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坯是传统乡村建筑工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前的
衡水市农村地区,房屋、院墙、土炕等都需要使用
土坯。通常在春秋两季的农闲时期,村民们会选择高地块进行打坯活动。这种互助式的劳动模式不仅体现了邻里间的互帮互助精神,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打坯所使用的土质非常讲究,优选的是略带沙性的红褐色土壤。这种土质能够制作出表面光滑、坚固耐用的土坯,并能有效抵御风雨侵蚀。相比之下,沙性过大的土质易碎,而黏性过强的土质则会导致土坯难以脱模,从而影响建造质量和打坯速度。
打坯所需的工具包括坯模子、垫板和坯杵子。坯模子由优质枣木制成,尺寸约为80厘米长、30厘米宽,枣木材质光滑,不易粘附泥土。垫板应较坯模子稍大,厚度适中,以适应打坯过程中的反复锤击。坯杵子则是由青石制成的
立方体,重量大约为10公斤,底部较小,顶部较大,中心设有凹槽用于安装木棍和横柄,方便操作者握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