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祥君的《民族政策过程及实证分析》这本书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政策学和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结合民族政策的特殊性,对民族政策系统、过程及民族政策创新发展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他对民族政策系统的梳理、民族政策创新的思考和民族政策过程的案例分析,我认为这对于民族工作部门拓宽民族工作思路,完善民族工作机制和提高民族政策的针对性有一定帮助。
龚志祥,男,
土家族,1966年生,
来凤县人,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1990年毕业于
广西民族大学,获
经济学学士。200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获法学博士学位。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从事过行政、企业、新闻和党务工作,一直关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研究,发表论文近20篇。
民族理论对民族政策具有指导作用,是民族政策的理论依据;反过来,民族政策也不断地检验、完善和补充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是民族理论的具体化、现实化。民族理论的内容决定和影响着民族政策的内容,民族理论依据不同,造成民族政策的基本差别。由于不同的国家、政府、政党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依据不一样,所出台的民族政策是有很大差别的,有时甚至是根本对立的,如
美国和中国的民族政策的理论依据大不一样,其民族政策也大相径庭。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依据,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观点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均以此指导思想为原则并始终坚持。同时,民族政策也是民族理论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