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国》(Kids Kingdom)是一部由
张同道执导的中国纪录电影,影片时长82分钟。于2009年11月20日在中国上映。
影片记录了北京郊区一所名为巴学园的幼儿园里一群2岁至6岁孩子的真实生活。一个女孩每天站在幼儿园门口等待一个男孩,而另一个男孩池亦洋总爱欺负其他小朋友,尽管家长们联名要求幼儿园开除这个整日里调皮捣蛋的学生,但大李老师却坚信,在池亦洋的身上有着还未被发掘的闪光点。镜头下的孩子们天真无邪,他们将最纯真的姿态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在唤醒观众的回忆同时触发了思考。
每天早晨,小女孩辰辰来到幼儿园后都不进屋,只是在门口静静地等待,刚开始老师都不知道她在等谁,后来才知道,她等的是一个叫南德的小男孩。辰辰每天来得早,南德每天来得晚,等待是辰辰每天早晨的功课。等来南德后的两人总是一起过家家,不参与别人的活动。五岁的小男孩池亦洋是幼儿园的孩子王,个头最大、力气也最大,孩子们都不敢惹他。他也仗着自己是孩子王,欺负其他的小朋友,老师也拿他没有什么办法。直到有一天晚上,一群小朋友的家长来到幼儿园找到园长大李老师,要求她开除池亦洋,以避免自己的孩子再受到池亦洋的欺负。大李老师告诉家长,池亦洋身上有闪光的地方,他给其他的男孩子树立了男性的榜样。大李老师答应家长,会改造池亦洋。幼儿园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老师和小朋友的鞋子总是莫名奇妙地丢失,就在大家都在纳闷的时候,一个两岁的小男孩锡坤出现了。他将小朋友的鞋子扔进比他还要高的垃圾箱里。还认真地盖好盖子才离开。辰辰的等待从夏天一直到了冬天,从来没有间断,哪怕南德没有来幼儿园,她还是在门口痴痴地等待,不和其他小朋友玩儿。有时候幼儿园的老师会陪着辰辰一起等南德。大李老师不放过任何改变池亦洋的机会,每次池亦洋违反了原则,大李老师都会让他呆在反思角,其实是为了切断不良行为,告诉他做事的方式。慢慢地池亦洋成为了孩子们真正的头领,他主持正义,解决纠纷,带领男孩子们训练,还举行升国旗的仪式。大李老师对于锡坤的破坏行为,采取了另一种应对方式。锡坤在教室里把所有的东西都扔在地上,满地狼藉,他兴奋地满地跑。大李老师一直在一旁看着,并不阻拦,等着他玩够了,大李老师再和他一起将东西归位。冬天的早晨下起了大雪,辰辰在雪地里等待着南德,大李老师也陪着她等。半个小时过去了南德还没有来。小朋友们都在嬉戏,辰辰却不参与,还是在等,南德终于来了。殊不知,今天的这次等待却是我们拍到的最后一次辰辰等南德。巴学园要搬园了,大李老师借此机会将两个小朋友分开了。一群小朋友在雪地里游戏,唯独看不见辰辰和南德的身影。
巴学园是
日本图书《
窗边的小豆豆》里的一所学校,是一个儿童的理想国。张同道听说儿童
教育家李跃儿用巴学园来命名自己的幼儿园,试图把巴学园从理想搬进现实生活里的中国社会,他不禁对此产生兴趣。张同道去巴学园参观了几次,每一次都发现一些新鲜事。当他看了
法国纪录片《是与有》和中国纪录片《幼儿园》等作品后,也萌发了自己拍一部纪录片的想法,借此来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于是便有了纪录片《小人国》。该片于2006年夏天开拍,拍摄周期长达3年时间。
纪录片《小人国》并非一部仅仅论说教育的影片。透过教育的表层,创作者构建的是一个更为广大的人性空间乃至更为宽阔的现代社会,延伸到了体制、亲情、道德、人际、伦理、心理以及独立之外,甚至还延伸到对人之初品性善恶的恒久性拷问之域。
张同道的《小人国》便是在一种似乎是“无拘无束"轻松的状态里,让观众看见了孩子的自为、自由与自在。应该说,纪录片《小人国》里的孩子们是轻松的。当然,这种轻松是一种沉重之后的释然,也是一种历经淘选过后的镇定。(
刘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