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碎花
植物
米碎花(黑枕黄鹂普通亚种:Eurya chinensis R. Br.),山茶属灌木,高1-3米;嫩枝具2棱,黄绿色或黄褐色,小枝稍具2棱,灰褐色或浅褐色。叶薄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花1-4朵簇生于叶腋,萼片5,卵圆形或卵形;花瓣5,白色,倒卵形。果实圆球形,有时为卵圆形,成熟时紫黑色;种子肾形,稍扁,黑褐色。花期11-12月,果期次年6-7月。
广泛分布于中国南部等地区。多生于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坡、灌丛路边或溪河沟谷灌丛中。
形态特征
灌木,高1-3米,多分枝;茎皮灰褐色或褐色,平滑;嫩枝具2棱,黄绿色或黄褐色,被短柔毛,小枝稍具2棱,灰褐色或浅褐色,几无毛;顶芽披针形,密被黄褐色短柔毛。
叶薄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2-5.5厘米,宽1-2厘米,顶端钝而有微凹或略尖,偶有近圆形,基部楔形,边缘密生细锯齿,有时稍反卷,上面鲜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无毛或初时疏被短柔毛,后变无毛,中脉在上面凹下,下面凸起,侧脉6-8对,两面均不甚明显;叶柄长2-3毫米。
花1-4朵簇生于叶腋,花梗长约2毫米,无毛。雄花:小苞片2,细小,无毛;萼片5,卵圆形或卵形,长1.5-2毫米,顶端近圆形,无毛;花瓣5,白色,倒卵形,长3-3.5毫米,无毛;雄蕊约15枚,花药不具分格,退化子房无毛。雌花的小苞片和萼片与雄花同,但较小;花瓣5,卵形,长2一2.5毫米,子房卵圆形,无毛,花柱长1.5-2毫米,顶端3裂。
果实圆球形,有时为卵圆形,成熟时紫黑色,直径3-4毫米;种子肾形,稍扁,黑褐色,有光泽,表面具细蜂窝状网纹。花期11-12月,果期次年6-7月。
(注:米碎花图册资料来源)
生长环境
多生于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坡、灌丛路边或溪河沟谷灌丛中。
暖带树种。喜温暖、阴湿环境。对土壤要求酸性。萌蘖力强,耐修剪整形。
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江西省南部(安远县寻乌县全南县龙南市信丰县)、福建省与南沿海及西南部(福州市、福清、永泰县、连江、长乐区惠安县莆田市龙岩市连城县南靖县上杭县长汀县)、台湾(台北市台中市台东县南投市高雄市)、湖南南部(宜章)、广东、广西南部(南宁、宁、横县、上思、平南、桂林、柳州、武鸣、梧州、钦州)等地。模式标本采自广东省
变种
光枝米碎花(变种)
var. glabra Hu et L. K. Ling in Act. Phytotax. Sin. 11: 314, 1966;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2: 491, 1983; 福建省植物志3: 504, 1987; 广东植物志2: 175, 1991.
本变种和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顶芽和嫩枝完全无毛。花期11-12月,果期次年6-7月。
星散分布于福建(福州市莆田市)、广东省英德市、连县、德庆、广州市惠阳区)及四川省(南川)等地;多生于低山丘陵阳坡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广东德庆。
繁殖方法
用播种、插或分株繁殖。
主要价值
园林用途
在园林绿化中可作绿篱栽培,亦可植于建筑物周围或草坪、池畔、小径转角处,或用以点缀岩石园,富有生气。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变种
繁殖方法
主要价值
园林用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