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产业的人》是
英国作家
约翰·高尔斯华绥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世家小说《福尔赛世家》三部曲中的第一篇作品。该小说以19世纪20—30年代和20世纪初期的英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社会和中产阶级家庭生活以及盛极而衰的历史,几位主人公都是当时普普通通的“业主”,大众眼里吃穿不愁的有钱人,他们的言行举止里表现出的冷漠随处可见,福尔赛人的财产意识和占有欲使他们的家庭关系成为金钱关系,这些福尔赛们在精神生活里并不优裕。该小说从美对私有世界的扰乱开始隐喻了人与社会的异化。文字平实,却暗含讥讽。
《有产业的人》主题思想:既有责任关心自己的幸福,但更有责任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幸福。
作品简介
正值青春妙龄的女主人公伊琳,在一个音乐会上被福尔赛家的少爷索米斯一眼看中。尽管她并不喜欢索米斯,但索米斯却穷追不舍。一年以后,在伊琳的那位经济拮据、自己也想改嫁的后母的帮助下,索米斯大功告成:伊琳成了索米斯太太。然而,伊琳的美成了福尔赛家族中几乎每个人倾慕的对象,她成了旋涡的中心,她确实强烈地“扰乱”了这个资产阶级大家庭。可是,伊琳并不爱这富裕的家族,也不爱她的丈夫——“有产业的人”索米斯。索米斯为了笼络妻子斥资建别墅,反而促成了建筑师波辛尼和伊琳的相逢、相知和相爱。然而,金钱主宰的现实是残酷的,他们失败了:波辛尼在穷途末路中死于非命,伊琳出走以后投奔无门只得回家。但貌似胜利的索米斯永远无法填平他与妻子感情的鸿沟。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19世纪20—30年代,
英国已有众多的妇女参加了产业劳动和社会生活,民主的观念也日渐深入人心。在《有产业的人》作品中,是以
伊琳的离家出走将索米斯的婚姻危机推向高潮。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矛盾空前尖锐,西方传统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受到质疑的特定阶段西方资产阶级的客观要求。《有产业的人》第一次把“财产意识”作为批判的重点,并且摆脱了传统
现实主义对“恶”的典型的批判,塑造了一个为财产意识所异化的典型形象索米斯。其基本主题是“批判财产观念”,在该小说中,索米斯就是这个“有产业的人”,他的“财产意识”在当时
英国的资产阶级中具有普遍性。
1902年,
约翰·高尔斯华绥开始创作《有产业的人》,高尔斯华绥致信康斯坦斯·加尼特夫人讨论《
安娜·卡列尼娜》,认为《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是“无可比拟的”。从结构上来看,《有产业的人》和《安娜·卡列尼娜》有相似之处。当时,英国已经从
资本主义进入
帝国主义阶段。旧日曾使英国作为世界作坊的工业垄断地位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资本输出。固然,在小说里所表现福尔赛一家的繁荣时期象该书第一章所指出的,是19世纪80年代,但在当时,
英国的这种资本输出就已在
亚洲和南美等地开始了。所以所谓福尔赛性格正好就是帝国主义时代的英国靠剪息票过日子的资产阶级的典型。
角色介绍
索米斯·福尔赛
该小说的男主人公索米斯毕业于名牌大学,受过高等教育。他处世稳重,精明强干,他在父亲的
律师事务所独挡一面,有几个案子处理得相当成功。他会出主意,且出的主意全都切实可行,拥有不折不扣的商业诚实,在当事人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俨然一个名律师。此外他还收集名画,从事房地产的投资,拥有不断上升的收入。即使在个人生活上,索米斯的行为也无可挑剔,他长得不错,衣着一丝不苟,他不喝酒,不欠债,不赌博,不说下流话,不粗暴,不滥交朋友,不在外面过夜。
