683年又兼营钱庄。三井钱庄逐步扩大,18世纪20年代又发展为以经办银行汇兑业务为主的三井兑换店,并资助封建诸侯,代征贡米,受地方封建政权的支持和保护,渐渐成为师爷的御用商人,发展成为日本首屈一指的富豪。其总管各项事务的机构称为“大元方”。在江户时代末期,三井财团也和其他商团一样受到政治动荡的影响,聘用了三野村利左卫门才摆脱危机,逐渐走上了近代化经营的道路。
时间沿革
帝国时期
明治天皇维新时,在日本明治新政权与江户幕府的争斗中,三井家族曾资助新的天皇制政府,如为政府筹集会计基金和壬辰卫国战争的军费、发行“太政官札”。创立汇兑公司、以“为替方三井物产祖”名义管理官方钱财。发行“正金兑换证”(三井札)等。这样,明治政权初年,三井家以发展成为政商。1876 年(明治9年),三井家族以掌握官银为基础开办起私营银行--三井银行。三井银行是日本的第一家私人银行。接着,三井物产又开办起三井物产公司,1888年从政府廉价购入三池煤矿,1892年成立三井矿山公司。中上川彦次郎着手改革,撤销“大元方,以同族会议理事会为核心,确立工业、土地两部和银行、矿山、物产三公司的所谓”两部三社制。”此后,财团不断扩大产业领域,进入了纺织业采矿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控制芝浦制造厂,王子制纸北海道煤矿、轮船公司和钟渊纺织公司等。1909年,成立资本达五千万日元的“三井物产合名会社”。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财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发展军需品上大发横财,在战后不断的经济危机中,乘机又合并了一大批弱小企业。1931年(昭和6年)三井合股公司拥有资金三亿日元,直系和旁系公司四十个,但因购买美元事件受指责,合股公司理事长团琢磨遭暗杀。五一五事件和二·二六事件后,军部和右派势力抬头,对财阀进行攻击。因此三井物产财阀转变方向,向公共事业捐款,三井家族退出第一线,公开持股数目等等。随着战时体制的实施,三井财阀又与军部合作,向军需工业和占领地事业扩展,发展成为拥有151个直系、旁系和投资公司的大财阀。其中仅三井物产的营业额40年代前期便达到30亿日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三井物产财阀的核心--三井银行,兼并了日本第一银行更名为帝国银行,其经营实力超过了安田银行而居财阀银行首位,使得三井垄断财阀的直属企业和旁系企业得到有力的资金支持,因而得到更快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三井财阀的规模是三菱财阀的1.5倍、住友财阀的 2倍、安田财阀的3倍左右;三井财团所属直系、旁系公司及其子公司共达电声270余家,包括东芝浦电气、石川岛播磨重工、三井造船、昭和飞机、丰田汽车日本精工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解散财阀中,三井物产财阀也被迫解体。三井集团实缴资本近日本全国公司实缴资本总额的10%,可见该集团十分庞大。
二战以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工具,三井财阀和其他财阀一样,经过了解散和复活的过程。但是,三井财阀由于同政府关系长期较为密切,因而在解散中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更大的打击,在后来的复活中也受到某种制约而没有其他几家财阀那样快地恢复和扩张,因而由二战前的第一财阀落到了三菱集团、富士、住友的后面。
一直到50年代后期,三井财阀的核心企业才走上正轨:三井银行、三井信托银行、大正海上火灾保险、三井人寿保险等4家金融机构,恢复了经营活力,为集团的重新集结和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撑;三井物产公司在三菱商事恢复的5年之后--1959年完成了恢复工作,为集团的重新集结和发展提供了营销纽带;三井矿山已风光不再,但其直系企业东京芝浦电气、石川岛播磨重工这两家濒临倒闭公司经土敏夫治理后活力大增,东芝成为日本工业5强、石川岛成为日本工业50强之一,称雄于国际市场。为集团的重新集结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工业支撑,土光敏夫也因此而享誉世界工商业界。
三井财阀与日本其他大财团一样,建立了庞大的产业集团。但是相对于三菱集团、住友集团,三井集团较为松散,也包含如丰田汽车、东芝电器等独立性较强的公司。2001年,三井集团的核心企业樱花银行与住友集团的核心银行住友银行合并,成立了三井住友银行。从此在金融行业诞生了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在其他一些领域,原三井财阀的公司也与住友财团的公司积极展开了合并或者合作的活动。
旗下产业
樱花银行
三井物产
丰田
三洋
目录
概述
时间沿革
帝国时期
二战以后
旗下产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