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太素
明朝的户部尚书
茹太素(?-1389年)是明朝政治人物,出生在晋城市泽州。他在洪武三年中举,被委任为监察御史,三年后被提拔为四川省按察使,又过了一年晋升为刑部侍郎,不久后又改任为刑部主事。茹太素是一位富有责任心、原则性强、正直的忠臣,被《明史》评价为“以平允称”、“抗直不屈”等。他的奏章常常动辄七八千字,甚至上万字,语意艰涩难懂,但其中的核心意思却可以用五百字来进行简单概括。在1376年给皇帝朱元璋打报告时,报告长达17000字,被打了板子。在最后500字里,茹太素提出了五条工作方面的建议,朱元璋采纳了其中四条。茹太素曾任浙江省参政,后因性格特征屡屡触犯龙颜,多次遭到贬官。最终,他因为被牵连进胡惟庸案里,惨遭朱元璋的诛杀。茹太素的“万言书”被古今中外评说为世人所乐道。
人物生平
洪武三年,乡试中举,任监察御史
洪武六年,改任四川省按察使
洪武七年五月成为刑部侍郎,后任刑部主事。每次上奏章动则七八千字,且语意艰涩,每次朱元璋看奏章时,就显得很不耐烦。
洪武八年(1375年)十二月,朱元璋懒得看他的奏章,就叫中书郎王敏念给他听,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字,还没听出个所以然来,朱元璋大怒曰:“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后将茹太素痛打一顿。
洪武九年秋七月庚申(1376年7月24日,丙辰年七月初八),降中书省右司郎中茹太素为刑部主事
洪武十年,出为浙江参政。洪武十八年,升为户部尚书。有一次朱元璋赐酒给太素,曰:“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太素对曰:“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未几,贬为御史。后因詹徽事与同僚12人一起戴脚镣上班。不久因事连坐而死。后朱元璋以侍奉父母恩准他还乡。
洪武十六年(1383),茹太素应召为刑部试郎中,一个月后,晋升为都察院佥都御史,后又降职为翰林院检讨。
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晋升为户部尚书。没多久,茹太素降职为御史。后因陷害詹徽之事牵连,茹太素和同僚十二人都被送进监狱治罪。后来茹太素因有罪被处死。
轶事典故
朱元璋狠揍茹太素
朱元璋定都南京时,新政权面临大量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内外形势都很严峻。1376年,司法部副部长茹太素给朱元璋上书长达17000字,但直到16500字到结尾,茹太素才提了5条工作建议。朱元璋认为茹太素的上书过于繁琐误事,所以找人将他打了一顿。但茹太素的5条建议的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所以最终朱元璋采纳了其中4条。在狠揍茹太素之后,朱元璋下令制定了行政文书规范,“颁示中外,使言者陈得失,无繁文”。
朱元璋宽容茹太素
茹太素刚正不阿,几次差点被治罪,朱元璋最终都宽容了他。有一天,朱元璋在便殿设宴,恩赐茹太素喝酒,说:“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茹太素叩头称是,即而续韵对答说:“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朱元璋闻此十分伤感。
宋濂为茹太素说情
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 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 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宋濂却回答说:“他只是对皇帝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于是把朝臣都招来斥责,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庄令舆,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故居
泽州县太行山巅,有一座拥有2600多年历史的古镇——大阳镇。大阳古称阳阿,历史上秦皇置县,汉主封国,西燕设郡,它先后为县、侯国、郡的治所长达八百余年。大阳明清时期仕官如林,由西汉至明清涌现出了众多的传奇人物,例如上万言书的茹太素,为国捐躯的武状元张大经等等,他们在大阳的历史上先后都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大阳古镇西大阳老街上,还能看到茹太素故居。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轶事典故
故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