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镇
四川内江东兴区下辖镇
高梁镇,内江市东兴区辖镇,位于东兴区东北部,由于高良寺(又名高梁寺)在此得名。距东兴市城区30公里,略呈斜方形。镇域东与永福乡、杨家、白合镇毗邻,南与太安乡边界、北与大治乡、安岳南勋乡相连,西与新店乡相连,是省级综合改革示点镇。全镇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3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333人(2017),全镇幅员面积58.13平方千米。2019年12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内江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11号):撤销大治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高梁镇管辖,高梁镇人民政府驻正街32号。
历史沿革
高梁镇位于县城东北34公里,为内江东乡甚为古老的重要集镇。场镇四周曾有火神庙、雨坛寺等不少寺庙的遗址,证明这里人类活动的历史甚早。估计在唐朝始有市镇。关于高梁镇的命名,有人说是唐代时,高梁镇为高、梁二大姓所建,所以用姓命名。这一说法甚为牵强,遍查史籍,也未见高梁历史上有此两大姓,无从稽考。倒是场镇东侧的山头,现存一处高寺,在县志和一些碑文中,该寺且有记载,因此完全有可能高梁是古代“高硠”的变音。硠,是坚硬、坚强的意思,高硠应该是古人对高梁一带山体特点的描述。
明代有高梁里,清代设置了高梁镇,1913年改高梁镇为高梁乡。1934年又分出市镇部分设置高梁镇(可见城镇有一定规模),1942年高梁乡析出安仁寨一带另设安仁乡。1951年再析出另设新华、金龙两乡,1953年两乡撤销并入高梁乡。1958年撤镇、乡建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公社建高梁乡,1985年撤销高梁乡建高梁镇。过去高梁民间戏曲艺术有深厚基础,川剧围鼓、渔鼓瑶族长鼓、清音等较为流行。
地理环境
本镇略呈斜方形,地处东经105度45,北纬29度45,海拔360米。全镇各村俱是浅丘,起伏不大,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终年春早、夏长、秋短、冬暖。无霜期长,平均无霜期为320天,有雪日少。天气阴霾寡照,平均风速小而温度大。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常年有冬旱、春旱、夏伏旱。降雨量集中,年均降雨1000毫米左右,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6度。
经济
2002年末,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975万元,年均递增7%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75万元。其中,农业总值年均增长3%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以上,乡镇企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农民人均纯收入1985元,财政收入达198.5万元,年均递增7.2%。计划生育率达95%以上。同时,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蚕桑、生猪、牛羊、小家禽养殖等农业发展迅速,集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近年来相继投入400余万元投入小城镇及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其中旧房改造近1万平方米,投资100万元;投资82万元用于水厂的改质,排水管设施也得到加强;加快道路设施的改建和整治,于2002年投入42万元对永高公路进行大规模整治,现镇域内4条公路全部实现油化、硬化,交通状况明显改善,商品流通得到极大提高;实现城镇道路硬化250米,已初步形成集商贸、医疗、餐饮、汽车配件、住宿一体化的商贸中心。
农作物,大春以水稻、玉米、红薯为主,其次有黄豆、辣椒、花生,莲藕、生姜为主要经济作物。小春以小麦、油菜为主,其次为蚕豆、豌豆、萝卜、青菜和其它各种蔬菜。近年来,全镇新开辟果园、荒山17个,面积3000亩,用于大力发展黄花梨、柑橘属、枇杷、葡萄等优质水果的栽植,现已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共有各种果树612亩,其中,挂果469亩,产果68.8万公斤,年创产值41.68万元。尤其是柑桔已形成较大生产规模,并远销外地。
社会事业
2011年,全镇紧紧围绕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着力推进“千亩蚕桑、千亩中药村、百户规模养殖”的三个农业产业化工程,新建优质丰产桑园1000亩,发展果桑100亩,示范发展中药材200亩,以汉川农业科技园、创千野山猪养殖基地为代表规模养殖户达到23户。高梁镇着力实施“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认真落实粮食、农机、生猪等补贴政策以及退耕还林政策,粮食产量1.7万吨,蔬菜产量2.21万吨、水果产量0.16万吨,出栏生猪3.96万头,有效推动了农民增收、农业增额、农村发展。
2011年,全镇财政用于就业、保险、五保、低保、救灾救济、农村医疗的资金达270万元。新农合参合农户5623户,参合人数27748人,参合率达94%,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新建敬老院1个,镇中心卫生院办公大楼1幢,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建设农家书屋12个,新建农家店2个,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场2所,群众医疗、文体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组织开展文艺汇演、大型图片展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认真筹备了高梁镇第二届全民运动会,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解决就业76人,下岗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65人;在岗培训240人,农村劳动力培训688人,农民实用技能培训7950人,农村青年技能培训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2100人。建立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圆满完成省级“两基”检查评估验收工作。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大依法治育力度,强化“三结合”、“三为主”工作,认真落实各类奖励扶助政策,计划生育率达84.4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21‰。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帮村、干部包户”活动,共帮扶5个村,50户特困户,使帮扶村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
投资促进事业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到位资金7600万元,其中工业到位资金3600万元,引进发展项目2个,先后发展规模以下工业企业42户,辐射带动全镇发展个体工商户1240户,实现经营总收入10642万元。强化规模企业培育,整合壮大企业产能,成功申报高梁镇龙威玩具厂和佳能免烧砖厂为规模企业,打破我镇无规模企业的历史;积极扶持培育规下企业,切实搞好综合协调和服务,完成技改投资1058万元。
2011年,全镇继续加大农村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力度,新建通村公路6公里,新建维护一线水利设施145处,新建整治山平塘4口,石河堰8节,水利化程度大大提高。坚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投入200万元实施街道维护、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新建垃圾圈2处,果皮箱10个,场镇河堰加固整治1处,清理垃圾2380余吨,全镇上下面貌一新,基本做到了车归位、摊归店、篮归市、渣归地、商归区、广告归位、牌子规范。坚持规划先行,场镇总规修编工作基本完成,中心村和农村集聚点规划顺利实施,第二轮土地利用总规修编工作圆满结束。坚持“滚动发展、自求平衡”原则和“以开发保投入,以投入促发展”的基本思路,同步推进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以1077万元总价成功拍卖出让两宗土地,同时新街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新增房屋开发面积1万平方米。投入400万元的场镇安全饮水管网工程、600万元的场镇污水生态处理工程顺利开工建设。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投入资金10万元,全面开展垃圾集中回收处理、“五乱”治理、“七进”活动等,城乡居民生活习惯和镇域公共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011年,全镇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完成水泥路硬化5公里。双石、方家沟、蒋家坪、杨岭、鸳鸯、清溪5个村的新村聚集点规划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全力抓好新农村成片产业建设布局,完成中药材种植200亩、蚕桑基地1000亩。在全镇大力实施林业养殖,大力开发利用水资源,着力实施特色水产养殖项目。投资1200万元的双石、杨岭、八仙桥土地整理项目顺利实施,投入183万元完成136户D级农房风貌改造。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经济
社会事业
投资促进事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