索米斯是最能体现福尔赛精神的人,同时也“是一个被夹在旧文化和新秩序之间的人”。他既脱胎于福尔赛家族,又渴望摆脱家族传统的羁绊。在索米斯的身上,既保留了福尔赛家人的财产意识和占有意识,又蕴涵着对美和艺术的追求。当索米斯被穷教授海隆的女儿伊琳的美貌所吸引后,便展开了疯狂的追求虽然伊琳并不喜欢他,但是他始终不放弃,“经常缠着她使其他追求她的人没法接近”。在被拒绝了多次后,他终于得到了伊琳,在索米斯看来,伊琳的美貌可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得到她就是增加自己的财产。为了牢牢地控制住伊琳,索米斯想尽了办法后来索米斯决定在乡下建一栋别墅,以便切断伊琳与外界的联系他要“把伊琳迁出
伦敦,不让她有走动和拜客的机会,使她和那些向她脑子里灌输思想的朋友隔绝,”事与愿违的是此举并没有控制住伊琳,相反却拉近了伊琳和建筑师波辛尼之间的距离。伊琳和波辛尼的感情逐渐升温,与索米斯的关系却愈加冷淡。万般无奈之下,索米斯“行使了丈夫的权力”,但这一举动也无济于事索米斯虽然得到了伊琳,但却永远都没得到过真正的爱情。
伊琳同时拥有外在与内在之美,她健康漂亮,身材窈窕,庄重迷人,她蔑视金钱,索米斯在物质上的百般讨好部始终无法打动她:她追求美与自由,充满人性光辉,无论是喜欢还是仇恨她的人都会很自然地被她吸引。作为穷教授的女儿,伊琳在父亲死后与继母关系不和,从而丧失了在自己家庭中的归属感。虽然她不喜欢索米斯,但在索米斯的纠缠下,迫于各种压力,她还是嫁给了他。
老乔里恩
老乔里恩作为这一代福尔赛人中最有家长气质的一个人,被高氏塑造成一个不折不扣的族长:“年逾八句,一头银发,额头饱满,强有力的下巴;两颊瘦削,太阳穴深陷,眼睛犀利而坚定仍旧是口光炯炯,一点没有小家子气。好多年来,他都一意孤行惯了,所以这己经成为他应得的权利。”这样的族长气质容不得别人有丝毫评判他的权利,他也不屑于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更不会用怀疑或敌视来抬高别人在他眼里的身价。他的霸气是用坚定和独立来体现的。该小说中虽有四个章节和整整一个“插曲”都是以老乔里恩为核心展开的,但纵观故事始终,老乔里恩说的话却为数不多。作者第一次让老族长正式开口,是在第一卷第一章的订婚茶会结束时。当其弟詹姆斯提起儿子索米斯认为老乔里恩为新购的房产出价过高时,老乔里恩只说了一句:“他的意见‘我’一点不要听。”这样强硬的出场的确印证了他“一意孤行惯了”的气质。
年迈的老乔里恩对出走多年的儿子日思夜想,终于见面后他问儿子小乔里恩“小乔,‘我’想听听你的日子过得怎样。‘我’想你差债吧?”本该是一段温情脉脉一诉亲情的时光,但老乔里恩却手握香茶,与自己久别的儿子畅谈起自己的产业、煤矿、股票及如何逃避遗产,“他可以想出各种办法救回自己的财产,使他生命里唯一不死的部分永远活下去。”老乔与儿子之间的这段言说全部只关乎“产业”二字。对于福尔赛家族中家底最殷实的族长来说,财产自然不会是他最匮乏的东西,但对于全
伦敦最最寂寞的一个父亲来说,他缺失的恰恰是他在言说里只字不提的——亲情。
小乔里恩
小乔里恩是老乔里恩的儿子,同时也是索米斯的堂兄。他曾在年轻时有过非常激进的举动——放弃了自己享有的利益和财产,抛妻弃子,与一名外国女子私奔在福尔赛家人看来,小乔里恩为了感情而牺牲了利益和财产是不可思议的。与大多数福尔赛还有一点不同的是,他又是一个艺术家,从事着
水彩画的创作。尽管如此,他不止一次地承认,他本质上仍然是个“福尔赛”,在他的艺术活动中,他也逐渐把自己的创作才能转化成了有利可图的生意他接受了一位画家的批评建议,选择“人家能够当时就看上的题材”,从而使自己的画“卖了一笔好价钱”,与索米斯和伊琳的两败俱伤相比,小乔里恩把财产和美融合在了一起。在小乔里恩这种融合的背后很好地体现了“兼顾和互利是处理责任冲突的核心原则”,但也不难看出这种融合是把财产放在首位的。高氏始终认为虽然美和艺术对财产意识和占有意识造成了冲击,但并不能承担解决社会问题的责任。在他看来,只有福尔赛家族中的异己分子,把财产和美融合在一起的小乔里恩才是社会的核心才能代表历史的发展方向。
