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趾跳鼠
栖息在风积沙丘等地段的动物
三趾跳鼠(学名:Dipus sagitta),又名跳兔、沙跳,是跳鼠科、属下唯一的现存物种。它分布在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国和蒙古等地区。三趾跳鼠体型中等,头部大,眼睛大,耳朵较短。体背毛色接近棕灰色,腹面毛色为纯白色。夜间活动,冬眠,分布广泛,杂食性。通常每年繁殖1次,胎仔数为2至7只。三趾跳鼠栖息在沙质冲积扇、河流旁、固定或半固定沙丘、风积沙丘地段。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形态特征
三趾跳鼠体型中等,体长约101-155mm,尾长超过体长1/3以上。头大、眼大,耳较短,前折不超过眼的前缘。耳壳前方有一排栅栏状白色硬毛。前肢5趾,第一趾具短而宽的爪,其余4趾的爪都细长而锐利,后肢特别发达,其长度约为前肢的3-4倍。后足只有中间3趾,两侧趾完全退化,趾下面具有梳状硬毛。第二趾和第四趾的爪特别发达,侧扁,呈刀状。尾末端有黑白相间的“尾穗”。
三趾跳鼠体背毛色变异较大,一般从灰棕色或棕红色到沙棕色或沙土黄色,部分背毛毛尖黑色或为纯黑色毛。体侧与股部外侧毛锈黄色,整个腹面连同下唇和尾基部毛色纯白。
三趾跳鼠颅骨短而宽。鼻骨前端具一缺刻,鼻骨与额骨相交处明显下凹。额骨在泪骨后缘的部分最窄。颧骨细,但前部沿着眶前向上扩展,宽并达于泪骨下缘。泪骨拉达。眶前孔很大。顶间骨的宽为长的一倍半。听泡发达,左右听泡间有相当宽的空隙。门齿孔短,其后端达于上臼齿列中小前臼齿之间。在上颌左右第二臼齿之间有一对近于圆形的腭孔,第二对腭孔位于齿后缘之内方,两对腭孔都很小。硬腭较长,其后缘超过上齿列末端甚远。
三趾跳鼠上门齿几乎与上颌垂直,前面黄色,中央有浅沟。前臼齿的高度不及第一上臼齿之半,其横截面为圆形。第一臼齿很大,其余两枚臼齿依次渐小。下颌臼齿3枚。下颌门齿前面亦为黄色,下颌门齿的齿根很长,达于髁状突之外下方,形成一突起。
栖息环境
三趾跳鼠为喜沙种类。尽管其栖息地在高海拔高度、地形、植被方面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是沙地。在沙质冲积扇、河滩地、固定或半固定沙丘、砾石荒漠中的风积沙丘地段,多选择具有梭梭沙拐枣为主的灌木荒漠、多枝柽柳沙丘、胡杨疏林沙丘,以及黑沙蒿北沙柳为主的沙生植被的环境作为栖息位点。
生活习性
三趾跳鼠夜间活动,白天藏身在洞中,并用细沙掩埋洞口。傍晚出洞活动觅食,天色初明时,才重返洞中或另挖新洞。三趾跳鼠行动时只用后脚着地纵跳窜跃,最大纵距可达3m以上。尾不仅可控制方向和保持平衡,并能竖直敲打地面,增加弹跳力。一般的风沙和细雨并不妨碍三趾跳鼠的活动,但风速太大或阴雨连绵时,活动就会降低甚至停止。一旦风息雨停,跳鼠科往往提早出洞而活动更加频繁。三趾跳鼠的活动强度随季节而异。4月份出蛰后,因食物不足,活动强度很低,随着天气转暖,植物萌发生长,跳鼠的活动逐渐加强。5月中旬因繁殖而达到全年活动强度的最高峰,7-8月份活动又逐渐减弱,到8月下旬,开始准备冬眠,形成全年活动的第2次高峰。一般9-10月进入冬眠期,入蛰有一定顺序,首先入蛰的是老年雄性个体,其次是成年雌性个体,最后为幼体。出蛰时间各地并不一致,一般在3-4月出蛰。
三趾跳鼠为弥散性分布,洞系构造较为简单,一般由洞口、洞道、窝巢、盲洞和暗窗组成。每个洞系只有1个洞口,洞道长短不一,通常为1.5-2m,但位于沙梁上的洞道较长,洞径7.5-9.5crn,巢室位于洞道末端,呈圆形,距地面约60-70cm,浅的在30cm以内。巢圆盆形,由细软禾本科杂草构成,直径约13-15cm。盲洞位于窝巢两侧。暗窗是由洞道或巢室挖向地表的预备通道,末端仅以一薄层沙土阻隔,当洞口部受到惊扰时,三趾跳鼠便会突然由暗窗中破洞而逃。洞口常为抛沙所掩埋,但抛沙不聚集成堆。
三趾跳鼠以植物的茎、果实和根部为食,也吃一些昆虫,其不需专门饮水,植物中的水分已足够其新陈代谢的需要。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俄罗斯联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繁殖方式
三趾跳鼠出蛰后不久即进行交配,4-6月为繁殖期,妊娠期25-30天,胎仔数2-7仔,平均3-4仔。通常每年繁殖1次,极少数可产2胎。幼鼠第2年可达性成熟,但出生较晚的要过2个冬天才达性成熟。
亚种分化
(资料来源:)
种群现状
种群分布不零散。该种是很常见的物种,每年数量波动很微弱,在对其有利的年份,每公顷可达5-6只。其种群数量发展趋于稳定。
2004年,中国的调查结果显示,三趾跳鼠的种群数量和年龄结构随季节变动较大,9-10月为数量高峰期,其中幼鼠比例较大,约占36.7%,6-7月数量最低,种群密度不及9-10月的30%,其中又以成年和老年个体占优势,亚成体(上年幼体)仅占种群的13.8%。雌体比例略高于雄体,约为54.3%。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为害特点
三趾跳鼠在草场盗食黑沙蒿柠条锦鸡儿等固沙植物种子及其幼苗,严重损害沙地植被,破坏固沙造林事业。在农区,啃食作物幼苗,掏食瓜类。
治理策略
1.捕捉。一是挖洞法,二是火诱法。
2.化学防治。使用抗凝血药灭鼠剂
3.保护害鼠类天敌。如:猫头鹰等。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繁殖方式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保护级别
为害特点
治理策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