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瑟提斯高原
大瑟提斯高原
大瑟提斯高原的发现者是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基本信息
位置  伊西地平原之西
经纬  北纬8.41°,东经69.5°
海拔  2200 多公尺
直径  1350 公里
火山口直徑  250 公里
路虎第四代发现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命名  拉丁语:锡德拉湾
简介
大瑟提斯高原亦是古老的火山,位于火星北半球。海盗号所摄之大瑟提斯位置伊西地平原之西经纬北纬8.41度,东经69.5 °海拔2200多公尺直径1350公里火山口直径250公里发现者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命名拉丁语:锡德拉湾。
大瑟提斯高原(Syrtis Major Planum)是火星上一个明显的暗区(大瑟提斯,Syrtis Major),坐落于北方低原和南方高地之间。它被发现是一座低缓的盾状火山,但在此之前则被认为是平原。它呈现黑色是因为玄武岩未被沙子覆盖。
发现与命名
大瑟提斯(Syrtis Major)来自地中海南边锡德拉湾古罗马名:Syrtis maior,是利比亚海湾
于1873年所绘之火星图,左暗区为大瑟提斯,右下为北极冠。大瑟提斯是第一个被记录的其他行星上的特征,由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发现,并绘于1659年。不过此时称做沙漏海(Hourglass Sea),而往后不同的观测者也给了不同的名称。1840年,Johann Heinrich von Mädler在他的火星地图里称作大西洋水道(Atlantic Canale)。1867年,Richard Proctor称之为凯瑟海(Kaiser Sea),以莱典观测台(Leiden Observatory)的Frederick Kaiser命名。1876年,Camille Flammarion修改Proctor的命名时称之为Mer du Sablier(沙漏海的法文)。而大瑟提斯(Syrtis Major)则是乔范尼·夏帕雷利所选,置于1877年火星冲时所绘的地图中
地理和地质
大瑟提斯高原位于南纬1度至北纬18.8度、东经59度至东经77度,直径1350公里,海拔1000至2000多米。东侧经缓坡,降至海拔负3000多米的伊西地平原,其他三侧被充满陨石坑的古老高地环绕,其中北侧有数条东北-西南向的槽沟:尼利槽沟(Nili Fossae)。高原大部分的坡度不到1°,和火星其他高地火山,如泰伦纳山、安翡翠特斯山一样,但却小于塔尔西斯和埃律西昂地区的盾状火山。高原中央附近最高,海拔约2200米,一旁则是一南北长约250公里、东西宽约150公里,深约1公里的凹陷,其中又包含两个破火山口:尼利火山口(Nili Patera)和梅洛火山口(Meroe Patera),底部海拔约200米,而前者因陨石坑较少故较年轻。大部分地区是玄武岩,而尼利火山口内亦有发现英安岩。探测船的重力场测量显示有一个正的重力异常,推测底下有一个南北长约600公里、东西宽约300公里、已停止活动的岩浆库,内含有已从岩浆中析出的重的矿物,主要是辉石橄榄石亦有可能。依据陨石坑的数量,大瑟提斯高原属于早赫斯伯利亚纪,比伊西地撞击盆地晚。
季节变化
陨石坑下风处的亮纹由于季节性和长期的外观变化,大瑟提斯在十九世纪便是明显的观测目标。它曾被认为是浅海,之后被认为是大片植被,并随季节消长。然而在1960和70年代,水手计划和海盗号的探测船的观测,认定这些变化是沙子随风吹而移动所致。一些陨石坑有延伸一条长长的浅色条纹,这是沙子在陨石坑壁的下风处堆积的缘故。
参考资料
CottageBuddy - 大瑟提斯高原.www.cottagebuddy.com.2010-01-22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简介
发现与命名
地理和地质
季节变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