斯悦辛
斯悦辛本来是个房产经纪人,但是等他赚了一大笔钱以后,他便歇手不干了,因为在他看来这职业不体面。他是个标准的花花公子,他每天无所事事,除了上俱乐部,便是驾着马车(最好能带上个漂亮的女人)逛大街。为了保持贵族气派,即使白背心的硬领尖角刺痛了他,不肯换掉。但他骨子里却也异常吝啬。他加入多嘴俱乐部是为了能喝到又便宜又实惠的海德席克酒。
悌摩西
悌摩西是福尔赛人中间最谨小慎微的人。他为了保养身体不参加任何福尔赛人的集会。几个姑太为了照料他的身体也常常把家族中的不幸消息瞒住他。他为安全起见,把股票全部换成公债,因此引起詹姆士等人的非议。他整天躺在床上。如果其他福尔赛人还想结婚、生男育女借以继承他自己的遗产,那末他连这一点也免除了,因为在他看来这是荒唐的事,孩子对他完全是累赘。他的脑子里只有他自己一个人。
安姑太
安姑太是整个福尔赛家族的台柱。她每天都要戴那标志个人尊严的假发,说话总是很有分寸,不触痛哪一个兄弟。在她说来,整个福尔赛家族就是她的世界。她关心他们的财产、健康、结婚、生男育女,总之什么她都要管。她要抓住这个家,这是她的财产、她的生命。因此她的死成了福尔赛家族分崩离析的开端。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既有责任关心自己的幸福,但更有责任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幸福
《有产业的人》主要通过福尔赛家族的家庭问题、婚姻纠葛以及伊琳与波辛尼的爱情悲剧,描写了对财产的占有欲与对艺术的美感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揭露私有财产欲(即“福尔赛精神”)对人的感情的腐蚀,鞭鞑了资产阶级的贪婪、自私和虚伪,同时表达了对普通人争取自由和幸福的同情和赞许。
这种深刻、现实的主题,主要通过以索米斯为代表的财产占有者的福尔赛家族群像和以伊琳、波辛尼为代表的美与艺术的被占有者的对立冲突表现出来。以福尔赛家族为代表的
英国中上层阶级,沐浴着
大英帝国对海外实行殖民掠夺的“时代精神”,仗着殖民政策和资本积累的掠夺性、残忍性和野蛮性,日益兴盛,成为拥有房地产和有价证券的所谓有产业的人、“英国的半壁江山”。福尔赛家族成员的主要特征是财产占有意识,他们占有的对象不仅包括金钱、房地产、公债股票、艺术品等,也包括自己的妻子。这种“对一切财富都充满强烈的占有欲”的福尔赛精神,渗透于所有福尔赛们的言谈举止之中。它征服了福尔赛们少得可怜的人性,也毁灭了伊琳、波辛尼对美、自由与爱情幸福的追求。
随着老乔里恩家的茶会的举行,这个围绕福尔赛家族的故事也徐徐拉开了帷幕。这个茶会是为庆祝老乔里恩的孙女琼·福尔赛和建筑师波辛尼订婚而举行的。这一天福尔赛家族各房的人都来了,而且“都有一种比平时特别整洁的派头,神色自若然而保持着身份,就像许多扎抹停当、严阵以待的战士一样”。福尔赛们似乎感到遇上了某种“陌生而危险的事情”。
茶会是在1886年6月15日举行的。此时的
英国处于维多利亚时代的晚期,同时也是英国社会从传统迈向现代的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已经“从一个以亲属关系为基础的社会,转变为一个以市场关系和非人格关系为基础的社会” 。这样的转变必然引起当时的英国人在社会观念、家庭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变化。由于人们利益关系的调整和交往方式的改变,个人至上和利益至上逐渐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此外,随着“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观念的逐渐深入人心,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因此,在当时
