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毗邻全国著名高等学府——华东理工大学,其管理运作机构上海华东理工科技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由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华泾集体资产投资管理中心、上海徐汇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组建。2005年11月5日,科技园通过国家教育部和科技部的评估(验收),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2007年12月,上海华东理工科技园有限公司成为ISO9001质量体系贯标单位。2011年科技园华泾基地和G7基地被纳入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强强联手的战略投资者的合作,使科技园积聚了社会优质资源,具备了专业、人才、区域、政策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对入园研发机构与科技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快速发展与高成功率的开始。
科技园简介
华东理工科技园是按“一园多基地、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创办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园公司包括规划中的华东理工大学校内创业中心、公司办公机构所在地—华泾研发中心、梅陇研发基地以及位于上海化工区的产业化基地四大部分。2005年11月5日 通过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验收),同时,科技园还是 ISO9001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单位。科技园采用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运作方式,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努力营造专业化、产业化氛围和国际先进的产业链互动合作关系,鼓励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发展。2011年科技园华泾基地和G7基地被纳入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华东理工科技园坚持依托华东理工大学专业优势,营造拥有专业特色的公共服务环境,以便于研发机构及科技企业在此让资本与技术高效对接并迅速创造价值。科技园与华东理工大学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最适合入园的客户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与机电仪等产业领域内具有高速成长潜能的国内外研发机构与科技企业。
华东理工科技园坚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提供旨在让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更有成效的系列服务,包括政策、技术、市场、人才、资金等等,科技园将其称之为“解决方案”。科技园具有丰富的股东资源与广泛的社会资源,并致力于组建具有高尚企业文化的专业服务管理团队。“客户价值与股东价值第一、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统一”是我们的价值观,“服务至上,不断改进,创造价值”是我们的行动准则。
华东理工科技园坚持塑造品牌形象,形成了以“国际化理念、精细化管理、专业化服务”为特色的品牌效应,这是科技园的生命力与核心竞争力。科技园一流的品牌形象为所有入园研发机构及科技企业形象塑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入园企业将在园区内更好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科技园不仅仅是技术、资本、人才的集聚地,更是能让其发挥作用与功效的支持者。
依靠平台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南洋公学和震旦大学,是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市)、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1956年被定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1997年上海市参与共建共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国家首批实施自主招生改革的22所高校之一;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入选高校之一;是首批六所设有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创新性、综合类研究型大学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建设,现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重点大学
学校现有徐汇校区、奉贤校区和金山科技园区三部分,占地面积2652亩,各类建筑总面积92余万平方米,建有一批标准体育设施;图书馆总藏书量323.4万册,收订中外文期刊4.3万余种,具有CA、EI等84种大型中外文文献数据库和网络镜像数据库;建有教育部科技项目及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上海市科委科技查新站、上海高校外国教材中心、上海市研究生电子文献检索中心等机构,分析测试中心、珠宝检测中心为国家计量认证单位。
学校设有化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科学概论研究院)、国际教育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中德工学院(国际工程师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南昌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前沿学科,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建设,加大对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的一流学科建设力度。学校学位授权点覆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艺术、哲学、教育11个学科门类,36个一级学科。有68个本科专业;27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50个硕士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80个博士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拥有工商管理(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EMBA)、公共管理(MPA)、法律(JM)、社会工作(MSW)、会计(MPAcc)、艺术(MFA)、金融(MF)、翻译(MTI)、药学专业(M Pharm)、工程管理(MEM)和工程(含18个领域)的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上海市市重点学科、7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近2.5万人,其中在校全日制研究生9379人(其中博士生1755人),全日制本科生15808人,来自89个国家的1358名各类外国留学生。现有教职员工3041人,其中两院院士6名,双聘院士4名,国家5名,国家外专千人长期项目1名、短期项目1名,国家教学名师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1名、讲座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1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8名,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组成员3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4名,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学校以“培育英才,服务社会;注重过程,勤奋求实;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为办学指导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质量居全国及上海市高校前列。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90门;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有国家特色专业1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建有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有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实验区,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2000年以来,主持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9项,建设“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68部,10部教材获国家级奖励。
