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西镇位于
宁国市城市中西部,处于宁国地理版图中心,离城区18公里。中津河、
皖赣铁路、扬绩高速纵贯全境。境内有宁国八景之一的石柱山风景区(国家3A级),拥有得天独厚
抽水蓄能电站资源青龙山,旅游资源底蕴丰厚。
全镇辖6个村,2个居委会,181个村民组,人口2.35万,党员946人。面积204平方公里,有耕地1.5万亩,山场25万亩,
孟宗竹5万亩,
山核桃2万亩,茶园5700余亩,
油茶种植面积近2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9.3%,是典型的生态农业大镇。
霞西镇山川秀美、资源丰富。毛竹蓄积量位居全市第一,茶叶、山核桃、
元竹产量全市前列;矿产资源丰富,以
石棉、
萤石居多;境内溪流纵横,峰恋叠嶂,有“
宁国市八景”之一的石柱。
霞西镇为低山丘陵区,地势南高北低。中津河自南至北贯穿全境,土壤类型主要有中、薄层扁石黄红壤、红壤扁砂土,有机质氮含量2.5-4%,速效磷和钾含量低。耕地分布于沿河两岸,山地遍布于全镇各村。水田土壤为黄红壤,偏沙性,通透性、耕性较好,土地的养分含量一般。比较适宜双季稻的生长。山地以
石灰岩分布较广、土宜性狭窄。不适宜营造经济效益较高的杉木林,土壤以
褐色石灰土为主。主要
经济林有
油桐、核桃、板栗、
青梅、
桑树、茶叶等。本镇多年平均气温15.4℃—15.5℃。日照时数2000小时,无霜期220天,全年降水量约在1320mm-1420mm。全镇有小水库1座,山塘78口,共计蓄水量32.32万m3。
该镇通过“四大战略”实施,初步形成了
孟宗竹加工、铸造、鞋帽业、耐磨材料、养殖五大基地,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交往日益扩大,四海宾朋纷沓而来。开放的霞西将与时俱进,以一流的投资环境和优质服务,热情欢迎海内外客商来霞西投资置业。
霞西镇党委、政府通过振兴茶产业、扩展茶经济,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茶叶总产量82.7吨,占全市6%,茶叶总产值580万元,占全市9%,茶农人均茶叶收入达到1200元,占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18%。该镇有茶叶生产营销户2000余户,茶叶专业合作社一家,两个茶叶品牌(阳茗龙井和虹龙绿剑),700亩茶园获有机茶基地认证,其他均通过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认证。
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围绕生态、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原则,鼓励茶农发展良种茶园,针对性地进行低产茶园改造。大力推进茶园生态建设,积极引导茶农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增施有机肥料。严格杜绝使用违禁
化学农药,提倡用物理和生物的方法防治病虫草害,有力促进了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强力推进茶农组织化程度。2007年组建了阳茗茶叶专业合作社,并加大了扶持力度,将服务带动范围从石柱村扩大到石河村,并在石河村无偿提供茶叶加工机械15台套,组织茶农生产“阳茗龙井”茶,使“阳茗龙井”品牌的质量、产量和知名度得到了提升。该镇出台了扶持措施,鼓励茶农户在石河村大河坝茶叶专业交易市场建门面房、添茶叶保鲜库等设备,完善了产地交易市场的功能,吸引了外地客商。高峰时,干茶日交易量达万斤左右。
努力提升加工能力。该镇结合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加大惠农政策宣传,引导茶农提高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取得明显的成效。09年霞西新增茶叶各类生产机械100余台套,提高了茶叶生产机械化应用水平,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着力强化管理服务。该镇会同农业主管部门,以科技入户工程为载体,明确每个农业技术人员联系10户茶叶生产营销大户,在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做好服务。农机服务站全程跟踪服务,为茶农机械化生产加工提供技术保障。该镇连续多年举办了制茶比赛,邀请茶叶专家指导茶园管理、茶叶制作等知识。自08年开展机关党员向农村茶叶产区派驻示范户工作,帮助解决茶农在茶叶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重点推广新型实用技术。此举有力地促进了全镇茶叶生产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