英国的社会生活中,“成功就意味着生活的富有,而失败就意味着生活的孤立无援”。福尔赛们摆出的严阵以待的架势表明,他们要用所具有的传统——财产意识和占有意识来应对这样的变化。正是这种传统,帮助他们完成了从自耕农到中产阶级的转型。因而,福尔赛家人不但不会放弃传统,而且要死死地守住传统,以便保持自己的中产阶级地位。
在福尔赛们看来,钟情于“生意经和赚钱”,不断地占有财产、保卫财产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福尔赛家人已经建立起了一套以财产为核心的衡量一切事物的准则。从这个角度来看,财产意识和占有意识已成为把福尔赛这个家族凝聚在一起的“极其坚固的黏结力”。
财产把福尔赛们联系在一起,责任又使他们貌合神离。虽然故事发生的维多利亚时代十分看重家庭,但人们的家庭观念已经开始变化,核心家庭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大家族。人们“仅仅关心自己家庭和朋友的小圈子”,对整个家族的责任感也逐渐淡化。福尔赛们只是在涉及家族名誉时,才会显得空前团结。在福尔赛的家族内部,“这一家人这一房和那一房之间都没有好感,没有三个人中间存在着什么同情”。此外,由于有着极强的竞争意识,老乔里恩的几个兄弟之间“生怕哪一个比哪一个阔”。所以,福尔赛家族内部的明争暗斗就变得不可避免,而不是外人眼里那样一团和气。老乔里恩把他的遗嘱从索米斯处拿走,交给别的
律师事务所去代理,并试图买下索米斯建造的罗宾别墅。在他看来,这足以显示对詹姆士和索米斯“所取得的最大胜利”。福尔赛们这种对亲情的冷漠,让家族中的老者不免感到孤独,他们找不到可以倾诉苦恼的人。老乔里恩就经常想起亡妻,连最看重家族的詹姆士也只能在妻子那里寻找安慰。虽然这是一个有着古老传统的大家族,但每个成员似乎更关心自己的财产,而不关心家族中其他人的幸福,不愿承担自己肩上的那份家庭责任。
所以,这样的家族充其量只是一个松散的“
南北战争”,迟早要走向解体。福尔赛们的身份从自耕农变成了中产阶级,但他们却没有承担起身份变化所带来的相应的社会责任。虽然福尔赛家人生活在
伦敦,但他们的交际圈却是很小的,只局限于上流社会,基本上不与社会底层的民众交流。他们大都聚集在自己的房子里,很少参与社会活动。这一方面突显了福尔赛们的身份,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福尔赛们对社会责任的冷漠。他们对自己是无比慷慨的,对外人却是极其吝啬的。这从老乔里恩家的“说不尽的豪华”的茶会与老乔里恩在付马夫车钱时的小气所形成的鲜明对比中就可看出。作为社会的栋梁,福尔赛们很少直接从事工业生产,却高度关注利润。哪里有利润,特别是高额利润,哪里就有他们的踪影。然而,对利润的追逐也不过是确保他们中产阶级地位的手段。因此,福尔赛们“对家族以外的事情毫无兴趣”,同时也“不会对不幸的人施舍”。在福尔赛们看来,“追求自身利益,渴望占有,是建立自身价值观的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反应”。而财产则是福尔赛们的中产阶级地位的保证,也是他们幸福生活的保证,绝不能轻易给予他人。福尔赛们没有意识到,在现实社会中人既有责任“关心自己的幸福”,但更有责任“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幸福”。
艺术特色
隐喻
“福尔赛”:在
英国,“福尔赛”仅指一种姓氏,然而在《有产业的人》作品中,它饱含概念隐喻。在《有产业的人》小说中,福尔赛是一群生存能力强的人群,但是他们财产意识强、庸俗市侩、不懂美与艺术,这些反面特征揭示了
