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得省杰出青年基金。2010年荣获省科学技术奖(
自然科学类)
二等奖1项(排名第1)。
长期从事磁学磁性材料、
自旋电子学材料与器件、多铁
复合材料的磁电
耦合效应、
微波磁性材料和器件、
生物传感器、新能源材料等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高频/微波软磁材料和器件、永磁材料、磁变材料、纳米磁性材料、多铁复合材料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在高频微波材料与器件的研究方面,获得了热稳定性很高的软磁薄膜材料;发明了改进的成分
梯度溅射方法和磁电耦合效应方法两种IC工艺
兼容性的高频软磁薄膜制备方法;实现了软磁薄膜宏观磁
各向异性的人工设计和剪裁;攻克了软磁薄膜与
电感整合的关键技术,获得了电感量增量高达400%的
螺线管型电感;获得了创纪录的高性能软磁材料(铁磁共振频率高达17.2 GHz),并制备了频率可重构的多铁
复合材料,其铁磁共振频率高达12 GHz,频率调节范围高达6.6 GHz以上。这些材料和技术为
微波材料和器件的进步,尤其是频率可重构的tunable
微波器件的设计和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项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Adv. Funct. Mater.、Appl. Phys. Lett.、Carbon、J. Appl. Phys.等国际国内著名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11篇,其中SCI收录90篇,引用300篇次,EI收录92篇。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杰出青年基金、省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重点项目(2项)等项目14项,参与9项。授权
中国专利奖2项,申请中国专利4项,
美国和台湾发明专利各1项。获得省科技奖(
二等奖)、省青年科技奖、省优秀论文(
一等奖)等个人奖励9项。作为带头人,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建设“量子调控和
纳米材料”创新团队和“凝聚态物理”省科研创新团队。担任J. Appl. Phys.、IEEE Trans. On Magn.、J. Magn. Magn. Mater.、J. Alloy. Compd.、Curr. Nanosci.、Chin. Phys. Lett.等十多个国际国内期刊审稿人。
主讲《力学》、《固体物理学》、《光伏原理与技术》、《物理学前沿讲座》等本科生课程以及《凝聚态物理导论》、《固体物理实验分析技术》等研究生课程。作为带头人,申请获得
福建师范大学“
材料物理”和
青岛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作为骨干成员参与获得国家级物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物理学特色专业建设点、《大学物理实验》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中央与地方共建物理学优势特色专业实验等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标志性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