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恒星
1844年贝塞耳发现的恒星
1844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耳在对全天最亮的恒星天狼星进行测量时,发现它的移动路径是波浪型的。
基本介绍
最亮的恒星是天狼星。它比我们的太阳大3倍还多,离我们大约9光年。3月初在南天看得最清楚。
1844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耳推断天狼星必定有一颗伴星(参看双星)。1862年,美国人克拉克用他自制的当时最大的天文望远镜看到了这颗伴星。于是,把原来的天狼星称为天狼A,而把这颗伴星称为天狼B。
天狼B的光度只有天狼A的万分之一,但是表面温度却达到26000摄氏度。观测计算表明,它的质量跟太阳差不多,体积却只有地球的一半。因此,它的平均物质密度,达每立方厘米3.8吨!后来,就把这种由超密物质组成的恒星叫做白矮星
白矮星内部的核反应已经停止,所以实际上是死亡的恒星。它们在银河系内并不罕见。由于失去了核反应的巨大能量产生的辐射压力,其中的物质在内部引力作用下进一步收缩,依靠引力能转化为热能而继续发光。在白矮星内部的物质,原子外层的电子被剥离为自由电子,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大为缩小,所以可以达到极高的密度。
质量比太阳更大的恒星,在死亡后,物质之间的引力更大,其致密的程度,可使原子中外层的电子和核内的质子发生反应,变成中子。因为中子不带电荷,相互之间距离更加缩小,成为中子星。中子星的大小只有几十千米,其中物质的密度可达每立方厘米1亿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