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酸
贵州省一种由多种食物发酵而成的食品
臭酸,又名雅酸、丑酸、凑酸、腌酸,是由多种菜凑在一起炖煮而成,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最具特色的发酵食品,它与盐酸虾酸一起并列“三酸”。
由于贵州早期恶劣的交通地理环境,导致食物贸易交换十分匮乏,并且没有冰箱保鲜食物,为了节约食物,人们将有限的自然食物放入坛子中存储以满足生存,食物储存后发酵成为酸食,即为“臭酸”,同时臭酸也替代了早期匮乏的食盐。
臭酸分为“素臭酸”和“油臭酸”两种,素臭酸是使用素食原料进行发酵制成,贵州黔南地区的汉族人以及独山地区多选择素臭酸作为食用对象。油臭酸是利用肉类食材进行发酵制作而成,贵州黔南地区的布依族以及荔波、三都地区倾向于食用油臭酸。即便到了物质比较丰富的时代,当地还保持保存粮食、不浪费粮食的习惯,诸如办酒席后,有吃不完的菜肴,人们习惯将其打包回家做成臭酸吃。
定义和范围
定义
将食物放入坛子中存储后发酵成为酸食,即为“臭酸”,臭酸分为“素臭酸”和“油臭酸”两种。
范围
贵州黔南地区的华人以及独山县地区多选择素臭酸作为食用对象。贵州黔南地区的布依族以及荔波县三都水族自治县地区倾向于食用油臭酸。
历史沿革
由于贵州省早期恶劣的交通地理环境,导致食物贸易交换十分匮乏,当地老百姓大多自给自足维持生计。贵州丰富的生态资源可以直接提供物质资料,也成为满足当地人物质生存的重要保证。对食物的直接获取、再利用与加工成为当地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人们将有限的自然食物进行存储以满足生存,食物储存后发酵成为酸食,同时,酸食也替代了早期匮乏的食盐,可以开胃解湿散,对抗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并增加人们劳作的体力。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当地人在制作酸食上用尽智慧,制作酸食的手艺和文化代代相传。清代时期,西林觉罗·鄂尔泰主持修编的《贵州通志卷七·苗蛮篇》中,对贵州酸食有所描述:“(仲家)敛牛、马、鸡、犬骨头,和米掺和之,作醅至臭酸为佳,称富积者,则曰贮桶几世矣。”世代都有臭酸的家户,能够存储的食物较多的是富裕之人。臭酸在今天的荔波县独山县仍可见,根据独山当地人的说法,臭酸中的“臭”还有另外一个谐音念“凑”,“凑”原意是将不同品种的食材混杂在一起,腌制成的酸。臭酸也被称为“凑酸”或“腌酸”。在生活资源匮乏和没有冰箱保鲜食物的时代,为了节约食物,人们将没有吃完的食物一起放入坛子中存储发酵,就变成了“凑”酸。在物质比较丰富的时代,当地还保持保存粮食、不浪费粮食的习惯,诸如办酒席后,有吃不完的菜肴,人们习惯将其打包回家做成臭酸吃。
制作方式
油臭酸
油臭酸是利用肉类食材进行发酵制作而成,贵州黔南地区的布依族以及荔波县三都水族自治县地区倾向于食用油臭酸。油臭酸是由多种荤菜凑在一起煮炖后发酵而成,其做法是制作臭酸酱(当地称“酵母”),将新鲜蔬菜(也有用荤腥鱼肉)煮烂放凉后,盛入坛内,密封,在阴凉处自然发酵1个月以上,呈淡绿或淡黄半固体状即可食用。
素臭酸
素臭酸是使用素食原料进行发酵制成,贵州黔南地区的汉族人以及独山县地区多选择素臭酸作为食用对象。素臭酸色制作的主要原料是凤仙花苗(又称凤仙花、金碰花),和青菜,辅料常见的有竹笋、木姜子、炒焦的小麦和食用碱等,仲夏季节将凤仙花苗、青菜清洗沥干切段后,加入辅料在陶瓷坛中密封自然发酵,呈淡绿色半固体状即可使用。也有一些人家做素臭酸时直接用凤仙花切碎的杆叶、木姜子和炒香的麦子作食材。不同的人家做臭酸时有不同的小秘方,大多源自自己的日常经验。
风味研究
油臭酸风味
油臭酸作为调味品在烹时会散发出非常独特的“臭”味,常常在烹饪时就能够遍布整个街道。尽管这种调味品一上桌时闻起来有些奇异的臭味,但细细品味却逐渐散发出香气,食用起来酸香可口。
素臭酸风味
素臭酸是一种以凤仙花苗和青菜为原料进行发酵制作的食品,具有特殊的酸菜香气。通过静态顶空-气质联用的方法对独山素臭酸中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发现样品共含有5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31种成分具有较高的相对含量。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包括脂类萜烯和酸类成分,其中丁酸乙酯己酸乙酯、D苧烯等在相对含量超过10%。
发展与传承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区,传统的酸食都是家庭小作坊制作,自给自足满足家庭食用,早期最大的酸食买卖仅存在当地的农贸市场中,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当地的酸食也开始做成了商品,通过物流销售。在传统小农社会以父子为轴的继嗣群体,形成了男性为主,女性为辅的“男主外,女主内”社会体系。做酸食一般被认为是家务事,不由男性所作,呈现出主、次之分,体现传统的社会分工。在家庭中,酸食都是妇女主持,传承也主要是女性承担,大多数是婆婆传给儿媳,母亲传给女儿。酸食制作工艺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发酵,发酵正式食物的传承以及继承。食物发酵得好,从一种食物变成另外一种食物,诸如在臭酸中,靠的就是酵母,当地人把酵母称为“引子”,“引子”一般是已经做好的老臭酸,“引子”是酸食承上启下的重要载体,促成新的酸食发酵,传递着新、老酸食的味道灵魂。酸食的传承由女性来继承,从社会分工而言,酸食是复习继嗣群体中的边缘,但从传承发展而言,酸食的“引子”象征着女性在繁衍子嗣中的重要性,是手艺的中心。
参考资料
荔波臭酸.荔波县人民政府.2024-05-05
独山臭酸.贵州省人民政府.2023-12-22
醅的解释.汉典.2024-05-05
Just a moment....澳典网ODict.Net.2024-05-05
目录
概述
定义和范围
定义
范围
历史沿革
制作方式
油臭酸
素臭酸
风味研究
油臭酸风味
素臭酸风味
发展与传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