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锐健营
健锐营的前身
西山锐健营是清代乾隆十四年组建的一支军队,其前身为云梯部队,成立于乾隆十三年。该部队的组建是为了应对四川省大渡河土司莎罗奔的侵略行为,平定战乱。然而,土司利用当地特有的石建筑进行抵抗,清军久攻不下,死伤惨重。乾隆认为云梯部队的攻城能力不足,于是命令在西山之麓设立石碉,并组建西山锐健营,让士兵们在石碉上进行训练,以提高攻城能力。西山锐健营的成立标志着清朝军队攻城战术的改进和提高。
军政系统
健锐营于乾隆十四年组建后,设置了以下军政系统进行管理。
掌印总统大臣,翼长,署翼长前锋参领,前锋参领,副前锋参领,署前锋参领,前锋校,副前锋校,蓝长,笔帖式,前锋,委前锋,养育兵。
具体如下:
掌印大臣无一定定员,是由朝廷通过兵部任命的,多为王公大臣,官职一品,不住营内。
翼长:因健锐营分左右两翼,故各有翼长一名,分管东西四旗,官职三品,住在八旗印房前面的大四合院内,约十六间,配有马号,平时衣着为蓝色战袍,头顶帽有蓝顶、红顶或红花顶,主要依据平时征战的胜绩而定。待进城议事时,身着袍褂,胸佩朝珠,足蹬薄底缎靴,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健锐营军士敢死队的身形,清平大小金川之战的平定是健锐营军士常说的话。
署翼长前锋参领:这个职务只有健锐营才给予设置,其他旗营虽也有类似此职,但不是这个名称,如火器营称为翼长,官职同为三品,配给大四合院一所,带有马号,房屋14间。衣冠服饰与翼长相同。
正参领:正参领为具体到了每旗中的最高指导者,官职同为三品,但住房仅12间,房舍一般建在本旗正中位置,房舍因是四合院结构,往往造成该营布局缺某某“条”,使营区内旗丁街巷不对称。
副参领:是本旗中辅助正参领的助手,官职从四品,住房十间。
参领:是本旗中辅助正参领的且手,多做具体工作,官职从五品,住房八间。
前锋校:相当于现在排级,每旗约有10—13名,每前锋校各管理一甲,每甲28人—30人不等。由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下五旗(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来决定的。官职六品,每人住房六间。
副前锋校:是前锋校的助手,每旗五人,官职从八品,住房三间。
蓝翎长:是前锋校的助手,相等管理日常旗务的副排级,每甲一人,每旗约11位蓝翎长,官职九品,住房3间。这个职务,在其他旗营中称“领催”。
前锋:也叫正前锋,是正式旗兵,每旗约345人,属下11甲,每甲约28—30旗兵。无官衔,住房三间、二间不等,视家属多少,功绩大小决定,前锋是旗营中的基本力量。
委前锋:委前锋在旗营中属于二等兵,每旗约有百余人左右,每兵住房两间。
养育兵:养育兵又叫养余兵,大概是富余下的兵,实际上是八旗前锋的后备力量,应为予备兵,象儿童团一个等级的年纪尚小的军事基层组织,每旗名额为125名,养育兵也定时出操训练,每月有一定的饷银。但无住房,这些养育兵多有父母,过着无忧无虑的父母月的生活。当然,当养育兵也有一定的年龄——十岁。
除了上述军事官职阶位外,营中还有一定数量的“苏喇”,也就是营中的闲散人员。
营房里的男人是世世代代当兵的,可是要想当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孩子长到十周岁时就到了当养育兵的年龄了,也就是说,这孩子开始可以去挣自己应得的那份俸银了。不过这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和一定的外因条件。
当本旗验考养育兵时,适龄的家庭都会将孩子打扮的十分利落,便于应验。因为录取名额少,验考的孩童多,因此,除孩子的自身条件外,还要结合这个孩子的家庭的人口,收入,几名兵丁,一般说来,最困难的孩子的家庭会得到本族参领的同情和录用。养育兵是有一定的年龄段的,即10岁——17岁,如果这孩子已经超过了十七岁,仍未成为养育兵,那就只好越过养育兵这一级直接考委前锋了。
如果旗营内有委前锋的空缺,应考人员必须是本旗的养育兵或未考过养育兵一段而又超过17岁的苏喇了。这时,因为考生已列为二等兵委前锋的“旗兵”位置上,所以,射箭、举石、摔跤三项也是比赛的内容一部分。
旗营内如有前锋空缺时,则由本旗中的委前锋中比试武艺和口才及文化知识等,其中比箭有步射和马射等,健锐营自设攀云梯、攻占石碉等特有内容。
旗营中的蓝翎长、副前锋校、前锋校、委参领、副参领、正参领等军职也依此类推,均由上一级或两级备查,核准给予颁布和任命。
前身
《前记》开首所言:“去岁夏,视师金川者,久而弗告其功。”
