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原型美学问题研究
西方原型美学问题研究
作者程金城,2007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在作者《原型批判与重释》的基础上重写、修订、补充的新的学术专著。其主要变化是将原型作为美学范畴来研究;重点剖析西方原型美学存在的理论问题和方法上的矛盾性;融入东方、主要是中国的文化精神,突破了以西方文化背景和文学经验为基础来探讨人类普遍性问题的局限;突破了将原型限于神话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模式;阐释了作为东方学者自己的原型美学理论范式、概念、范畴和体系。
内容简介
本著分上、中、下三篇共16章。“导论”论证了原型作为美学范畴的依据和意义。“上篇”对西方原型美学概念的来源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含义进行了考察,对现代原型理论的生成过程与人文科学概论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重点对以荣格为代表的原型理论和西方原型美学各派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系统的辨析和批判。“中篇”对原型美学的重要概念范畴和存在的问题及理论体系和内部结构进行了较深入地剖示;对原型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集体无意识”和“原始意象”进行了辨析;指出了荣格原型理论的论点和方法上的矛盾性以及原型批评的优势和局限;认为荣格原型理论既有重大的潜在意义又面临着难题,要使这一有重要价值的研究课题获得新生,推进对人类心灵世界的探索,需要对原型进行重释。“下篇”主要探讨原型美学建设问题,分析了中国学者对原型研究的状况;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原型概念和原型理论重新进行了阐述:首次提出了原型现象的哲学维度、神学维度、生理维度、心理维度和文化维度的概念,结合现代哲学人类学等新的理论,对其分别进行了论证,阐述了作者的原型观;对原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重新作了定义;把原型现象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精神史联系起来,对原型的源起进行了蠡测和论证,力图为原型的生成、承传找到现实的基点;用阐述后的原型理论探讨了文艺与原型的联系。 主要观点、新结论、新方法、学术贡献及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是:本书避免研究界以往对西方现代社会和人文科学理论述而不论,缺乏系统研究和原创性分析批判的状况,对“原型”概念和理论范式进行系统的厘清,批判地吸收其精华。更为重要地是结合被西方学者所轻视或忽略的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精神,在西方学者原有的理论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力求使原型美学这一具有普世价值的理论更为科学、全面,为切实地推进理论的发展做出努力。因此,作者将创造性作为本书首要的努力方向。书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主要如:原型不仅仅是一种批评方法,而且是一种思想体系和美学范畴;原型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和先在的;原型不等于神话,原型大于神话和先于神话;原型不仅仅呈现集体“无意识”;原型是多维度的:原型现象有哲学、神学、心理、文化等不同维度;原型的生成与人的生理有关,对人性和心理模式及其相关现象的研究必须充分注意到人的生物特性;原型之源在“食色”;原型有其内部结构,“原始意象”处于原型结构中特殊的位置和发挥中介的作用;原型现象与人类克服匮乏的精神需要相关;原型批评应该突破神话批评的范围面对整个人类精神现象;文艺史不仅是原型的置换变形的历史也是突破原型的历史等等。对“原型”的来龙去脉,原型现象与人类精神文化的关系,原型现象反复出现的社会文化原因、民族心理动机、原型激活的机制、原型的呈现方式等等做了系统研究,对原型美学的实践、原型美学批评方法等等进行重新探讨。特别是打破了过去以西方文学艺术实践和经验为基础的研究思路,从东西文化、文学艺术的相互关联的角度解释原型的相关问题。
目录
第一章西方原型美学源渊
一、原型探讨的不同思路
二、原型与西方传统美学
三、原型理论与西方近现代人文科学概论
四、现代原型美学的生成
第二章荣格的原型美学
一、自主精神原则基础上的心理学
二、原型的结构分析
三、荣格原型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主潮
第三章原型批评美学
一、原型理论与原型批评
二、仪式学派与原型美学
三、心理学派与原型美学
四、弗莱的原型批评美学
中篇西方原型美学问题与辨析
第四章原型与“集体无意识”
一、“无意识”与心理结构
二、“集体无意识”与精神本原
三、“集体无意识”与原型
四、本能与原型
第五章“原始意象”辨析
一、原始意象与原型和理念
二、原始意象的承传和“瞬间再现”
第六章原型美学的难题与潜在意义
一、原型美学面临的问题
二、原型假设的潜在意义
第七章荣格原型研究方法质疑
一、特殊现象还是普遍人性
二、心灵发现还是结构分析
三、对荣格研究方法的质疑
第八章原型批评的优长与局限
一、心理视角向文化视角的转变
二、心理分析向结构分析的倾斜
三、宏观的视角与封闭的体系
四、关于原型与神话关系的思考
下篇中国原型美学建设
第九章原型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实践
一、中国学者对原型批评的介绍、阐述与实践
二、原型与“文化心理结构”说和“积淀”说
三、原型与“文化元典”说
四、在新的基点上思考原型美学建设
第十章原型与行为模式
一、生理本能与原型心理的深层联结
二、压抑与“集体人”的创伤性经验
三、生理本能与原型之
“型”
第十一章原型与领悟模式
一、原型是典型的领悟模式
二、特殊的心灵符号
三、克服匮乏感的产物
四、感觉经验同化为心理事件
五、形式感与形式结构的特殊契合
第十二章原型与再现模式
一、关于“典型的再现模式”
二、情结借文化反复再现出原型
三、心理经文化反复再现为模式
四、文化精神再现“集体的人”
第十三章原型的内涵与外延
一、原型的内涵与维度
二、原型的载体与形态
第十四章原型之源蠡测
一、原型之源在“食色”
二、“食色”作为“典型情境”元点
三、“阴阳”作为符号原型
第十五章原型与文艺
一、原型与文艺本体
二、原型与作家创作
三、原型与艺术接受
四、原型的突破与文艺的发展
五、原型美学与文艺断想
第十六章原型与中国文化
一、“意义的原型”与“意象的原型”
二、“道”与原型
三、中国艺术的精神原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