约翰·高尔斯华绥对“福尔赛”的强烈讽刺与批判。《有产业的人》中,二房老詹姆士的儿子索米斯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中财产意识最浓、占有欲很强的人,是典型的“福尔赛”。在《有产业的人》中有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自私、冷酷、唯利是图,他们就是以索米斯为代表的“福尔赛们”。
1、“福尔赛”是植物
此概念隐喻是用植物的生长过程来隐喻一个家族的成长过程。人的一生与植物的成长从隐喻的角度来看是相同的。作者把人们对植物生长过程的体验映射到一个家族的成长体验中来。用枝叶的生长状态和花朵的盛开情况来描述人所处的生活状态。植物通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法则,那些枝繁叶茂、花朵盛开的植物通常被理解为生命力强,反之亦然。福尔赛家族中的老一辈历经千辛万苦,来新城生根发芽,经过激烈竞争才得以在此生存下来。
福尔赛家族中老一辈之一——老乔里恩因其子与孩子的家庭教师私奔,随后将其子逐出福尔赛家族。私奔在福尔赛家族是坚决不允许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思子心切的老乔里恩私下悄悄地看望了当年被他逐出家门的儿子一家。一棵结满果实的树木证明了这棵树的卓著成果;一颗不结果实的人生透露给我们的是这个人生的碌碌无为和没有成就。小乔里恩家里长期不结果的梨树隐喻小乔里恩被逐出福尔赛家族,在外生活的艰辛与无成就。干枯的树木告诉人们树的生命即将终结。作者用瘦弱的枝干和坏死的树干来传福尔赛家族的面貌。福尔赛家族就如同这些树木一样,正在经历残酷的考验,正在走下坡路。
2、“福尔赛”是战士
这个概念隐喻是用一名战士的种种特征来隐喻一群人的共同特点。是战士,就要坚守岗位、保卫家园;是战士,就要勇上战场、敢拼到底;是战士,就不怕牺牲、敢经磨难。“福尔赛”是战士这一概念隐喻从各个角度描绘出福尔赛这群人的品格特征。一个真正的福尔赛就是要打下自己的一片天空,保卫自己的领地不被侵害和勇于追求财富。一次战役有自己的作战策略,一个军队有自己的作战方式,一个士兵有自己的作战风格。总之,种种方式形成了他们的精神面貌与士气。为了庆祝老乔里恩的孙女——琼·福尔赛小姐的订婚,福尔赛们盛装出席。他们热情招待来宾,鲜明地表现自己的显赫家世。福尔赛擦亮盔甲是为了告诉来宾,他们的社会地位毋庸置疑、不容侵犯。否则,他们也做好了捍卫它的准备。
3、福尔赛是目标
索米斯为了哄妻子伊琳开心,将花巨资在郊区建造一座房产。这是福尔赛中第一位将目光投向郊区的人,因此称之为
波特兰开拓者队。福尔赛是高大上物品的拥有者:这个概念隐喻是用高大上物品的拥有者来映射福尔赛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质量,间接反映了福尔赛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福尔赛是华丽服饰的拥有者:从一个人的穿着不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财力,而且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涵及品位。
福尔赛是华丽住所的拥有者:房子代表一份稳定,有了房子意味着你的人生可以稳定地生活;房子代表一份事业,一套房产是一个男人奋斗的目标;房子代表一份实力,有了房子说明你很有能力。索米斯不满建筑师的艺术风格,说明索米斯不懂艺术。福尔赛是奢侈品的拥有者:奢侈品作为一种高昂消费品,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拥有的。索米斯之妻
伊琳——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说她是索米斯·福尔赛的奢侈品,因为索米斯他自己把妻子伊琳当成他财产的一部分。他怕伊琳离开她,掏出巨资在郊区盖房子博得她的欢心,伊琳对他来说是一种奢侈品。
