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天性通达敏捷,学问渊博。明景泰元年(1450)考取举人,天顺元年(1457)考中进士,授顺天府固安县(今
河北省廊坊地区固安县)知县。
上任后,首先查询百姓的疾苦,进而扶弱锄强,兴利除弊。当地有甄家等地水道缺口,前任们都未能治理好。他想方设法组织人力修理疏通,砌固堤坝,水害终于消除。以前,该县的官吏给百姓的负担过重,使平民石青等人为徭役所困而逃离家乡。李端按照实际情况,制订科差等级,让百姓能以承受。这样,使700多户外逃人家又回来复业。驻军中有的兵勇,性情刁泼,任意残害百姓,他便将这些人捕来,绳之以法,使其老老实实,再不敢胆大妄为。邻县百姓遇到纠纷案子,也纷纷跑到
固安县求李端评判,他总是按理裁决好。
在李端的主持下,修理公署,扩建学校,整洁
祭坛,增设邮递,使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旺起来了。巡按
御史张纲将李端的正绩上奏朝廷,吏部进行调查核实。恰逢
霸州市(今
河北省廊坊地区霸县一带)的
知州缺员,霸州的王能等人串联众多百姓上表朝廷,请求将李端升为该州的知州。固安县的百姓听到此消息后,遂邀集千余人到通政司衙门请求留任。朝廷无法满足两地的请求,只好改派李端为
永平府滦州(今河北省唐山地区滦县、
滦南县一带)知州。李端一
滦州上任后,理政的本领更加长进,政绩越发突出,治所的种种纷争都得以平息,有600多户穷苦百姓得以重操旧业。
当时有首
民俗音乐这样称颂李端:“大户见的怕,小户见的喜,再过一二年,家家有余米。
”衙史陈相、
项忠等人交相向朝廷举荐,于是李端迁任逐州(今
保定市地区逐县一带)
知州。
涿州市过去称为难以治理之地,而李端到职后较顺利地把那些麻烦事处理好了,使境内军民都相安无事。之后,升为
杭州市知府。当时,杭州的百姓比较富足,铺涨浪费互相攀比成风,李端严加禁止,很快就革除这种旧俗。不久,被任命为
河南省按察使。此时,他年事已高,便恳请朝廷让其告老还乡,得到批准。
李端返乡后,勉励儿孙立志读书,规劝乡邻勤俭孝悌,并时而游览山川饮酒赋诗。写有《云盖仙林》、《玉泉水月》、《澄溪夜月》、《泉书院》、《东江渡》、《瑶岭》等诗文。李端家教有方,其子李邦宪(字卿臣),于明
成化十年(1474)考取解元,后著有《五行日补》、《奚囊杂咏》、《服义》等论著和许多诗文;李端之孙李廷柬(字文达),于明
嘉靖十九年(1540)考中
举人,后归隐故乡,修县志,所写五言律诗,文词隽永,至今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