学校以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社会英才”为目标,重视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国际国内数模竞赛多次名列上海市乃至全国参赛学校之首,1997年、2005年两获国际大学生数模竞赛特等奖,成为国际上少数两获殊荣的高校之一,2016、2017年又获得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3项一等奖;1993年、1999年和2007年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三捧“优胜杯”;在历年全国和上海市级各类英语比赛中屡获大奖,在2016年“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女子乒乓球队多次在世界大学生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冠。同时,在物理、数学、化学计算机编程、电子设计、机器人制作、智能车、先进成图技术与信息建模、过程控制仿真、科技发明、英语辩论等方面的竞赛中也成绩斐然,均名列国内和上海市高校前列。
学校高度重视原创性研究,着力推动前沿和交叉领域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重大问题研究;获得关键技术突破,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并在技术转移与产学研合作方面特色鲜明。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55个校级研究所(中心),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全国6所首批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高校之一。每年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900多项,科研经费逐年增加,2016年超过7.2亿元。历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65项,省部委科学技术奖700多项,摘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史上首个技术发明奖特等奖,拥有各类国内外有效专利1800多项。取得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大型聚装置成套技术、大型石化装置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大型甲醇合成技术、水氯镁石先进脱水工程技术、含芳香精细化学品及氟化试剂的先进制备技术、有机荧光功能材料、新型自控发酵罐、承压设备及系统安全技术、石油焦化污水封闭分离成套技术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校构建了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体系,与美、德、英、法等2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长期学术交流关系及国际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特别是与一批海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或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实施教师互访、学生交换以及联合培养的合作机制。学校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积极探索工程科技领军人才中外合作培养模式,依托“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广纳海外杰出人才。
学校一贯注重文化建设,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学校始终坚持花大力气,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学校率先进行“两课”改革,改革成果分别获得上海市和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获得“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拓奖”“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奖。在营造育人环境、创新育人机制,发挥整体育人优势的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中国艺术节上海市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先进集体”;被评为“上海市群体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连续多年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65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近30万名毕业生,校友中21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人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高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的领军人才和高级技术专家。同时还涌现出许多诸如获得“2006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的张霞昌、国内首位荣获“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称号的应轶伦、获评“2014年全国十大最美村官”的方月萍等各种荣誉的海内外杰出校友。1988年,在学校庆祝石油加工系成立三十周年时,江泽民同志欣然题词:人才辈出。今天,华东理工大学正昂首阔步,在未来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朝着把学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特色鲜明、多学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总体目标前进。(2018年1月更新)
园区特色
精细化工产业
重点发展与大化工和石油化工相配套及下游产品,包括有机涂料、催化剂等。
环保产品生物医药产业
重点发展生物工程及过程装备、化学生物技术、新药研发等产业。
新材料产业
重点发展功能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特殊高分子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等产业。
环保产业
重点发展水处理、空气净化、尾气回收等产业。
机电仪产业
重点发展安全装备、新型过程设备、机电仪一体化成套装备等
服务支持
米材料与生化工程专业研发平台
纳米材料国家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等构成了国际先进的纳米材料研发服务平台,已初步具备纳米技术成果走向中试、工业化、市场化的条件。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物反应器工程重点实验室等构成的生化科研工程平台,可提供强有力的生化研发支持。
安全与环保支持平台
研发中心既可提供公共实验室,又可根据研发机构要求,提供实验室前期设计,对实验室建设进行全过程跟踪,并与政府职能部门保持良好沟通,最大程度确保实验室如期投入使用。
研发中心 推荐具有甲级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估机构,提供环评报告所需材料,撰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帮助制定环保方案,选择相关废弃物回收单位处理固体与液体废弃物。
政府政策支持服务平台
· 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申报服务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服务
· 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申报服务
· 上海科技资助项目申报服务
· “双软”认定项目申报服务
· 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发展服务
· 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 财税政策落实服务
商务咨询与物业服务平台
公共关系:建立以政府关系及专业机构为主的公共关系
人力资源:寻找专业人才,招聘符合需要的优秀人才
财务咨询:专业财务服务,寻找投资和融资渠道
市场推广: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提供市场开拓机会
法律咨询:推荐法律事务所,进行法律咨询
企业发展: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企业年检
专业培训:开展专业培训或参加专业培训
秘书服务:商务策划、日常英语、电话传真、演示文档准备
network service:互联网接入、网络服务器、网站设计
公共场所:会议室、洽谈室、培训室、仓库
物业服务:维护、保养、检修、保洁
标准化装修: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咖啡吧、仓库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科技园简介
依靠平台
园区特色
精细化工产业
环保产品生物医药产业
新材料产业
环保产业
机电仪产业
服务支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