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指法谱字集成
古琴指法谱字集成
《古琴指法谱字集成》,这部类似于古琴指法字典的工具书由中华书局发行,由天津七弦琴院历时四年编完成,共收录了1176个指法名称、1522个减字写法。
内容
简介
背景
2016年11月6日,由中华书局、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北京乐器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古琴指法谱字集成》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行。
历程
起源
此书从北魏至近代的126种琴学文献中,梳理出1522个减字写法、1176个指法名称,并逐一加以释义,为人们亲近古琴艺术带来了便利。
形成
既不同于西方的五线谱,也不同于常见的工尺谱,中国的古琴艺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被称为“减字谱”的独特记谱方法。琴谱上一个个看似汉字,一般人却无法读懂的符号,其实记录着琴曲演奏的指法、动作。解读百余部古代琴谱中保留下来的减字谱,历来是古琴爱好者、研究者面对的一道难题。
研究
解读
梦想解读“天书”
和很多学琴者一样,1992年张子盛刚开始尝试研读古代琴谱的时候,一碰到生僻的“减字”,就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寻求答案。拥有一部专门解释这些“减字”的字典,成为他的梦想。
“琴谱最早是用文字记录的,就是用纯文字描述哪个手指,在什么位置,用怎样的动作,弹拨哪一条弦。但是这种文字谱过于繁复,也就是古人说的‘动越两行,未成一句’。随着古琴演奏艺术的发展,必然要求记谱方式走向简化。”张子盛介绍,减字谱继承了文字谱的思维轨迹,将文字谱所记录的徽位、弦数、右手指法、左手指法四项主要内容分别用简单的汉字或部分偏旁来表示,再将这些符号进行组合,形成新的方块字,这就是“减字”。
只有读懂了“减字”,才能读懂琴谱所记述的指法,进入古琴的世界。“几千年来,古琴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指法、谱式,如果不能进入到这个世界,读琴谱确实就像读天书一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项阳说,古代琴学派系更迭,使用的符号复杂,一种集成式的工具书对于古琴爱好者和音乐研究者来说都十分重要。
编写
弦歌不辍
近些年,随着教学科研工作的深入,张子盛愈发感觉到快捷查阅指法谱字、规范指法定义的重要性。从2012年起,在他的带领下,来自天津琴院的20余位师生分工合作,埋首故纸堆中,开启了编写《古琴指法谱字集成》的历程。
在张子盛的设想中,《古琴指法谱字集成》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读者遇到一个陌生的指法时,可以快捷方便地在这部书中找到对应指法的解释,这个解释囊括了历代琴谱、琴书的各种不同论述,并保留了原始资料的完整性。”
该书副主编、青年古琴演奏家陶运成说,此书前后分组交替校对6次以上,而且在百余种琴学文献的整理过程中,常常遇到生僻字以及古书刊刻过程中出现的错字、脱字、衍文,为了确保文字准确,成员们查阅了大量文献,并结合古琴专业知识在网上网下反复讨论后,才能确定文字取舍。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内容
简介
背景
历程
起源
形成
研究
解读
编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