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元松是该所最年轻的研究员和专业技术带头人。他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带筋整体壁板喷丸成形技术、柔性多点模具蒙皮拉形工艺与装备技术、小弯曲半径管推弯成形技术、管件内径滚压无扩口连接技术、高压水冲击强化技术和超声冲击强化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负责和承担了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国防预研、国防基础科研、民机科研和重点型号技术攻关等课题,在国内外专业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16项。申请专利16项。2009年荣获“第十一届
中国青年科技奖”。
曾元松作为压力加工专业首屈一指的资深教授
王仲仁的得意弟子,1997年毕业时可谓是炙手难求的高级人才,然而这名捧着“金饭碗”年仅26岁的博士,婉拒了众多高薪单位,毅然走进了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制造所的大门,与航空结缘。他用较短时间优质高效完成了“九五”预研课题“整体壁板数控抛丸成形工艺技术研究”中的表面几何分析、数值模拟和数据库开发等3项重要研究工作,为自己的专业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他的5个课题3项获奖。这其中他最引以为豪的无疑是与外方合作的小弯曲半径管课题,该课题在研制过程中经常受阻,曾元松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提出最合理的解决办法。一次遇到了非常棘手的技术难题,曾元松大胆假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可外方专家断然否定,认为绝对不可行。为了能使方案付诸实践,执著的他一头扎进主机厂厂房和工人们反复分析、试验,用准确的实验数据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了无可辩驳的论证,一举破解难题,令外方专家感到不可思议。惊愕之余,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温文尔雅的年轻博士。该课题最终获得了
集团公司2等奖,同时也将曾元松推向了整体壁板专业领域的舞台中心。
曾元松带领攻关组解决了材料紧缺、缺乏基础试验数据、机翼壁板数模几次改变、涉及技术面广等种种困难,最终研制成功ARJ21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装机件。
ARJ21机翼制造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为整个ARJ21飞机机翼的研制铺平了道路。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为我国民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曾元松曾荣获各类
科技成果奖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
一等奖2项,获得第十一届
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十一届
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第九届
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航空科学技术“
一等功”、国防科技工业优秀博士、硕士学位称号、
中航民用航空电子有限公司首届十大杰出青年、中航工业第一届“五四”奖章获得者,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荣获
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