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祥,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在
蒙古语方面是顶尖级人物。现任 《
中国蒙古学文库》总编、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名誉理事、世界蒙古学家总会会员
1951年根据需要参加革命工作,用
蒙古语在
兴安盟中学教初中数学。1952年
内蒙古师范大学在
乌兰浩特市成立,奉组织派遣学习蒙古语。1953年毕业后分配到刚刚成立的
乌兰浩特市第二中学,任蒙古语教研组组长。1954年12月为即将成立的
内蒙古大学培养师资调入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研究班学习,1957年毕业后到内蒙古大学任教至今。
1961年任讲师,1981年任副教授,1986年晋升教授。1982年任
蒙古语文学系副主任,1983年任副校长、校党委常委。曾兼任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内蒙古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会长、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1990-1998)、国家教委中国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一届)、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1997-2003)。现任 《
中国蒙古学文库》总编、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名誉理事、世界蒙古学家总会会员。
1984年曾赴日本东京参加日本蒙古学会年会。1988-1989年间应
日本国文部省学术振兴会邀请再赴日本,同日本学者开展了为期十个月的
中世纪蒙古语共同研究。1987年和1991年成功地组织和主持了第一次和第二次"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1990年年和1993年分别访问
蒙古国和
俄罗斯开展学术交流。目前侧重研究中世纪蒙古语、蒙古文字、巴尔虎-布利亚特方言。
包祥五十年代中开始从事蒙古语言文字的研究工作,主攻蒙古文字学、中世纪蒙古语和蒙古语方言。参加高校教材《现代蒙古语》和大型工具书《
蒙汉辞典》的编工作,撰写和发表涉及蒙古文字和蒙古语方言的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蒙古文字学》,获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蒙古文教材
一等奖(1988)、《语言学概论》,获国家教委高校蒙古文教材一等奖(1995)、蒙古语族语言和方言研究丛书之一的《巴尔虎土语》,获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二等奖(1995)。其他专著《阿巴尔虎士语格附加成份-sa:》(蒙文),《
内蒙古大学学报》1981年第2期《八思巴字》(蒙文),《内蒙古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蒙古文字学》(蒙文),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4年《1940昆明蒙文碑铭再释读》,《
民族语文》1984年第3期《阿巴尔虎士语词汇中残留的古词》(蒙文),《内蒙古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在《蒙古文字的起源问题》和专著《蒙古文字学》中,在多方面论证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
蒙古族从畏兀人处借用文字的年代应早于十三世纪初叶而大约在十世纪"的论点,得到国内外蒙古学界的广泛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