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护城河
北京城外的护城河
护城河是北京城外的护城河,为明清时期所修建。南护城河在宣武区西南部、崇文区东南部。北起自西便门,南流经广安门后折向东,经右安门、永定门、左安门;北流经广渠门,于东便门与前三门暗河汇流入通惠河。
南护城河全长15.6公里,河宽22-28米。流域面积75.5平方公里。水源来自永定河引水渠。是市区供排水的重要河道。下游与陶然亭湖、龙潭湖连通。右安门西南有泄洪道,东有太平街闸;广渠门南有龙潭闸,与东南郊灌渠、十八里店灌渠、龙潭湖形成供水枢纽。沿岸有陶然亭公园龙潭公园等名胜古迹。
历史沿革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筑外城,开挖外城护城河。起自西便门角楼,绕经广安门、右安门、永定门、左安门、广渠门,至二道桥入通惠河。上游有西护城河来水,沿途在西便门角楼外有南旱河,在广安门南有莲花河汇入。是北京外(南)城、西郊及永定门外地区雨污水的总通道。
1955年,疏挖凉水河时,将右安门城角至凉水河的排水沟疏挖成“泄洪道”(引河),可将西郊洪水部分分入凉水河。
1956年,在甘雨桥南建设了木结构7孔叠梁分洪闸1座,引入永定河引水渠水源。
1965年,前三门护城河暗河后,又扩建南护城河,兴建右安门橡胶坝、龙潭闸。为减少河道与铁路立交的矛盾,南护城河出口改道入前三门护城河。
1987-1992年,按规划对南护城河进行全面整治,建成复式河床,下部为矩形断面混凝土结构,底宽40米;上部为斜坡草坪,滨河步道。最大洪流量245米每秒。南护城河主要雨水干线有永内大街西便道合流管、龙须沟干线、大石桥合流干线等。
2017年,南护城河沿线排水口基本完成雨污合流治理,全部成为雨水口。这期间,还在龙潭段开展过一次清淤工程,帮助水质还清。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