索米斯之所以收藏名画,他在蒙特里尔方场六十二号家里有一间小屋子,全放着他收藏的名画,可是他并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寻找机遇带到乔布生拍卖行去赚钱。他之所以给伊琳买一些高价装饰品,仅仅是为了占有她。
人物视角
《有产业的人》小说,是一部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叙述角度铺展开来的、关于福尔赛世家由盛转衰的叙事史。第一部分第一章节老乔里恩家的“庆典”,是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叙事视角,披露福尔赛世家相关成员、发家历史、传统品性的,其他部分和章节均以双重或多重人物视角逐一进展,并于其间夹杂着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如第一部分第二章,是继第一章,由詹姆斯和安
姑母双重视角提及和忆起小乔里恩与外国女家庭教师私奔一事以及发表他们对此事的感想后,以老乔里恩去剧院和俱乐部的活动为线索,补述儿子的私奔详情,并以老乔里恩父子双重视角即时呈现父子多年后的容貌变化;第三章是以斯威森视角叙写福尔赛世家的财富观与艺术观的冲突;第四章是以索米斯视角叙述索米斯与妻子的矛盾;第六章是以詹姆斯视角补叙儿子与媳妇的矛盾冲突及其对儿子建房一事的看法;第二部分第一、二章分别是以索米斯和琼的视角叙述索米斯夫妇与琼夫妇,以及琼与波辛尼之间的矛盾冲突。
复调结构
在《有产业的人》小说中,多处依托信件、遗嘱、邀请函、字条留言等公文的穿插,使文本得以全面突破传统的直接叙述和线性时间的臼,形成多声部复调结构。如第一部分第二章、第二部分第五章中就分别穿插老乔里恩与小乔里恩、索米斯与波辛尼之间的来往信件,又如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最后一章中就分别穿插安姑母葬礼的邀请函以及达尔第向波辛尼及伊琳发出的邀请函,再如第三部分第二章植物园的幽会中穿插老乔里恩的两份遗嘱,最后如第三部分第六章中伊琳留给索米斯的字条留言。正是借助这些多角度叙事和多文体穿插,
约翰·高尔斯华绥得以在《有产业的人》中成功打破
现实主义传统单一的直接叙事模式和线性时间叙事,使得文本现时与过往相互交织,如索米斯由春天与波辛尼核对预算之事,陷入1881年向伊琳求爱的记忆,又如与斯威森同行中既按线性时间讲述斯威森为与伊琳同行所做的现时准备,又借助事后斯威森在蒂莫西家向朱莉及海斯特姑母描述同行前后经过的方式再现过往情景等,进而营造出由作者语言、叙述人语言、穿插文体、人物语言等构成的多声部现象,使得文本叙事呈现出复调特色。
作品影响
《有产业的人》代表了
约翰·高尔斯华绥的创作巅峰,也奠定了高尔斯华绥在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地位,并为其赢得了1932年的
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简介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20世纪初期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和《现代喜剧》三部曲(《白猿》《银匙》《天鹅曲》)。
高尔斯华绥于1867年生伦敦,曾在
牛津大学读法律。1904年《法利赛人》出版,首次引起社会注意。30岁时发表处女作《天涯海角》。1906年,
约翰·高尔斯华绥完成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为他获得杰出小说家声誉。1932年荣该年度
诺贝尔文学奖。1933年,约翰·高尔斯华绥逝世,享年6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