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蝇,亦译螫蝇。英文名:tsetse fly。
双翅目(Diptera)
蝇科(Muscidae)
舌蝇属(Glossina)非洲
吸血昆虫,约21种,能传播人类的睡眠病以及家畜的类似疾病——
非洲锥虫病。舌蝇以人类、家畜及野生猎物的血为食。分布广泛,多栖于人类聚居地及
撒哈拉沙漠以南某些地区的农业地带。在非洲大陆.舌蝇从不叮
斑马,一旦被舌蝇叮咬.就可能染上“昏睡病”——发烧、疼痛、神经紊乱,直至死亡。
简介
特征
舌蝇又叫采采蝇,约有30种,分布在非洲和
阿拉伯半岛。它身体比
苍蝇小,体长6—13毫米,体呈黄色、褐色、深褐色至黑色,它的喙较长,向前水平伸出。雌、雄都吸食人和动物的血,昼夜都在活动。停息时,两翅互相重叠,覆盖在腹部的背面。所有的舌蝇均外形相似。体粗壮,有稀疏的鬃毛,体型通常大于
家蝇,长6∼16公釐(0.2∼0.6)。黄褐色至深褐色。胸部灰色,常有深色斑纹。腹部可有带纹。坚挺的刺吸
口器平时呈水平方向,叮咬时尖端向下。双翅在静止时平叠於背上。每个
触角上有一个鬃毛状的附器——触角芒,触角芒上有一排长而分支的毛,这点与其他
蝇类不同。
繁衍
舌蝇的寿命长1~3个月。
美国白灯蛾单个地发育在雌体的
子宫内。卵在雌体内孵出幼虫,幼虫以子宫壁上一对
乳腺分泌的营养液为食。幼虫发育分3个阶段,共需约9天。若雌蝇不能吸饱血液,则只能生出一只发育不全的小型幼虫。若雌蝇吸饱血液,则一生中每10天生出一只发育成熟的幼虫。幼虫产出落地后,即钻入土中,1小时内即化蛹。数周后羽化为成虫。
习性
舌蝇一般见于林地,但为
宿主动物所吸引时也会飞出短距离到开阔的草原。中非舌蝇(Glossina palpalis)有重要的医学价值,主要见于溪流边浓密的植物丛中;东非舌蝇(G. morsitans)则反之,在更开阔的林地觅食。雌雄两性均几乎每日吸血,在较为暖和的时间内取食活动尤为活跃,日落后或气温低于15.5℃时大多数舌蝇种类停止觅食。吸人血的舌蝇中
雄性占80%或许更多,
雌性通常吸食大型动物的血液。
基因组
2014年已完成对该物种的基因组测序工作,并将结果发表在Science 25 April 2014: Vol. 344 pp. 380-386。
危害
传播
仅两个种传播致人类昏睡病的
锥虫(一类带鞭毛的
原生动物界)。中非舌蝇是
冈比亚锥虫(Trypanosoma bruceigambiense)的主要携带者,该锥虫所致的昏睡病遍布
西非和中非。东非舌蝇是
罗得西亚锥虫(T. brucei rhodesiense)的主要携带者,该锥虫所致的昏睡病见于
东非高原。东非舌蝇也携带可致牛马非洲锥虫病的
病原体。
昏睡病是由
寄生在人和动物血液中的锥虫引起的。锥虫是单细胞的
须苔属,虫体侧面有波浪状的波动膜。当它在血液中大量繁殖时,
锥虫的身体变得细长,当因
宿主抵抗力增强时血中锥虫数量减少,此时大部分锥虫的身体变得短粗。
在锥虫侵入人体的早期,是寄生在淋巴液和血液中,引起人体大部分的
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心肌发炎。经过数年,到了晚期,有的经2~4周就侵入人体的
脑脊液,发生
脑膜炎,病人出现无欲状态,震颤、
肌肉痉挛,最后嗜睡以至昏睡,一般2年左右死亡。
当舌蝇吸了昏睡病人或病兽的血,锥虫进入蝇的肠内大量繁殖,然后向口部转移,进入
唾液腺内,舌蝇再次叮人时,锥虫随其唾液进入人体。
治疗
治疗类型取决于疾病发展的阶段,由于第一阶段使用的药物毒性较小,较易服用和疗效较好,对疾病的确诊越早,治愈的前景就越好。疾病第二阶段治疗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一种能够穿越血脑壁障达及
寄生昆虫的药物。这种药物使用起来更加复杂。为治疗昏睡病已注册了四种药物并通过
世界卫生组织与
法国赛诺菲-安万特集团公司(
喷他脒、硫胂
三聚氰胺和依鸟胺酸)以及
拜耳集团Inc.(苏拉明)的私营伙伴关系向流行国免费提供。
第一阶段
喷他:于1941年研制,用于治疗布氏
冈比亚昏睡病的第一阶段。尽管存在着一些副作用,但是病人对它具有很好的耐受性。苏拉明:1921年研制,用于治疗布氏罗得西亚
非洲锥虫病。它在
尿道中产生一些副作用,并有过敏反应。用青霉素G盐按5公斤水体中加入药物20-40国际单位,每天一次,每次浸浴2小时左右,第一、二天用高剂量(40万国际单位),第三天后用低剂量(20万国际单位)连续三天后出现明显好转,约7天后恢复正常,并出现摄食。早期治愈率可达100%。
第二阶段
硫胂
三聚氰胺:1949年研制,两种类型的感染均可使用。它是一种胂制剂,副作用很多。最严重的是一种反应性脑病(脑综合症),这种病可致命(3%-10%)。在几个疾病聚集点,特别是
中非,观察到对此药抗药性的增强。依氟鸟胺酸:这一分子式于1990年注册。它只对布氏
冈比亚锥虫病有效。它可作为硫胂密胺的
替代品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严格且难度很大。
世界卫生组织的作用自70年代昏睡病重新流行以来,世卫组织加强了它的非洲人类
非洲锥虫病规划。目标是协调流行国的活动并调动广泛的合作伙伴。世卫组织的规划向国家控制规划提供了支持和技术援助。建立了一个包括援助国、
私人基金会、非政府组织、区域机构、研究中心和大学在内的网络,以便参与监测和控制并为开发新药和诊断工具开展研究项目。
防治
舌蝇分布在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37个非洲国家,人畜被它叮咬后会引起锥体虫病(昏睡病)并导致死亡。有关统计显示,非洲每年有300万头牲畜死于由舌蝇传播的疾病,经济损失高达40亿美元;有6000万人生活在舌蝇的危害之下,每年有50万人被舌蝇传播的疾病感染,5万人因此死亡。
控制舌蝇最有效的措施一直是控制环境因素——杀灭舌蝇吸血的野生猎物、开垦林地、和定期焚烧以防灌丛生长。诱捕舌蝇、用来自自然的寄生物控制舌蝇,往家畜身上喷杀虫药等措施效果一直不大。往空气中喷洒后效性杀虫药的效果如何尚无定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