在这种情况下,乾隆认为“开国之初,我旗人蹑云梯肉薄而登城者,不可屈指数,以此攻碉,何碉弗克!”因此,“命于西山之麓,设为石碉也者,而简?飞之士以习之。”碑文点出了为什么要选派八旗子弟组建云梯部队。乾隆十三年七月上谕中也说:“我国家从前用兵,以云梯登城为要务。今承平日久,兵革不试,旗人已不知有此艺。朕思金酋恃其碉极险固,正可用此破敌。即使金川无所用之,亦满洲武艺所当训练者。”这段话更是明白指出,挑选八旗兵丁的原因,不仅仅是“满洲旧艺”,更重要的是乾隆怕“承平日久”,八旗部队的战斗力下降,借此机会正好加以训练。
云梯部队的人数,《前记》中称“未逾月,得精其技者二千人。”但事实上,第一批云梯兵只有300名。乾隆十三年上谕有:“可于八旗前锋护军内,上三旗每旗派五十人,下五旗每旗派三十人,择其少壮勇健者,演习云梯,以备选用。”后来经略大学士钮祜禄·讷亲奏道:“至令旗兵演习登城旧艺,数百名不敷攻扑,若数千则费多。”?但是乾隆为了拿下金川,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增云梯兵至1000名。后又发上谕称:“现今虽于八旗前锋护军内挑兵一千名操演云梯,但为数尚少,著再择汉仗好者,合为二千之数。”?云梯部队的出征日期,在《前记》中只提到“更命大学士富察·傅恒为经略,统之以行”,没有明确指出。《清实录》乾隆十三年十月壬午载:“现在云梯兵三百名业已起程,其余京兵及东三省兵共计四千七百名,应分十六起,每起三百名,隔五日一次起程,……京兵于十一月初五日始。”而从京到川,路途遥远,“是各起满兵到齐,即毫无阻滞,亦必在二月半以后”。
云梯部队在第一次大小金川战役中起了多大作用?傅恒于乾隆十三年十二月抵达军营,十四年正月莎罗奔就出降,此时除了先行抵达的300名云梯兵及傅恒随行所带将士,大部分云梯兵还在路途上。而且第一次大小金川战役的结束,主要是由于大兵压境,莎罗奔自知再难抵抗,乾隆也因国力难继,想及早脱身而允降的缘故。即使先期抵达的云梯兵攻下了几座石碉,对战局所起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并非是促成莎罗奔出降的主要原因。
为了掩盖劳师糜饷的金川战事,同时也要自我吹捧,在战役结束后,乾隆大摆庆功宴,犒赏有功将士。对于他一手组建的云兵,更是不吝施恩。十四年四月丙戌上谕:“……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富察·傅恒,先起带往军前之云梯兵,所有从前借支官银,应行扣还者,加恩豁免。”不仅如此,他还亲自撰文表彰云梯兵的功劳,而且在相距不远的地方树立两通碑文完全相同的石碑,即分别立于实胜寺和实胜寺碑亭内的石碑,其夸功讳败的心态可见一斑。
组建
乾隆在《前记》中指出:“夫已习之艺不可废,已奏之绩不可忘,于是合成功之旅,立为健锐营。”这就是健锐营的正式组建。
着手组建的时间,当不晚于立碑的时间十四年五月。《大清会典事例》载:“俟回军之日,不必令回本营,专设一营,令大臣数人管辖操演。”云梯兵到京时间,据《清实录》乾隆十四年五月丙子载:“又奏:查回营官兵,现已全数过站……”。那么,健锐营着手组建的时间,当在乾隆十四年五月,即云梯兵到京以后。
从金川回军之后,这支部队就驻扎在西山地区,即《前记》中“则命于西山之麓,设为石碉也者,……因命于碉傍,就旧有寺新之易其名曰实胜,……并于寺之左右,建屋居之”。为什么部队会驻扎在这里呢”一方面是因为西山地区训练场地大,而且地形地貌和金川地区相似,所以“间亦依山为碉,以肖刮耳勒歪之境”。更为重要的是,从乾隆朝开始,在北京西郊大兴土木,西郊一带日益成为帝王议政、游幸的场所。在此驻扎八旗部队,对京防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乾隆指定这个地方为健锐营的营区,其用心不可谓不深矣。
健锐营,也称“健锐云梯营”。《前记》中称“健锐营”,而《得句》中称“寺左近健锐云梯营实居之”,《后记》中“命之曰健锐云梯营”。稍后成书的《日下旧闻考》中“健锐营”与“健锐云梯营”都有出现。这两种叫法不仅时代上错杂相间,而且在同一本书中也同时出现,说明并不是简称和全称的关系,而是两种叫法同时并存。在更晚的《钦定皇朝通典》和《光绪顺天府志》则只称“健锐营”。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简便;另一方面,健锐营的训练科目已不限于云梯攻城一项了。
科目编制
健锐营的训练科目,在云梯部队时期就已增加了鸟枪射击。乾隆十三年上谕:“朕现在特派大臣,挑选精壮满兵三百名演习云梯,即令伊等兼习鸟枪……。”健锐营正式组建后,其训练和校阅之制都固定下来。据《清会典》载,先后有云梯攻城、鸟枪、骑射、相扑、舞鞭、舞刀、抬枪,并在昆明湖操演水战。
健锐营的编制,也在不断扩充。《大清会典事例》载:“乾隆十四年遵旨议定:云梯兵千名。……十八年奉旨:健锐营增设署前锋马甲一千名。……二十八年奉旨:健锐营增设护军一千名。”此外,还有养育兵(后备兵)833人。乾隆时期,在八旗生齿日繁,旗人不断出旗的情况下,健锐营的编制却一增再增,不能不说明其地位的重要。
目录
概述
军政系统
前身
组建
科目编制
参考资料